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白江峰
时隔四年一届的伪球迷盛会世界杯在这一个月出尽了风头,害的艺术圈的媒体们个个绞尽脑汁,不是搞球迷竞猜,就是搞巴西美术馆博物馆专题,为了能够和世界杯扯上点儿关系,艺术圈的媒体们可掉了不少头发。
瑞士当地时间2014年6月22日,第45届瑞士巴塞尔艺博会圆满落幕。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异常发达的时代,铺天盖地的新闻其实都很千篇一律,而世界杯和巴塞尔就是近期网络、微博、微信追逐的焦点。“艺术北京”之后有“香港巴塞尔”,“香港巴塞尔”仿佛是“瑞士巴塞尔”的热身,与如火如荼的世界杯一联想,你会发现,艺术圈面临着跟足球圈同样的窘态。“艺术北京”如中超,给钱就能去,每个人都可以玩两把;“香港巴塞尔”如亚冠,只有中超前三名可以去;“瑞士巴塞尔”如世界杯,经过严格赛选才能参加。巴塞尔这个面积不及上海五分之一、人口不到20万的小城,为何能爆发出如此大的魅力和吸引人眼球的资本?首先,40座美术馆和博物馆坐落于小城;其二,巴塞尔大学历史悠久,学养深远,人文散播;其三,小城对艺术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1967年,全民公投政府花费600万法郎及部分赞助购买两幅毕加索的作品,以免流失美国)。由此可见,巴塞尔跟艺术的关系绝非买卖和商品这么简单,历史和文化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就是由巴塞尔艺博会在2011年收购香港国际艺术展演变而来。在纷纷吐槽、惊讶、喟叹巴塞尔之规模、严谨、气势之余,反思和风凉话也应景而生,几百万美元的大师作品瞬间被抢光,犹如买一双鞋或一块表,没有丝毫的犹豫。反思是一件好事,风凉话也在所难免,只是总老生常谈“比较”,而不去踏踏实实地改进,再多的反思和说再多的风凉话也都是无济于事。
每一件看似华丽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神通广大的推手,巴塞尔也不例外,贝耶勒正是隐藏在其身后的大佬。在巴塞尔建立之初,正是由于贝耶勒的胆识和眼光,才使得巴塞尔的根基异常坚固。以至于后来的继承者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开拓,迎来今天“艺博会之冠”的地位和名号。而今年最受关注的格哈德· 里希特作品正是由贝耶勒的基金会美术馆奉献的。这让我联想到6月25日开幕,持续近一个月,名为“相遇丝绸之路”的2014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暂不论其成色如何,但就其规模和气势看,大有“一枝独秀”的感觉。而隐藏在其背后的大佬张子康正是双年展的静默发声者,包括去年末的第二届三亚艺术季。
也许成为“巴塞尔”或变成“巴塞尔”,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神奇的推手,或者说,它并没有那么的急迫。巴塞尔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巴塞尔是因为这座小城拥有的人文和学术气息,并不是因为每年一度的艺博会吸引来的藏家。若我们的眼光一直停留在那些看似浮云的表象上,而忽略事件的本质以及由此引发的文明和社会进步,正如看电视剧《西游记》一样,只把目光和注意力放在那些师徒与妖魔鬼怪打斗的情节上,而忽略背后的文明进程和信仰,那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