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郭太林(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00)
北方狩猎民族服饰及器具造型中图案的应用
郭太林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00)
“兽皮文化”和“桦树皮艺术”是北方狩猎民族的装饰艺术体现,是北方狩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具有特殊价值的独有文化,其中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具及服饰、形式各异的装饰艺术图案,是他们的生活写照,时代的缩影,记录了狩猎民族的生活,凝聚了狩猎民族的文化特征、思想感情、民族信仰,积淀了民族的历史血脉,体现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鄂伦春族兽皮艺术在北方狩猎民族“兽皮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并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兽皮选材与鄂温克人基本相同,但他们已掌握了兽类的生长期,以不同时期的兽皮制作不同季节的服装。皮制服饰主要以大襟长袍为主,女士和男士皮袍基本相同。女士皮袍下摆长,左右开衩,在立领背面刺绣图案,整体风格古朴典雅、端庄华丽。
鄂温克服饰主要以女士长袍最为特色。款式与现代大衣相近似,大翻领,领的下端较长,对襟,紧袖口,并配有一条腰带。在衣领、袖口、对襟以及裙摆下端均分别镶嵌红、蓝、白条带来装饰。鄂温克妇女还喜欢穿软底长筒靴,在靴的腰部装饰图案,纹样有云卷纹和鹿角纹。颜色以蓝、红、粉色搭配组合而成。
达斡尔族服装以袍式为主。穿长袍,下着皮裤。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男子的皮帽多用狍、狼或狐狸的皮做成。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做成。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色。
民族服饰文化特色的形成与每一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内涵、民族信仰、审美意识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一个多方位的立体的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北方狩猎民族服饰以兽皮为衣,同时以兽皮做的各种民具用品种类繁多。从目前来看北方“兽皮文化”从内容上分有兽皮镶嵌工艺,兽皮民具器物,兽皮服饰等三大类。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出了各类生活用品和服饰,并且创造出非常优美的图案艺术。
鄂伦春族的皮毛镶嵌工艺非常有特色,不论是造型,皮毛镶嵌工艺,还是装饰纹样的组合均已达到了娴熟的地步,在北方狩猎民族皮毛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皮毛制品有挎包、背包等。多以狍、灰鼠、鹿兽皮毛为原料,组成了不同毛色镶嵌图案。制作工艺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不同毛色的几何形镶嵌组合,这种形式多为各种毛色等量均衡排列的骨架形式,如四方连续图案;二是中间以刺绣的形式作适合纹样,四周镶嵌几何形色块,以二方连续组成的边饰图案,形成了以周边粗犷的皮毛色块烘托出纤细秀丽的刺绣纹样,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对比;三是在板皮上绣出以几何纹、云卷纹为主的底纹,在中央镶嵌适合纹样。鄂伦春族的狍子皮睡袋,也是狩猎人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形如大口袋,用狍皮制作。毛茬向内,非常保暖。几乎没有纹样,只是在损伤处以黑皮做补花,多以云卷纹为主,内衬红布。
鄂伦春民族的皮具种类繁多如皮囊、驯鹿驮箱、滑雪板、挎包等。装饰纹样多以对称型云卷纹,鹿角纹为主,还有植物纹样和几何形纹等。纹样组合疏密有致、粗犷而又奔放,在色彩处理上以红色为主,间以黄、蓝色调。皮制口袋或皮囊边沿多数以蓝色条带装饰,使皮制器物显得庄重华丽。
皮制服装图案纹样多以云卷形对称花朵纹样为主,但仍可能看出植物原型的基本特征。这种植物纹样在“开衩纹”中的出现使鄂伦春人的装饰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在装饰艺术领域里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狩猎鄂伦春民族的皮袍上的“开衩纹”独具创造性,这也是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并且从使用价值逐步提升到了审美价值。
从“开衩纹”的结构来看,大致从“人”字形到“大”字形再从“夫”字形演变到“羊”的过程;女士皮袍基本与男士皮袍纹样相同,从“大”字形“夫”字形以及“菱”字形演变而来,只是图案层次较多,显得更加秀气华丽。
鄂伦春族在开衩纹装饰色彩的运用上,有其明显的特色。以皮袍开衩纹装饰色彩为例,主纹样多以熏黑的兽皮板制作,以红、黄、绿、粉绿、粉红、兰彩布做装饰,与黑色主纹样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主纹样突出,色彩艳丽。在工艺制作上以补贴绣为主,以各种彩线做镶嵌边饰纹样,增加了图案的光泽感,显得十分明快。图案结构应用以适合纹样为主,从中可以看出鄂伦春民族在社会实践中从使用价值向审美价值的一次飞跃。说明了他们已经把握了使用与装饰之间有机的联系,把握了装饰艺术与使用价值之间相对独立的特征。
