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环带纹鼎与蟠龙纹壶

时间:2024-05-20

王长启

文物部门曾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周丰镐遗址马王镇新旺村分别征集到两批青铜器,一批为环带纹鼎,大中小3件,器型与纹饰相同,仅仅是大小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41.6厘米,口径36.5厘米,腹径36厘米(图1)。鼎为方圆口,方折唇,立耳,腹微鼓,蹄形足。腹上部有6道扉棱,间饰窃曲纹,下部饰环带纹,又称波曲纹;足部饰以扉棱与饕餮纹。腹内侧有族徽(图2)。

另一批是蟠龙纹壶2件,造型、纹饰、大小相同,为一对器。壶(图3)呈椭方体,有盖,口长方圆角形,长颈,兽首衔环耳,腹下垂鼓,束胫外撇,圈足。盖与器为子母扣。盖顶面饰“S”形窃曲纹,侧面饰一周连续的“S”形窃曲纹;壶颈一周饰环带纹,颈上有一周凸弦纹;腹部饰相交的龙纹,正背面各以3条龙相互交绕,中部有高浮雕龙首,两侧同样龙纹交绕,规整而又活泼,严谨而又生动;足胫施一周“S”形窃曲纹。盖内与器口内侧各有一族徽(图4)。

环带纹鼎的时代特征明显,与西周宣王时的史颂鼎器形相似,其纹饰也符合西周宣王时期器的特征。蟠龙纹壶的器形、纹饰,也是西周晚期器的特征,与2003年初陕西眉县杨家村铜器窖藏中的单五父壶近似,单五父壶为西周宣王时期器。

铜鼎与铜壶在商周时期是主要礼器。鼎是饪食器,用于祭祀和宴享等。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鼎为二里头文化的,即夏代,一直沿用到汉代。是统治者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用以“明尊卑,别上下”。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随葬一般一具或二具,但王室陵墓出土的铜鼎大大越过这个数字,其等级制度是严格的。西周列鼎制度中,天子用九鼎,诸侯一般用七鼎。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1号墓出土大小相次三具一组的列鼎,和另二具配合的鼎,但是迄今没有发现西周墓出九鼎的。长安区普渡村西周中期墓以三具成列,宝鸡茹家庄1号墓甲列鼎五具成列。但到了东周时,诸侯可用九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士也有用一鼎的。东周晚期列鼎制度逐渐消失。而上述三具西周晚期环带纹鼎就属列鼎,可能属士一级的贵族使用。壶,盛酒之器,《诗经》中有“清酒百壶”。它是仿制瓜瓠之形器,商代出现,有圆形、方形、扁形或瓠形等,直到汉代壶仍流行,不同时代流行的壶造型不同。1976年宝鸡扶风县法门寺白家村共出土103件青铜器,其中有一对方壶,均为西周晚期器。

上述两批青铜器均铸有族徽铭文。商周时期青铜器中带有族徽的数量很多,西安博物院就收藏有多件带有族徽的青铜器。族徽是近似图画的铭文,即族徽文字,或是单独出现,或铸于整个铭文的开首或者结尾。

关于族徽文字,正如学者张懋镕所说:“商代是族徽铜器产生和大发展的时期,西周早期虽然存在不少族徽铜器,但多是殷商后裔的器物,是殷商文化的余波。这种影响到了西周晚期终于销声匿迹。”这对我们鉴定带有族徽铭文的青铜器提供了一条鉴定标准。

西安博物院收藏的青铜器很多来源于属西周都城的丰镐遗址,例如戈父辛尊、仆麻卣、父乙卣,史卣等等,这些带有族徽铭文的青铜器应是商代大族后裔所用之物。这些部族到了西周仍然属大族,所制造的青铜器仍带有自己家族的族徽。上述3件环带纹列鼎、一对蟠龙纹方壶上面铸有相同族徽,此族徽学者一般释为“宁戈”,故应属商代戈族的一支后裔。其器物制作如此高大与精美,可见这支戈族到了西周晚期其身份与地位仍然不低。

责编 陶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