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圆梦公寓驻留计划可以来这里睡觉的市井空间

时间:2024-05-20

项目简介:

“圆梦公寓”项目是由艺术家宋兮、杨欣嘉策划发起的一个短期的驻留计划。于2014年11月9日启动。“圆梦公寓”是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东辛店村租住了一个12平米的房间作为驻留空间,邀请了18位艺术家轮流入驻其中,围绕公寓所处的社区环境及社会语境展开7天的生活、创作、展示、交流,这7天作为一个多维的混合现场予以呈现,项目持续78天。

当下,社会学的话题一直是艺术家讨论和实践的热点,但却常常落入过度“知识化”与“精英式”的小众范畴之内,从而使创作的过程和作品的呈现本身,失去了艺术本该拥有的现场感和生动性。

而在面对变化更加快速与激烈的社会现实时,是否还应该完全停留在传统的“艺术”体制之内去自我造血?或是“顺其自然”地“等待”着被圈子文化所消费等,也成为了更多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正在思考的问题之一,他们也会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对“对抗”现有的艺术体制,并在或温和或激烈的表现形式下凸显着自我思考的点滴价值。

圆梦公寓作为一个深入“市井”的驻留项目,从一开始就离开了“超大面积”的传统工作室模式,并选择了城中村中的一间普通出租屋作为驻留地点。

从798到东辛店,虽然只有2站地的车程,但物理空间的转换,除了连带将画廊和美术馆开幕式上的半杯红酒,变成了烧烤摊上成捆的普通燕京之外,心理空间的转换,也让艺术冷峻的面孔溶解在了家长里短式的粗野叫卖声中。艺术和普通人,它们之间在心理层面或许依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交流,但在同处一村的地理和谐中,驻留在此的艺术家还是会天然地表现出一些调皮和放松的世俗化创意的,并且更倾向于以“艺术”的方式向周边环境去进行“献媚”或“献丑”,虽然创作者内心的文化优越感依然会不自觉地闪现在很多细节中,但翻转的主客关系,还是让艺术的轨迹在生活的气场中发生了偏移。

如艺术家王平直接邀请了周边的居民来这个临时转换的“空间”里“睡觉”,七天时间七个陌生人的轮流“入住”构成了王平的整个艺术行为过程。邓大非则把这个“空间”直接布置成会客室,通过门缝塞传单、帖微信二维码、敲门拜访等方式邀请海润公寓(圆梦公寓所处的群租楼)的租客们过来聊天;宗剑口戴防毒面具,在他自己“制造”的雾霾天里“生活”等等,虽然种种以“艺术”之名介入生活的手法并不算新鲜,但在这个固定的空间内持续发生着的、各种非日常性的变化,还是在“空间”原有的沉闷步调的基础上,变奏出了一些跳跃的节奏感与生动性。

作为一个艺术家自发组织的“驻留项目”,“圆梦公寓”的整体发展与个案呈现,并不能为众人所构想的“艺术未来”提供更多具有突破性的指导性原则,但它的意义或许正在于:以“艺术”之名在我们每日要面对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心安理得去“睡觉”和“扯淡”的非“高大上”空间,而不管“未来”如何令人费解,俗气的生活总会坚实地作为阳春白雪的基础建筑,而一直坚固地存在下去的。(文/张瑜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