达斡尔族民族刺绣是他们的最爱。达斡尔族刺绣艺术品有:服饰、荷包、鞋面、手帕、枕套等;绣法有平绣、锁绣、补花绣、堆绣、折叠绣等。纹样多用于动植物纹、几何纹、文字纹、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吉祥图案有:喜鹊登梅、福禄长寿、八结盘肠、如意纹等图案。
狍皮五指手套是达斡尔民族独出心裁的装饰手法之一。其制作方法是在手背正中采用补花绣的装饰手法,图案采用云卷纹的适合纹样来装饰其中,五指上指甲处绣有图案化的补花。关节和指甲之间以波浪线连接,好似五指上的血脉。手套整体效果纤秀华美,显示出女性的优雅体态。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显示出达斡尔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写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艺术特征,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
北方狩猎民族中以桦树皮为材料制作的生产和生活器物特别多,在民具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装饰来看,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物质创造能力以及高超的艺术造诣。每一件器物都凝聚了浓厚的民族的文化气息,并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桦树皮器物主要有盒﹙针线盒、烟盒等﹚、篓﹙饭篓、米篓等﹚、桶﹙水桶、奶桶等﹚和箱子等。装饰纹样有几何纹、动植物纹样。其中狩猎鄂温克民族常用的几何纹中锯齿状“咬合纹”独具特色。咬合纹形成的纹样变化较多,咬合纹样主要是有纵向似的正反型同锯齿咬合构成的,多用于小型桦树皮器物上。制作时按照设计好的图案裁剪下来后卷成筒状将两边对合时以锯齿形咬合而成。在“咬合纹”的装饰艺术处理上,以三角形咬合纹装饰为主,也有方型、长方形、近似菱形咬合纹装饰。狩猎鄂温克人常常在桦树皮的装饰中采用大的锯齿咬合纹中套以小的几何形图案,手法多以镂空和剔刻的方法,是咬合纹样出现多层次的凹凸装饰变化效果,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的才能。
兽角纹﹙以鹿角纹为主﹚在装饰纹样中占据了所用纹样的一半以上。兽角纹的形式变化多达几十种,具有从写实风格向几何纹样发展的趋势。我们从鹿角纹这个演变规律来看,开始是以单纯的狩猎经济特征装饰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去认识,认为狩猎鄂温克人对鹿角纹有图腾崇拜的心理,后来由于生产领域的扩大,对大自然的认识视野逐渐拓展,对鹿角的神秘性逐渐淡化。但是在装饰艺术中,鹿角纹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向图案化的方向发展。狩猎鄂温克人装饰桦树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装饰图案可分为适合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两种结构形式。其中器物的盖上面是以圆形适合纹样为主,如对称、辐射等构成居多。纹样的结构形式多样,边饰环绕单层或多层式的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大部分装饰在桦树皮器物的腰部。装饰图案主要有动物纹,其中植物纹几何纹样运用比较广泛,几何纹样多以水波纹、直线纹、三角纹、点刺纹、圆圈纹等组合应用为主。植物纹样在器物的装饰上占有很大的比重,纹样造型粗犷奔放,写实风格纹样较为少见。纹样的结构以对称和放射性为主,这些结构形式合理的形成了对称与和谐、疏密相间、变化与统一的艺术效果。
象征纹样在鄂伦春装饰纹样中是较为独特的装饰形式,主要有野生植物杜鹃花(又名南绰罗花),是男女爱情的象征,显示出鄂伦春民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憧憬美好的愿望。
原始装饰艺术的出现,是不受起初的使用价值制约的,是脱离了使用目的的审美意识形态,所以它具有更直接的审美艺术特征。器物上装饰艺术的出现,则表明了具有独立个性的审美意识已经形成。北方狩猎民族所创造的桦树皮器物,大致可遵循这样一个发展规律,他们的装饰艺术相对来说以器物的使用价值无关,相反装饰艺术的出现则提高了器物的实用价值基础上的审美价值。
北方狩猎民族装饰艺术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从装饰艺术的产生发展到审美意识的观念,逐渐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装饰图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同时也保留了北方狩猎民族的地域特征。
[1]《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陈兆复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鄂伦春狩猎民俗艺术》,鄂·苏日台编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年.
[3]《北方民族民具造型艺术》,郭世奇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
注:此论文是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4B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