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韩硕(宁夏职业艺术学院银川750000)
对湖南祁剧艺术的分析与研究
韩硕
(宁夏职业艺术学院银川750000)
祁剧是湖南的八大地方大戏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祁剧具有高亢、粗犷的艺术特点,带有浓郁的乡土山野气息,是中国源远流长戏曲文化中的一条分支,被誉为“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祁剧发展历史久远,从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宋代,一路吸取原始歌舞中的戏曲元素,在不经意中修改、进化、演变形成了祁阳原始歌舞的雏形,促使原本古老的祭祀方式变成了一种具有原始歌舞形态的戏剧体。后来江西的“弋阳腔”也融入了祁阳土方言中,并且渗入了地方性的民情风俗,使原始歌舞的音乐和曲调都凸显出了地方戏剧的特殊韵味和性格,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祁剧。
祁剧是湖南流传地区很广的地方戏曲之一,她不仅流行于广阔的湖南大地,在赣、桂、闽、滇、粤等省份也十分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祁剧艺术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数次进京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演出,获得很大的赞誉。
1.唱腔
祁剧是一个具有多种独特声腔的剧种,音乐风格各异,高亢激越,形成了高腔、昆腔、弹腔三种各具特色的唱腔;舞台语言一律用湖南祁阳官话。其中高腔是祁剧中最古老的声腔。祁剧高腔是在明朝时融合和发展了江西的弋阳腔,演唱讲求字正腔圆、唱词的押韵和节奏感,音韵协调一致具有一气呵成的行腔感。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江西的移民将弋阳腔带到了祁阳一带,与当地的小调民歌、乐舞祭祀相融汇,形成了祁剧最早的高腔系统。《目连救母》为祁剧高腔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誉为“祁剧高腔之祖”。现存的高腔曲牌有大约200多支,其中70多支为《目连救母》,这些曲牌极大地丰富了祁剧高腔的音乐体系。
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昆腔,在明朝后,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流行范围较广的声腔,继而也对祁剧产生不小的影响,两者合并起来称为“祁昆”,顾名思义就是在昆腔的基础上结合祁剧本土的乡音小调发展起来的。其实,在祁剧的念白中保留了很大一部分苏州方言,使祁剧变的更加抒情委婉,其保留的让人回味无穷的昆曲,显得祁剧更为精致,这样又大大丰富了祁剧演唱的特点。
祁剧的弹腔分为南北两路,南路相当于京剧中的二黄,风格是低沉的。北路的来源被认为是“从湖北境内、湖南北面盛行的一种西皮传入湖南境内,几经辗转被湘南班子吸收”。与南路有所不同的是,北腔的音乐较为灵活轻快,祁剧的弹腔唱腔以上下对称的两句作为基础,属于变化板式的题材,通过不同的变化,演唱出比较灵活的旋律。
2.表演的程式性与虚拟性
戏曲中表演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用意,程式性和虚拟性的动作展示是构成祁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灵感根植于生活中的点滴,为了在戏曲舞台上能把生活更加直观简洁地反映出来,表演就变成了一种最好的处理方式。
祁剧的角色行当分为生角、小生、丑角、花脸、旦角,其中旦角又分为正旦、小旦、老旦,一共有七行。其脸谱化妆用红、黑、白三色为主要色调,额头上绘画出表明人物身份本领的象征图画,分为通用脸和专脸两大类。其中粉脸是中国通用的脸谱,表现昏君或者奸臣的形象;专脸则分为善恶忠奸,除了个别特定的形象如了空和尚、神话人物孙悟空等有专用脸谱,其余都会根据人物的特征类型进行脸谱的确定。
祁剧的行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服装就没有用现代戏曲的水袖而是罗口袖,生角一般会挂白、青、花三种不同颜色的胡须,花脸则按不同的行头划分不同的戏路。祁剧的各个行当的头发采用红、白、黑三种披发,并且是用布料制作而成的。各行的靴子也有所不同,花脸用高底靴,是用木头制作的;生角和丑角则用平底靴。
1.祁剧的发声与演唱方法
传统的戏曲表演,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唱好就可以,还要做好做、念、打、手眼共用等特殊身法。演员在舞台上唱与舞同时进行,或是有舞蹈动作或武打动作后再开唱,即便如此,依旧能唱得满宫满调,这都得益于传统戏曲表演训练方法:以气托音、气音结合。戏曲界常言“气是声音之本”,说明气息在戏曲中的重要性。加强呼吸训练无疑是发声的首要方法,也能从实践中得出基本原理,掌握演唱时呼吸的控制要领,并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戏曲声乐必须要根植于声形兼备。作为被后人挖掘出来的新兴的学科,无论在发声方法还是演唱方式上,我们都要不断地研究和摸索,用科学的方法、虚心的态度去查漏补缺,使祁剧不断地发展,使戏曲声乐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2.老艺术家代表及其影响
