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艺术教育处于艺术发展的前沿—张杰访谈

时间:2024-05-20

被采访人张杰

采访人宁佳

宁佳(以下省略):张老师,您好!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油画系早在1989年就开始实行实验班制度,进行实验性教学的探索。您也曾担任过实验班课程的教学,请您谈谈当时具体情况。譬如当时和您一起还有哪些主要授课老师,课程是怎么具体安排的。

张杰(以下省略):实际上我们这代人经历了整个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当时我和庞茂琨、杨述刚好研究生毕业。从15岁进川美附中,然后读本科、读研究生,应该说我们对于整个中国教育的体系有了比较真切、全面的体验和感受。我们经历的时代,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西方的各种思潮、各种绘画流派一夜之间传遍中国艺术界的大江南北,整体的思维也比较活跃的时期。而我从研究生毕业到留校从事教学活动,教的第一个班是87级,当时他们二年级。当时的教育背景仍是沿用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相对比较传统。学生们进美术学院从静物到石膏,然后从头像画到半身再画到全身,再画人体,整个过程针对性不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对于这种模式化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时既没有激情,也没有思考,非常被动地去描摹对象,感觉非常茫然。

那个时候,我就在思考,怎样针对目前的状态和旧教学体系来做调整。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教学体系明显感觉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新的教学体系又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当时都非常浮躁,非常茫然,不知道怎么来进行艺术教育,怎么来学习美术。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遇,我和庞茂琨、杨述几个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对美术教育及自身的美术创作都有一些思考,总想在教学方面,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将自己在学院教育多年来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一些尝试。我们三人做了一个决定:给当时油画系系主任夏培耀老师写一封信,算是一个申请,就把我们的一些个人想法,以及对当时整个中国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对川美下一步的油画教学提出一个我们的初步规划,希望做一些实验性的尝试。之后,我们就将这个申请书提交给了系上。想不到,系上非常支持,夏培耀老师、马一平老师、王大同老师、张方震老师等,都对这个想法非常支持。当时系上研究决定,说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想法,就把当时的新生89级完全交付给我们三人来进行整体教学安排。

从这一举措可以看得出来,川美油画系一贯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好的基础。

没错。所以我们三个年轻教师也非常珍惜这样的信任。实际上,我们给系上提交申请的时候,就把整个四年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安排和建立新的教学体系的一些思路做了一个全面、清晰的介绍。这也得到我们导师的大力鼓励:“就把这个班交给你们,在四年里面你们要把自己对艺术教育的思考转换为一种实验,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其实在决定前,系上对我们几个才毕业的年轻老师也进行了一个认真的分析,庞茂琨有着很强的写实能力,在基础训练方面应该有很强的能力;而杨述一直对新的艺术语言、新的艺术现象比较敏感,其想法一直比较超前;而我则介于他们两人之间,对整体教学体系的思考比较系统,还有比较擅长组织、管理方面的事务。

在这种考量之下,学校对我们委以重任,成立了川美油画系的第一个“实验班”。当时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时中国艺术发展的状态,那么如何创立一种新的体系来适应呢?教育一定要讲规律,一定要讲它的体系,以及它的系统性。我们的第一个任务:传统的教学体系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进行重新的充实。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国外画册、各种流派介绍,以及当代艺术的一些观念全面涌进来了。我们面对这么多资讯,结合自身特点寻找了一些适合我们教学体系新的艺术流派的语言研究,把它们注入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比如当时我们研究了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构成,也研究了各种材料技法新的可能性。我记得,还将第一次把“照相写实主义油画语言”引进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我们将西方传进来的比较当代的一些语言方式,首次在油画教学当中进行推进,这是一个尝试。

1罗丹《长亭晚》200 cm×160 cm布面油画2013年

2曹敬平《镜湖雪》138 cm×180 cm布面丙烯2012年

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以前的那种模式就是不太强调每张作业的针对性,不太强调每张作业的重点,按我们的理解,一张作业一个画面解决一个问题,即将每一张作业解决的问题都明确化,使课堂作业的针对性更强。比如,我们在实验班的素描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强调,这张作业什么都不管,只解决边缘线的问题;而另外一张作业则只解决结构的问题;下一张作业只解决体积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完成每张作业的时候目的单纯、明确。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每个环节,学到他能够理解、能够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这是第二个尝试。

第三个尝试是,首次把创作与基础有机地结合到一块做。以前我们教学系统是一年级、二年级打基础,三年级、四年级搞创作。我们当时在做这个课程安排和整个教学计划的时候,就将创作概念注入一年级的教学中。比如我们画了一张肖像写生,马上下一个单元,就进行肖像的创作。画了一个人体的作业,同时要求就以人体作为主题来进行创作训练,让学生把整个的基础与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块,这也是当时做的一个重要探索。

按照常规来说,教学进度应该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而我们在四年的教学当中,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设计教学单元,可能先难后易。先安排一些相对难的课题,让学生去体验;在画的过程当中,他发现了要把握对象,有很多很多的困难,这种困难就是他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是采取了一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大家先有了体验,再通过不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最后一点,就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引进了将展览和参加社会活动与我们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到一块。以前艺术院校的本科生,基本上没有展览这个概念。好像四年时间都是在训练基本功,而我们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自由组合,搞各种各样的小型展览,增加他们的信心,强化他们对艺术的了解,以及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

