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墨浅谈

时间:2024-05-20

徐加存

水墨作为一种传统媒材,如何能够在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发出新的声音,成为不断丰富与更新的语言,是每个从事水墨艺术创作的革新者所极力追求的。在艺术门类纷杂的当下,使水墨更具有当代性和说服力,仅仅从技法和形式上进行探索或改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对传统水墨研究学习的同时,要对传统有更宽泛的理解,树立重视传统精神的广义传统观,摒弃“技法至上”、“以书入画”等狭义的传统观。

水墨艺术自身有着相当完善的审美形态和与之高度协调的美学元素,东方美学孕育下的水墨艺术不仅仅是“书写性”、“黑白”、“气韵”、“意境”之类的概念,这些只是传统水墨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法则与美学标准,它们不是静止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诀,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美的范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大源于包容。正如刘进安先生所言:“水墨应该更具有扩张性。”水墨扩张就应该有包容性,包容才能强大,水墨表达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西方艺术自印象派以降,后印象主义的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野兽派的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吕佩尔兹(Markus Lupertz)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意大利超前卫派的山德罗·基亚(Sandro Chia)、佛兰西斯科·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恩佐·库奇(Enzo Cucchi)等都是吸收东方艺术很好的例证,他们的艺术是包容与开放的体现。而我们有些水墨画家标榜所谓的传统,排斥西方艺术,是畏惧传统和对现代水墨艺术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对西方艺术应更加包容,不是东西方对立,而是东西方融合,取长补短,从而建立真正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水墨艺术。

如今的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我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已经改变,早已远离了农耕时代,远离了传统水墨画表达的意境。尊重传统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尊重自己真切的感受,从而创造出新的顺应时代节奏的艺术面貌,这种艺术必然是以尊重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和关注当代人的生活为基准的,应当是一种张扬的个性语言。张扬的个性语言与丰富的个体体验是水墨艺术更具当代性的重要元素。当代水墨艺术在语言形式与题材上已经相当丰富,并正在成为一种潜在力量,时代印记更加明显,反映当下复杂多样的社会精神面貌,有都市生活、有文化焦虑、有生命体验、有生态危机。这些对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的关怀体悟是建立个性语言的前提,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2008年写于首都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