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驻留,多重空间的艺术未来

时间:2024-05-20

郝科

驻留,顾名思义,从一个熟悉的空间,迁徙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空间里,并停留一段时间进行创作和生活。

驻留和旅行有着类似的外在形式,空间环境相对快速的转换,总会在人的内心里激发出新鲜的好奇感。但与旅行过程中遗留下的、诸多千篇一律的到此一游照所不同的是,驻留更倾向于在有限的新空间中,碰撞和生产出更多超越环境限定的思维方式与视觉呈现等。

但驻留,并不是被当代时间所催生出的新事物。

在与新空间的交欢或交恶中,让思绪凝聚成思考,再用文字、绘画和声音等形式,将个体化的思考沉潜成为一件件可供传阅和观看的精神产品,也是历代文人和艺术家们本能的选择之一。

早如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李白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等,都是在真实空间的流转中赋予此时驻留的一种理想化描述;再如绘画史上高更著名的塔西提岛,那幅创作于此地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在引用驻留空间外在形貌的同时,又将精神结构导向了人类对于终极问题的悲情思考模式之中。而对于追问本身的再次追问,也让最终的答案变成了一个符号化的想象概念。

或许对于每一个思考者来说,答案和终点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探索新的精神边界,过程既是“驻”于此刻,并“留”存当下给未来的一段空间幻想曲—不论是流连在山水与宣纸间的古人,还是身处在网络广场和智能手机间的我们,所有真实或虚幻的触碰,都是此刻时间所赋予感官的一种确切的空间体验,而“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却并不是我们以今天的视角所能遥感出的、关于以后的必然样式。

本期以“驻留”为主题的“未来空间计划”的纸上展览,将呈现一些已然成形或依然在进行中的“艺术驻留项目”,它们的相似之处均在与当下空间的确定性—以某个具体的物理或虚拟空间作为项目生发的原点,而它们的不同之处则在于,艺术可能在“未来”所形成的、不同的空间体验或延展。最后,本期专题纸上展览特别感谢方敏儿女士的支持及相关机构和艺术家所提供的详尽资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