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年《梦声》捧出不肯计较的认真

时间:2024-05-20

文/钟文

舞台之前,精彩辉煌。光影背后 ,汗泪凝结。我们的欢乐与痛苦、我们的智慧与奋斗,都是我们的故事。

转眼三年,深秋寒意降至,一场音乐的盛宴,就如期而至。相较于燥热的夏天,一档档宣扬着热血与青春、冲撞与激情,肆意彰显年轻力量的音乐节目,《梦想的声音》醇厚而绵柔,在音乐的本分里创新,在综艺的轻松里认真,在酣畅的娱乐里圆梦,在激烈角逐里真诚。

这是一档属于秋冬的音乐节目,这里没有一蹴而就的口碑,有的是三年积累,关于音乐品位、导师创新、追梦歌手不断迭代的幕后勤勉和自我超越。所有亲历过《梦想的声音》的导演和创作团队都清楚,这档节目,几乎是用唱片工业的标准和要求,在创造和体现音乐性。对于林俊杰这样的三朝导师来讲,始终选择《梦声》,作为除了演唱会之外最重要的表演舞台,无疑是内心深处对节目的认同与信任。

电视节目是一档综合的艺术,许多时候囿于制作周期、录制时间,很多东西,没有办法细致地打磨和创作,这对于梦声的音乐团队来讲,始终是棘手和必须要克服的问题。我们常开玩笑说,歌手寄最拿手的歌曲demo如果是100分,进棚试音就大概会剩下80分,改编导师歌曲的限制之下,剩下70分,上台紧张,发挥不稳定,就只剩下60分。除了音乐性、音色特点、改编能力之外,我们到后期,更加看重的是歌手消化音乐的能力和抗压能力,看他能不能在重重重压之下,消化好,重回七八十分的表演,因为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舞台上唱歌,连第一季的梦想导师张惠妹,每次演唱,都是唱前手心冒汗,唱完双腿发抖,更不要说这些初出茅庐的新人。

职业歌手,是不是就更适应《梦声》的舞台呢,事实证明好像也不是,得失心,技巧过盛,表达过剩,用力过猛,会让他们常透露出真正的音乐人最不喜欢的油滑感。

所以在这些理性音乐标准和感性音乐审美的双重压力之下,《梦想的声音》,无疑是近年音乐节目当中,选拔歌手标准最高、要求最严苛的一档节目。

许多人会说,老百姓听不懂那么细节的音乐,也不会那么苛责,你们何必那么为难自己呢,你们的标准,怎么会比《好声音》还高。这个问题,我们思考了两年,终于在今年,得到了一个答案:第一,其他节目的导师,是选学生,梦声的导师,在选对手,标准绝对不一样;第二,观众不一定懂得所谓的音乐性,但是台上那几位一定懂。为了激发他们的动力和玩心,我们唯有如此,才能给他们刺激。

创作过程,是手心的一捧水,这里漏一些,那里漏一些,最后这个作品就什么都不剩了。

今年《梦想的声音》诞生的过程,无疑是把整个制作团队的心和热情,放在火上烤的过程。除了音乐的这捧水一滴都不能漏之外,我们又给自己加码真人秀的要求,刺激旧有导师接受新的规则和玩法,说服新晋导师的真人秀表现,同时,还要慢慢建立艺人对节目的信任感,对音乐的认同感。

真人秀如何深入浅出,更综艺?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刺激和对抗感;如何在保持音乐水准不变的情况下,更具可看性,更好玩,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前几期的收视表现和口碑来看,我们仿佛是找到了一点点对的方向。

赛程过半,如何能保持到结束依旧姿势好看,我们始终不敢松懈。可是,只要所有强大的力量聚合,驶向同一个方向,《梦想的声音》一定会变成,我们心里真正想要的样子。

我们还会用近乎苛责的细节,诠释着音乐本来的样貌,在泛娱乐化的时代里,轻松又不失品位地,缔造着关于音乐的不可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