3李一凡《淹没二》尺寸可变摄影作品2002年

4刘岩《无题2014系列 13》200 cm×150 cm布面丙烯、胶带2014年

5熊莉钧《生活只是假想敌,我们都是幻想狂系列之五》二联160 cm× 200 cm×2布面油画、丙烯2013年

6朱海《回家》180 cm×260 cm布面丙烯、油画2015年

其实,那个时候的展览也做得很简单。但是对他们的学习来说,乃至对他们今后艺术道路的发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我觉得川美油画系的实验班通过这几年的训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这批学生不仅具有作为绘画语言应该具有的一些基础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对油画表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作能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应该说通过四年的训练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2012年89级实验班进行了一次聚会,在四川乐山组织了一次活动。当时我、庞茂琨、杨述都参加了。大家聚在一块就是畅谈当时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并且将自己十多年在艺术的探索、创作成果在聚会上进行了展示,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思。从他们班整个发展的情况和艺术创作来看,这四年的学习,对他们今天的发展,以及现在的创作,都起到非常好的一个推动作用。

所以评价教学体系,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可能是几年、十年、二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我觉得川美油画系的实验班,在那个年代,发挥的作用、效果,应该说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川美油画系下一步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整个教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教学改革的不断尝试、不断实验,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根据当代艺术发展的一种态势来思考我们的教育。把艺术发展最新的成果与我们的教育结合,让艺术教育时时刻刻处于艺术发展的前沿。这才是我们艺术教育的生命所在,也是我们艺术教育能培养人才、培养艺术家的最关键的一点。

刚才您提到了实验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将个人创作与展览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今天,这也是川美油画系的一个重要教学特点。您能讲讲20世纪90年代初,您经历的川美油画系建立学生作品年展制度的过程吗?

我记得学生年展建立是1992年。我提到过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当中,考虑展览对教学的促进。几个同学自发地做展览,对教学能促进;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系科,一个教学单位来组织展览,来引导学生对艺术创作或者对基础训练进行思考,不是会更有利于教学的发展吗?

7杨劲松《观自在》180 cm×130 cm布面油画2015年

8郑力《其实不坏》154 cm×150 cm布面丙烯2008年

9马文婷《破碎的,一个世界的预言》160 cm×300 cm布面油画2013年

所以经过夏培耀老师提议,系上决定举办学生作品年展。第一次在1992年,当时系上没有专项经费来做这个事情,就用我们老师的津贴来做活动组织、发放奖学金。所以这个奖金当时取名,叫金烛奖、银烛奖、铜烛奖,就是寓意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对第一次评奖印象很深,实验班的同学送选的作品,在整个展览评选的过程中,应该说是鹤立鸡群的。我记得当时没有评选出金烛奖,而银烛奖的第一名就是庹光焰的一张素描静物。以前我们画静物讲究几大面、几调子,都是全因素的那么一种表现方式。而庹光焰那张获奖作品,就是线描,用线来表现体块,表现结构,表现穿插关系,画得非常深入,也非常的到位。所以,年展的获奖,实际上是对我们实验教学的一个肯定,这也是个极大的鼓励,让我们更加坚信,实验教学项目设置的正确性。这对于当时我们几位年轻老师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而且第一次年展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油画系课堂教学的一种多元化手段。在表现方法上,就是作业的表现方法不再是传统的一种模式。当时获奖的还有赵卿的一张全因素素描,有灯光的人体,画得非常的丰富,用光线和各种不同的灰色来表现体块,来表现对象,是非常完整的一张作品。他们两个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没有影响老师们的评价。也就是说,油画系的教师专家们在艺术教育的评价上面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这种包容性,不单纯是一个体系、一种模式了,它是多种模式。应该说,第一届油画系学生年展就已经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出现差异化,这实际上为后来的整个油画系的年展机制,以及它的评价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觉得,川美油画系年展的特点是,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追求,也注重绘画本身语言的锤炼和画面自身的感受。同时,也比较强调画面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这对今天油画的教学体系建立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0王强《生长》160 cm×160 cm布面油画2000年

最后我想问一下,川美油画系从您教授实验班到今天课程制的教学改革,在20年的时间里,不断在做教学体系的自我调整,而这种锐意变革的勇气究竟源于什么?

应该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今天的艺术已经和2 0年前有天壤之别。但是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它有几点:第一,我们要对经典的传统进行传承,进行学习,进行研究;第二,要对自身的感受、自身的思想进行锤炼,进行一种思考;第三,要对当下、对外界传来的艺术状态进行关注,进行研究。我们油画系经过这20年发展很好地体现了这几点。目前,既有传统的研究与学习,又有个性的自我思考、自我情感的体验,甚至也有外来的艺术发展现象、成果的影响,同时,这些特点又能够通过我们的展览呈现出来,那么我想,就是作为我们油画系今后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还是不能放弃这三点核心的要素。

同时,我想,通过年展既要反映出川美油画系教学的状态,也要通过年展反哺我们的油画教学,让我们的年展引导教学、学生的自我发展,能更有力、更积极地影响和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当中更加健康地发展,我觉得这是它应该负起的责任,也是它应尽的义务。让我们整体的油画教学、油画的创作更加健康、更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我觉得这就是油画系教学最大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