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异位:关于当代艺术假说

时间:2024-05-20

张启彬

展览:茅塞顿开—中德观念艺术比较研究展

时间:2015/03/13 -2015/06/13

地点:合美术馆(武汉)

弗雷德里克·安托尔曾经指出,“艺术史家的主要任务并非立于自己的角度来赞成抑或反对某件特定的作品,而是从该作品本身的历史前提出发,去理解它并说明它”。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艺术的作品在其产生之后很可能再也无法“真正”地被理解了,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不止一个维度,更不断地在观者的思考和追问下继续衍生,以至于说明它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儿。

1917年,达达主义艺术的核心倡导者马塞尔·杜尚将工厂中出品的成型小便池直接放到博物馆展出,自此,艺术的某些发展方向和范围尺度也就再次发生了转化。将杜尚的这一举动上升到哲学层面,可以推演出其否定了原有的内涵乃至是价值观念,而把他的这一做法回归到作品本身,则是艺术与时间、空间的一场游戏。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事物被放置到了另外一种场域,其造成的结果往往令人瞠目结舌,尽管可能被贴上“离经叛道”的标签,但生活就是充满着奇遇与突然,只是这些已被人们习以为常了。置换身份与场景—“异位”,便成为了某些当代艺术得以生成的一个假说。

“茅塞顿开”展览中的艺术作品,便是这种“异位”的效果。普普通通的日常事物或人物,在场域时空的迁移、置换或是重组下,变成了艺术作品或是艺术事件,而这种实践所引起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则是惊人的。人们每天浸泡在日常行为惯性的沼泽中,对周遭发生的事物已缺失敏感,有些时候,对正确的行事方式照例进行,但对谬误的处世态度也无暇更改;某种情况下,顺从、延续、保持和坚守成为了一种潜在的“优秀”品质,而质疑、转向、变更和背弃则烙上了“拙劣”的符号。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辞藻的褒贬内涵还要取决于其修饰的主体,如果修饰对象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前者词汇实施得越好则越会出现问题。

庆幸,“异位”感官下的当代艺术有时可以充当一面思想与思维镜子,能在某种时刻反射出太阳的强烈光线来刺痛人们双眼,让人茅塞顿开。回到杜尚当年用小便池《泉》来作为其参展作品的场景:有人抱怨杜尚的这一行为,“如果有用马粪粘到画布上展出的,难道我们也必须接受吗?”沃尔特·阿伦斯伯格的回应隐约地开启了至此之后的艺术新时代:“恐怕我们必须得接受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