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文/朝明
微声音
《汉字风云会》已成文化类节目新发力点
文/朝明
从《汉字英雄》到《汉字解密》,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到正在浙江卫视热播的《汉字风云会》,近年来,以汉字为主要载体的文化类节目掀起“听写热”,汉字成为文化最好的诠释,汉字节目热播的背后则体现着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亦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表形,表意,汉字的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就是这样形意俱全的汉字,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却被人们遗弃在角落,汉字文化,在我们的飞速发展中渐渐没落。
“有人认为数字化时代,不用对‘提笔忘字’这么认真,既然有了电脑输入法,何必还去强求手写呢?但我用电脑打字,刚好就出现了两个选项,那我到底该选哪个呢?”发出这样疑问的是,《汉字风云会》节目总导演关正文。在他看来,汉字节目的热播,不是因为市场空间还有存量,而是因为汉字本身的重要性。是“沿”用还是“延”用?是打“勾”还是打“钩”?是“形”迹可疑还是“行”迹可疑?是“川流不息”还是“穿流不息”、“余勇可贾”还是“余勇可鼓”?如果你在回答时犹豫了,那么请到《汉字风云会》找答案。
当前,由于政策红利和观众所需,文化类节目在荧屏大放异彩,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标签和独特风格,并非易事。《汉字风云会》最吸引人的创新点,在总导演关正文看来,主要体现在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三方面:
其一,每期节目囊括50个汉语词语,从常用易错词,到生活用词,再到拓展词汇,全程高效率学习,是实打实的系统性教学,教育性不言而喻;其二,节目风格活泼有趣,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轻松乐学的学习场景;其三,节目所有综艺娱乐元素为内容服务,“添乱组合”表面上混淆视听,实际上打的全是知识软肋,有助大家夯实基础。
《汉字风云会》节目重点在学习而不是在比赛,整个节目积极创新表达方式,让节目变成了一场场轻松、有趣的“公开课”。节目邀请开心麻花成员组成“添乱组合”,在选手作答时,给出迷惑选手思路的作答线索,活跃现场气氛,咪咕灵犀也用趣味话语缓解了赛场上紧张的氛围,例如,“很厉害嘛,那么你们做好准备写下一题了吗?”“这次,我可是准备了好多词汇”等。
此外,节目组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担任裁判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祥博、宝岛台湾学者《汉字树》系列作家廖文豪、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韩田鹿担任裁判,为选手们辨析易混淆词汇,保证节目的严谨性、权威性。
《汉字风云会》让节目变成了暑期课堂,很多父母都主动带孩子一起看。节目中,我们又听到了“偏旁”“部首”“全包围”“半包围”等那些陪伴了我们成长的声音,当大屏幕上出现了“田字格”的时候,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拿着半截铅笔一笔一划写生字的情形。正如节目总导演关正文所言,“开播后,很多老师、家长反映,这个节目是刚需课程,不再是娱乐综艺,甚至不是寓教于乐的综艺,而是寓‘乐’于‘教’的语文学习课堂,我就觉得值了。”
专家指出,《汉字风云会》综合了休闲功能与教学功能,并非是针对中小学生的 “封闭教学”,而是面向所有观众的文化公开课,重新激发了人们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热情。
时下,人工智能关注度达到顶峰,人机大战不断上演,电视节目自然不想错过这个热点。一般而言,人工智能+娱乐节目还只是处于科普阶段,在综艺节目中加入人工智能技术是出于对节目娱乐性的考虑,让节目有看点,增加趣味性,吸引观众的眼球。但在《汉字风云会》节目中呈现的机器人具有语音交互、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声音识别等多种功能。
《汉字风云会》节目中所有题目都由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咪咕灵犀出题,节目现场不仅具有人机大战的即视感,更体现出科技、文化、娱乐结合的新特征,使得节目本身更具时代感。咪咕灵犀不仅作为出题官,还借助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现场献声,节目现场全程语音识别、人机互动,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机智巧妙的对话,为现场节目带来不少看点。
在《汉字风云会》节目中,除了“汉字热”之外,还向孩子们推荐阅读书单,如讲述历史进程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趣味科普读物《给孩子讲量子力学》、马克·吐温的经典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寓教于乐的《汉字,一酌水墨的故事》、不朽经典《小王子》、国学经典《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等著作,帮助孩子们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来源:传媒内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