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苏赫(赤峰市红山区文化馆赤峰024000)
“图片写生·创作”教学辅导的实践与研究
苏赫
(赤峰市红山区文化馆赤峰024000)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首先必须借助于观察,如果没有观察,绘画创作便无从谈起。众所周知,写生训练是学员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美术教师已经认识到写生教学辅导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辅导中,要让我们的学员直接去面对立体的、复杂的、多变的现实世界,捕捉对象进行观察写生,其操作难度不言而喻;同时,由于教学时间、场地限制的原因,也使写生教学难以开展。
以美国罗恩菲德为代表的美术教育家将儿童美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芽期和写实期。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图式期向写实萌芽期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其绘画表现也逐步趋向写实,他们开始注意透视、明暗、结构等绘画表现手法。以儿童为中心,按照儿童成长的客观实际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阶段,教师应交给儿童学员一些必须的绘画技能与技法。其中,写生能力就是儿童从图式期向写实萌芽期的一种必须能力。但是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辅导,往往没有把握这一重要时机,缺乏写生能力的培养,给儿童进入高年级以后,特别是初中以后,留下了一时难以弥补的缺陷。但是,究竟如何在辅导教学中充分而有效地培养儿童学员的写生能力,究竟通过何种途径有效地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发现绘画创作的源泉,丰富儿童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究竟如何保护儿童对绘画的信息和乐趣,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
“图片写生·创作”教学为儿童以及不同层面的学员提供了一条有效学习途径。首先,图片将丰富立体的现实世界凝固在同一平面上,让学员通过观察图片去认识世界,提高观察能力。对图片进行写生,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又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我们在教学辅导中充分开展写生教学提供了条件;其次,通过大量的“图片写生”,可以极大地丰富学员们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更新对事物形象的表现形式,使他们的绘画作品呈现出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特征,有效地避免概念化和程式化。同时,对儿童学员写生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顺利地从图式期过渡到写实萌芽期,保护了不同层面学员对绘画创作的自信心和乐趣,并从中不断受益。
“图片写生·创作”教学辅导是一种崭新的绘画教学辅导方式,它是指教师引导学员将图片作为一种美术创作的媒介与素材,利用图片展开教学,从而培养他们写生与创作能力的一种美术辅导方式。将图片作为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媒介与素材,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绘画教学辅导方式。
图片写生并不是简单的描摹图片,而是基于画者特有的观察、思维、情感方式进行的写生。图片写生·创作是指以图片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在对图片进行写生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同时“图片写生·创作”代表绘画水平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且两者具有紧密的关系:写生是创作的基础阶段,创作是写生的发展阶段。
国内外很多美术教育专家都非常主张开展写生活动,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如以杨景芝、尤念南等为代表的国内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就非常推崇在儿童中开展写生活动,他们在《少儿美术》杂志中定期介绍开展儿童写生的重要性及有关经验,最近还推出了“大师画,我也画”的一个专栏,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来画大师们画过的画,如梵高、马蒂斯、塞尚等画家的作品。儿童虽然表现的是同一幅作品,然而最后的风格却迥然不同,颇具特色。表面上看似儿童在简单地临摹大师的作品,可在不知不觉中却自然地融入了儿童自己特有的情感和思想,早已超越了临摹的范畴。“大师画,我也画”其实是让儿童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进行的再创作。然而,“大师画,我也画”只局限于对大师作品的再创作,没有拓展对生活情景的再创作,为什么不到生活中去寻找绘画创作的源泉呢?就是试图利用反映生活实际的图片,让儿童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利用图片丰富儿童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使儿童的绘画作品避免概念化和程式化,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征;帮助儿童顺利地从图式期过渡到写实萌芽期,同时也保护了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包括成人学员对绘画创作的信心和乐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已经有一些美术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的美术教学辅导活动。但是,至今尚未做深入研究,缺乏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因此“图片写生·创作”辅导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通过对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应试图达成以下目标:
首先,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操作有效的“图片写生·创作”教学辅导方式,使美术教育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其次,通过“图片写生·创作”教学辅导,丰富学员们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使他们的绘画作品避免概念化和程式化,呈现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特征,保护他们对绘画创作的信心和乐趣。
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员积极主动地获取、欣赏和选择图片,鼓励他们借助图片,依据自我的经验和情感,运用多种手法和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体现自己的个性色彩。图片只是一种媒介,教师要注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员们通过图片学会去感知、欣赏和表现生活中的美。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引导他们“走进图片”更应该思考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图片,走进生活”,并让他们学会“享受艺术、享受生活”。
“图片写生·创作”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教师应该要注意将它与其他教学方式和领域有机融合,如:如何让学员利用剪贴的方法将多幅图片组合成一张图片再进行创作;如何让他们通过摄影、摄像等方法直接去获得图片,使我们的美术学员从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图片写生·创作”教学辅导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主动获取、欣赏和选择图片→借助图片进行写生和创作→欣赏、评价作品。教学的操作策略正是基于这个教学过程开展的:
操作策略之一:通过激发美术学员对美的冲动与向往,引导他们主动获取、欣赏和选择图片,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睛。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让学员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优秀的电影画面等,让他们充分感受画面中流露的自然美与人情美,激起对美的冲动与向往,从而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自觉地通过剪报、摄影、上网下载等各种途径获取反映生活之美的图片,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他们的观察能力会得到前所未有的训练,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也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操作策略之二:循序渐进,引导学员借助图片进行“写生·创作”。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让学员们直接利用图片进行创作,因为在他们没有经历“写生”的基础阶段,直接进入“创作”的发展阶段,结果只会徒劳无功。从写生到创作是绘画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必须要让学员通过写生,丰富他们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绘画创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操作策略之三:图片写生不在“形似”,贵在“神”似。多数学员是非专业水平写生,不可能一开始就具有准确的比例,他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去表现事物。在他们自由的表现中,往往会夸大某些特征,尤其是儿童学员这种无意识的编写,正是写生过程中最具艺术性的东西。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来衡量写生水平,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图片,用自己的方式来写生图片。
操作策略之四:从“主题构思”“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引导学员从写生到创作。如调整改变图片原先的有关内容、构图、色彩等要素,从而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或者,教师可以给出创作主题,让他们去获取多张相关图片,再进行综合创作;还可以让学员尝试使用蜡笔、彩色水笔、油画棒、水彩、水粉等各种绘画材料进行写生、创作,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每一种新的尝试都会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学员绘画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他们的创造性也会随之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他们利用黑白装饰画、水墨画、版画、泥塑等各种表现形式对图片进行写生、创作,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操作策略之五:以多维的,发展的眼光来欣赏和评价不同层面学员的作品。不同层面学员在对作品进行自我欣赏、评价和互相欣赏、评价的多维互动中,为下一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为自己审美意识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多维的欣赏与评价中各种富有个性的创作思想相互碰撞,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发展与完善。而教师必须站在学员的立场,以发展的眼光来欣赏、评价他们的作品。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认为“图片写生·创作”教学辅导既尊重了学员美术教育本质,又有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儿童顺利地从图式期过渡到写实萌芽期,使不同层面的学员始终保持对绘画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说,“图片写生·创作”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创作教学辅导,已经展现出它特有的魅力与功能,尤其对群众文化普及有一定的深远意义。
[1]《从写生走向创作·山水画》,张谷旻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2]《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钱初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