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常生息

时间:2024-05-20

马艳

石塚沙矢香,一位1980年出生的日本年轻艺术家,2004年刚从日本女子美术大学绘画专业毕业。而十年后,石塚沙矢香就已经在东京和神奈川举办过多次个展,参加了新西兰惠灵顿09年的亚洲艺术家驻地项目,她的装置作品在日本多次参与群展,包括濑户内三年展和越后妻有三年展。石塚沙矢香的装置和综合媒介作品大多以现成的普通物件为材料,如现成的、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物件为媒介—诸如稻米、细线、旧的布料和器具等日常生活之物,简洁而有力,安静又引人入胜,在氛围中将物件自身的特性呼之即出,透露着日本社会和文化意蕴的同时,作品微妙地将这些物件交织在人类生存的广阔领域中,流淌出对人类生存历史与文化的敏感。

和许多年轻艺术家一样,沙矢香最初多以传统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出生于日本静冈的她从小便开始绘画,八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大量出现的现当代艺术作品激发着她对视觉艺术天然的热情。她曾回忆与父亲一起参观美术馆的经历,九十年代初期,日本公共艺术机构、私人画廊数量的急剧增长,让日本和日本以外的现当代艺术展览以前所未有的机会呈现给民众,其中也包括普遍的由企业赞助的媒体艺术。熟稔众多著名西方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沙矢香,在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在日本女子美术大学专门学习绘画。

沙矢香在大学第一年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2000年“越后妻有三年展”,这一经历对她日后创作方向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越后妻有三年展”,或称“大地艺术祭”,在2000年由日本开发商Fram Kitagawa发起,旨在将艺术和观众带回日本一些发展缓慢或工业衰退的乡村和偏远地区。三年展的项目包括雕塑装置以及在老旧的或被改造的遗弃建筑场地特定装置作品,提供了一种天然有机的、将艺术家与观者和当地社区联系在一起的艺术节的可能性。沙矢香被展览的装置作品以及作品与当地居民相互影响的方式深深感动和震撼,她说“在这里,艺术被赋予崭新的生机,这是我第一次想到要让绘画从二维平面进入到空间中。”这一契机促成了沙矢香的创作向装置艺术的转变,她在日后谈到“我想被绘画包围,我想进入到绘画的空间。我觉得仅使用绘画的传统工具不太够。所以我试着用细线、金属丝、纸片、帆布还有拼贴法来创作”。

“线”是她“在空间中绘画“最合适的工具,她的装置作品大都使用细线或金属丝将物件悬置在空中。她曾谈到在过去捻线的过程中,手艺人细致而用力地将一根根细纤维揉合在一起,饱含着手工的劳动和时间的过程,日语中常用“命运之线”或“记忆之线”等词汇来描述人类与生命之间的关联。这些蕴含着人类历史与情感的维度的“线” ,结合了诸如稻米、细线、布料、餐具、桌子等日常生活之物,被微妙地交织在艺术门画廊的《生生息息》石冢沙矢香个展之中,对于这次在上海的展览,艺术家着眼于日常物件和物件使用者的故事,流淌出对细微而普通物件的敏感,以“有故事的物件”和装置场所之间的对话为线索,沙矢香将这些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物件勾勒成一幅幅空间图景,既讲述物件的故事,同时也传递场所的信息。

此次艺术门画廊个展的主要装置作品《稻神》,是由沙矢香在2009年“越后妻有三年展”以稻米、旧食器和农用工具为媒介创作的同名装置作品发展而来,数千根用一颗颗米粒粘成的、长约三四米的稻米线从房屋顶上挂下来,旧的茶碗、餐具和耕作工具一样用线置于空中,或是直接放在垂直落在地上的稻米线旁边。《稻神》(2009)展出于日本越后市新泻县的鱼沼地区,当地居民在山坡上的人工梯田耕种稻谷,他们以稻米为生,种植、收割、贩卖的同时也供自己食用。“稻神”作品无意识地流露着人类与自然、甚至与日常生活的普通物件共同分享世界的观念,从物件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以及物件与人类真切的关联出发,超越了宽泛的万物有灵论。

《稻神》隐喻的生命之线的主题和生生不息的愿景延伸在此次展览的绘画作品中,她超越传统的画面表现方式,将装置作品的材料呈现在画布上。在《沉睡》中,沙矢香将稻米和白线粘在画布上,覆盖一层层的彩色丙烯颜料,这些颜料最终合成画面阴翳的底色,她慢慢地打磨稻米上的颜料,直至谷粒和线原本的白色或微弱或明显地再次显露出来,黑暗而神秘的背景在深度和广度上无限延展,纤细而微妙的稻米线仿佛生命的光辉,在其中上下游走。

由旧筷子、餐具和绕线筒组合而成的作品中,物件作为生活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同样传递着生命的循环过程。

在《丛林》中,沙矢香用密密麻麻的细线缠绕着从朋友和熟人处收集而来的餐刀、餐勺和餐叉,象征在无数饮食仪式中寄寓使用者痕迹的“记忆之线”。《连接》和《基因》等彩色筷子拼贴作品有这样一个故事,筷子不仅是连接食物和身体的工具,而且携带着筷子使用者的灵魂—从前日本的民众会在神社举行筷子祭,在祈祷仪式中燃烧筷子以净化和释放“居住”在筷子里的灵魂。将一根根筷子以水平方向排开的形式也让人想起日本过去的卷轴画,这些旧筷子组成的线性色彩渐变,象征生命力量的延续和传承,直至无穷。

沙矢香的作品既非现成物艺术,也非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而是置于理性与情感表达之间—以其微妙性和召唤性邀请我们以宽广的心态思考和看待这些十分简单,却易被忽略的物件。她不把作品的媒介当作无生命的材料放进预设的概念中;相反,每一个物件都是艺术表达的自发体。她以对物件的敏感性发掘其中蕴含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潜藏的记忆、历史和故事,让观者与物件在交织的生命网络中对话,激励我们思考在自身的生活现实中的那些连接生命的线索。当然,除了物质材料的日常性可以激发起理念的阐释外,单件作品也不乏耐看和品读,但也不免循入了标准化的国际创作趣味,创作手法也相对主流,且缺少更多的内在转化,仅仅以材料的物性来支撑作品还是略显简单,在漂亮的视觉形式之后缺乏应有的结构深度,这可能也是年轻一代日本艺术家的同有底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