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孙波
(内蒙古展览馆呼和浩特010011)
浅析呼和浩特地区会展业的特点
孙波
(内蒙古展览馆呼和浩特010011)
会展业具有关联性、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在地方经济中具有联系和交易、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扩散、产业联动、促进经济一体化等功能。内蒙古展览馆是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地区展览业发展的前沿和窗口,在近几年在会展业发展中,其区域文化特点正在逐步形成。
会展业 内蒙古展览馆 特点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会展业在中国各地蓬勃兴起,而内蒙古自治区的会展经济也在这场变革中且战且行。笔者将对会展形式的自身特点、区域文化特点及会展业的潜力等进行阐述,以期得到业界同行的共同关注和探讨。
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大中小型会议、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展业是指有会展相关服务企业、机构、部门形成的产业体系。这种产业具有关联性、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在地方经济中具有联系和交易、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扩散、产业联动、促进经济一体化等功能。呼和浩特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市域面积为17224平方公里,辖4区、4县、1旗。2015年末常住人口为300万人,市区常住人口206.49万人。交通业发达。
内蒙古展览馆成立于1979年,场馆落成于1987年。场馆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12000平方米,室外展场40000平方米。内蒙古展览馆拥有中型规模展览厅,展览区包括13个展厅,由13个既独立又相通的现代化展馆组合而成,可根据展会的规模自由组合,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300余个。内蒙古展览馆是中国展览馆协会的理事会员馆,展览专业人才密集,设计力量雄厚,制作能力强劲,在国内外展览中屡获大奖。展览馆地理位置优越,展览设备齐全,是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地区展览业发展的前沿和窗口。
截止到2016年9月,展览馆在2016年度举办大小展会28次,其中以展馆场地出租居多,而真正意义上的由展览馆策划组织展出的展览均为自治区政府主导型。自治区政府主导型展会是由政府机构直接策划主办,旨在宣传本地形象、扩大本地影响、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由于展览馆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并非以商业营利为目的,而是以宣扬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特色及成果为立馆之基。例如,展览馆在2016年2月2日举办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展览共设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为“时代强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7个板块,第二展厅是12个盟市和部分区直机关企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特色做法的集中展示。对全区专题教育工作进行了集中总结回顾,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一次再教育、再动员。在2015年7月19日举办的吉日嘎拉先进事迹展,通过图片、视听、多媒体、实物展示,向参观者展示了吉日嘎拉同志工作生活的细节,全面地展示了一个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党员干部形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不同形式的会展,逐步形成以下特点:
其一,会展业与文化都属于服务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丰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的内核,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会展业的核心思想就是交流,是整合某领域信息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一种是主体,一种是途径。而当会展业这种途径渐渐被人接受、推广以后,它的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文化。
内蒙古展览馆从2015年突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认可。2015年9月6日举办的“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规模空前,分设多种形式展区吸引参观者。广场举办的“保护历程——非遗摄影图片展”,通过160多幅图片,全面展示着10年来我区非遗保护传承的历程。在展览馆展厅1楼的“追寻记忆——非遗重点项目展览”,通过还原先辈生活场景,以图片、实物、视听、活态展示等形式,呈现了320多项非遗项目。“祖传臻品——非遗精品物件展”,首次集中展示了全区100多件(套)非遗精品。40多个小型单项非遗音乐舞蹈类项目、170多名传承人在展览馆1楼综合厅进行现场展演,每天都有不同的节目供观众观赏。在展览馆2楼,160多名传承人现场展示手工技艺110多项,吸引了很多观众参与互动。此外,展览馆2楼还举办了内蒙古岩画艺术展、万里茶道与内蒙古展。2016年1月底举办的“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以推动振兴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宗旨,突出非遗“年文化”,精选与传统年俗有关的服饰、食品、用品3大类150多个生产性保护项目集中展示,并专门设立非遗创意产品展区,将现代生活时尚元素与传统非遗项目融合,突出文化特色的同时又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实用性。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汇总宣传,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自治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在展会形式上,以请来非遗传承人为展会的灵魂,将人们从看单纯的展品变成看马头琴打造展示、手把手剪纸艺术学习、现场制作我们故乡传统美食、蒙古袍模特时装秀等,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记忆展品外观变成了记忆展品制作方法。在带动效应的区位方面,使得许多关注非遗的老百姓都渐渐认识到了内蒙古展览馆,其实这便是会展带动文化产业的一种体现。在今年的年货展期间,会展中心也举办了类似的内蒙古地区文化宣传的展览,给了许多置办年货、热爱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更多的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一种文化融合,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便是保存、传承,而展会正是把这种文化以高度概括、活灵活现的手段展现给大家,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更是对家乡名片的最好解读。在展出推广之余,展览馆每月还组织“非遗文化月月传”活动,以演出、微信平台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展览,为呼市地区会展业发展、树立展览馆的会展标志作用提供了可持续性,这也是呼市会展业较为明显的特点。
所谓展会带动效应是如果会展业的直接收入增加,其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收入也会增加。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曾说:“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会展业属于产业链条的高端,对城市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要求较高,呼和浩特是二线城市,许多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尚处于提高当中,这使会展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内蒙古展览馆虽然位于呼和浩特主干道新华东街上,在大街东西侧不远处各有一个大型综合商场,两个商场的形成带动了许多周边产业的兴起。相比之下,早于这两所商场近20年建馆的展览馆的带动效应并不明显,并未形成衍生商圈。而另一个体现会展业发展的单位会展中心,在呼市的二环之外,比较偏僻,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窘境。可见,呼市地区的展会带动效应有限,需要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政策更加倾斜。
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呼和浩特是首府城市,在内蒙古范围内是整合社会资源最好的地方,人口密集、资金充裕、产业丰富。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方面的展览,也让首府观众打开了眼界。例如2016年6月底举办的“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会”,以及2015年开始创办的文化产业创意系列展,此类型的展览是以民族特色为基础,融合当代科技生活的实验性展览。展览一经开始,便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地区虽不及一线城市资源那么密集,但汇聚着众多的创新人才,加之政府对会展业的支持,今后呼和浩特地区的展会文化一定会大放异彩。
完整的会展业信息链条是当今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许多隐性带动效应才有可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将众多的会展商与参展商的联动形成规模,达到现代化、科学化的会展业行业管理水平。另一角度看,目前国内许多的会展业其主旨依然将强调经济效益为首位,这就使得以注重文化效益的内蒙古地区的会展业发展显得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作为保障。所以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对会展业前景的解读和信心,而不是单独的谋求客观上某一方面展会形式的变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