祁剧的发展离不开老艺术家们的辛勤传授与耕耘。湖南省祁剧院成立时抽调的一批艺术人才也一直尽忠职守,活跃在祁剧舞台上。特别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祁剧艺术家们还积累和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特技绝活,如翎子功、帕子功、罗帽功、腕子功以及飞鞋、跌箱、眼功等等,形成了祁剧别具风格的艺术符号体系。
严利文老师是著名的祁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从艺近50年,主要扮演小生,多年来一直是湖南省祁剧院的领军人物之一。小生作为传统戏曲中的重要行当,主要扮演的是英俊的青年人物,有时也会扮演中老年人物。严立文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扮演的小生角色具有丰富的表演特色,形成独自的风格。祁剧是有着独特剧种风格的戏曲艺术,严立文在祁剧舞台上塑造出很多性格不同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为祁剧艺术增光添彩,为后辈祁剧艺术工作者留下极为丰富的表演财富。
严立文老师的代表作是祁剧高腔《追鱼记》。严立文在剧中饰演小生张珍,其中《红绫袄清板》唱段为流传至今的经典。祁剧小生的声腔是属于大气婉转的还不缺干脆清朗。唱段第一句为“空对此一轮明月,怎奈我百般愁肠”,唱词音韵婉转、曲折悠长,在“百般”处,音调拉长,体现主人公张珍此时无比惆怅的心情;第二句“说什么姻缘前世定,又谁知人情纸一张”,严立文此处用拖腔和甩腔等演唱方法,道出了张珍的无奈之情,对黑暗旧社会的一种有声呵斥;最后一句为“他金府三代不招白衣婿,我张珍何日得中状元郎”带有明显的散板特征,“白衣婿”自由的延长,表现了主人公沉重复杂的希望获得状元的心情,也是对世俗不公的一种无力反抗。
3.新生代祁剧名伶及其影响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地方大戏剧种,祁剧具有许多地方大戏剧种所不具备的表演艺术价值。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祁剧也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保护和抢救祁剧已刻不容缓。祁剧的继承和发扬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所有祁剧艺术工作者的热情,而重视和培养年轻一代的演员,是祁剧传承发展的先决条件。
肖笑波,青年祁剧演员,自小开始学习祁剧,是“梅花奖”“长江之星”金奖第一名、湖南省田汉艺术大奖等奖项得主。肖笑波主工花旦,兼习刀马旦、正旦、老旦、丑旦,在旦行上可以通演,文武兼擅,戏路广阔。她的代表作是《目连救母》。此外还演过《宋江杀惜》中的阎婆惜,《打金枝》中的刁蛮公主,《仕林拜塔》中的白素贞,《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等角色。
2006年湖南省祁剧院恢复演出《目连救母》,肖笑波担任女主角刘青堤,演绎了大孝子傅罗卜下到十八层地狱寻母救母的故事,体现了至高无上的亲情。刘青堤在《目连救母》中是个反面角色,新的版本给肖笑波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原有戏剧内容的基础上,行善救母的主旨不变的前提下,人物的审美得以改变。这个“娘”的形象是可怜的、无辜的,而不是罪有应得的。这让表演者必须具备更多表演素质,从不同角度去塑造人物性格,伴随着唱念做打多种技巧,表现人物的重重细腻感受。戏曲的舞台上不能一味地出现自然的形态,一切所谓自然形态的原形都要从观众审美的角度上用夸张的手法使其呈现出具有戏剧性舞台表演风格,富有活力。她所演唱的祁剧板式、曲牌,以及念白中的韵味和声调,表演中的各种身段、步法、手势,武戏中武打动作的各种套路,极富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都自有体系、形成风格。
尽管如此,同全国其他剧种一样,祁剧作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舞台艺术、一种不可再生的艺术遗产,祁剧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祁剧传统剧目丧失严重,新的现代剧目创作艰难,近200个剧目面临失传。如果祁剧消亡将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抢救保护祁剧这一文化遗产刻不容缓。2008年,祁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民间剧种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相信经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大抢救的力度和速度,祁剧将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1]欧阳友徽.祁剧起源于何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90~197.
[2]陈明.湖南祁剧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韩博.初探湖南衡阳地方戏曲——祁剧[J].大众文艺,2012,(7)∶117~118.
[4]江学恭.祁剧[J].湖南档案,1997,(2):44.
[5]张学旗.简论祁剧高腔[J].科技信息,2009,32∶276~278.
[6]龙华云.祁剧声腔及角色行当粗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10):101~102.
[7]肖笑波.浅探戏曲表演的程式特征和祁剧表演程式的传承与创新[J].创作与评论,2014,(10)∶91~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