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现当代中国美术思潮现状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4-05-20

裴倩妙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10)

关于现当代中国美术思潮现状问题的思考

裴倩妙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10)

中国美术思潮不断向前发展,既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也有现当代混沌迷茫;既有对本民族传统的发扬,也有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中西方艺术差异的根源。中国艺术思潮要体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家要反映社会主义人民的精神面貌,表现当代中国艺术精神。

美术思潮 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精神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各种流派,各种思潮的艺术都在改变着民族艺术的创作方向和思想。1976年“文革”结束,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艺术家以反思历史和解放人性为创作思想观念记录时代记忆。以高小华的《为什么》,程丛林的《一九六八年×月×日雪》标志着“伤痕美术”的出现,主要以“反思文革”和“知青题材”两种创作状态为主。尽管时间短暂,但艺术家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场景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生命记忆。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美术走上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道路,开始关注人性,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本身。杨之光创作的现实主义国画《矿山新兵》,描绘了一名精神勃发的矿山女工从农村生活走向工业化生活的激动喜悦的心情,随时为投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拼搏进取精神。罗中立的《父亲》以超级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千千万万中国勤劳、朴实慈爱的父亲形象,感动无数中华儿女的心。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歌颂了纯洁、质朴、善良的劳动人民的生活。80年代中期,中国新时期的艺术向西方现代主义学习,借鉴西方流派、语言来塑造自己的风格,用西方现代哲学思想来建立自己的理论,“新潮美术”由此兴起。虽然许多艺术家利用西方艺术的形式、风格,但意在批判传统、张扬个性,人的自由追求成为主题。如张群、孟禄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描绘代表偷吃禁果被驱逐的亚当夏娃人类的始祖,在新时代下给他们带来象征自由的人本的果子,表达了人们批判过去腐朽的传统,迎来自由的新时代。然而在80年代后期,一些美术作品打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旗号,违背社会公德和伦理,热衷暴力,自虐的行为,强烈刺激人的感官,以达到成名的效果。许多西方舶来品的垃圾却被视为精华,大肆宣扬和作秀,甚至丑化民族形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美术思潮回归对传统艺术价值的重新认识并提出“新文化人画”运动。他们主要继承“文人画”的格调,趣味和笔墨传统。在中国美术创作领域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美术创作思潮与美术创作形式。有的人坚持中国古典主义的传统,有的人玩味于中国文人画的水墨意趣,有人想重新升起西方古典写实的旗帜,有人大玩西方波普艺术的形式,有的人随意涂抹,以视觉的晕眩为艺术的追求,而却无一点艺术作品的精神本质。

目前,西方文化观、美术观处于我国主导地位,而我国的民族文化观、民族审美观、民族美术观处弱势地位,大大阻碍了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在美术界频频出现艺术大师,自吹自擂,夸大其词,以与“国际艺术接轨”以功利性的目的参加各种国际年展,自称艺术大师,毫无社会责任感,一味追求视觉的创新,丧失生活感受的观察和对当代文化建设意义,传达出错误的价值观。美术市场的美术品粗制滥造,仿造名家作品屡见不鲜,更有美术家进行商业炒作,包装,艺术批评变为软广告,其大大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造成中西方艺术审美、思想的差异性。西方的绘画思想的内涵主要是希腊文化、犹太文化与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生产方法等综合形成的。西方文化的特征有三点:1.爱知识,重理性形成科学的发展,而导致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达。2.重秩序,由自然秩序到人为秩序,社会秩序的建立。3.重力量,认为力量是生命的象征,力之向外发展是征服自然,向内发展是形成创作发明的能力。因此,西方的重知识文化,其艺术也成为“理性”与“科学”的产物。中国绘画思想的内涵主要是儒佛道思想陶铸下形成的重伦理、生活及凝聚生命,常偏倚静态的内心生活和精神生活,其特征是崇道德爱自然,天地人融为一体,从道德仁义的秩序来建立宇宙的和谐。中国艺术是“心”的艺术。因此中国美术离不开民族文化,用中国人的艺术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民族情感,不能以西方的标准作为标准,中国美术应更多关注自身的社会现实和生存状况,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要与时俱进,兼容并进的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主题倾向上坚持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

现当代艺术家要真实地表现人民的精神世界,响应时代的号召,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关注生命的感悟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提供娱乐陶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而且以敏锐的视角挖掘社会现象,表现特有的时代气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舞人民意志,教育人民品性,对当代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如唐代画家张璪有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要关注客观真实的世界。清代绘画大师石涛也有一句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本人正是数十年遍游祖国大好河川,把客观的山川景物通过主观的感受和理解熔铸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画。人民的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艺术家要仔细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也应重视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入对象内心的感受力的锤炼。优秀的艺术家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人类进步而献身的精神,树立起为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奋斗的伟大抱负。艺术家选择用审美的艺术形式去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业,就应当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

中国的艺术发展离不开艺术市场的健康有序的环境。美术品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依赖市场合理调节,市场行为中的买卖关系可以引申为审美活动中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然而一些艺术家为了“有市场”,展览,包装,拍卖,每一步骤都贯穿了“经营”二字,毫无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艺术家也变成了“商人”。美术品粗制滥造,伪造名家作品,岂止是损害画家的利益,更是在毁坏整个市场。艺术市场需要合理调整和严格的规范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保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下进行。

综上所述,中国美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文化大环境中发展,一定要保持民族自信,坚守中国民族精神,根植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中,做到既要在文化潮流碰撞中激起新的浪花,日新月异,又要根植于自己的土壤,开垦自己的土壤。艺术家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用本民族的审美眼光,审美元素描绘新时代的艺术。

[1]张咏清.我对“中国美术观”的一些看法.美术报.2010年12月4日.

[2]谭根雄.中国乱象考辨.文学报.2013年3月21日.

[3]邵大葴.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术.美术报.2011年12月10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