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明 身体作为嵌入创作的“中介”

时间:2024-05-20

日前,青年艺术家李明个展“中介”于天线空间举办。本次展出的五件既独立又相连的作品,以不同方式呈现了此次展览的主题。在艺术家以各种身体力行的方式将自己嵌入到影像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其身体的参与成为了衔接行为表演与影像的“中介”。

I ART:此次在天线空间举办的李明个展名为“中介”,有着怎样的寓意?

王子(天线空间总监):我想李明不一定希望我们把“中介”阐释得寓意丰富。但“中介”确实是一个进入李明作品非常好的话题,这既是艺术家对录像艺术本质认识的衍生物,也贯穿在李明个展中五件作品的创作当中。通过“中介”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李明一直以来应用录像进行创作背后的认识:录像不是单纯地用来纪录或者成就某种特殊效果的手段,而是艺术家本人要身体力行参与其中的一种艺术活动,即艺术家需要以“中介”的方式将自己可视或不可视地嵌入到录像作品之中。“录像艺术”作为媒介本身或许也是艺术家和观众进行思想交流、互动的“中介”。这样说来,展览中画廊也是一个“中介”,这非常有意思。

I ART:天线空间与李明的合作源自怎样的契机?

王子:天线空间是一个年轻的画廊,但画廊就展览计划和艺术家合作计划等方面的工作准备实际上是走在画廊空间的开业之前。李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年轻艺术家,从他在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与张培力和耿建翌的师承关系,到他在双飞艺术中心和此前Guest小组的创作活动中,李明的创作才华非常突出,我们很期待与这样的艺术家一起讨论方案、分享甚至是争执各自对展览和艺术的看法等。去年空间开业前后,我们大抵已经确定了现在李明个展的展览计划。也没有特别的契机,我们相互信任,更多地,我们与艺术家也处于相似的境况,所谓“共同成长”,其实经历的是一种极尽全力、互相协作和提高的过程。

I ART:李明在影像创作方面具有哪些特点?

王子:我们常说李明的影像作品是“李明式的”录像,这应该说明李明的作品非常具有他的特点。李明喜欢参与到自己的录像作品当中,有时作为主角或配角,有时则作为辅助道具辅助情节的进行。李明的作品往往是自发的,相比于擅长观察并记录的录像艺术家,他更加热衷于发起和表演,不是等待而是亲自成为“始作俑者”。绝对美感不是李明的终极目标,大幅度、赤裸裸的动作,明晃晃的噪音,冲突和张力都被粗糙而不带修饰地直接抛出,没有隐瞒,甚至于有时“自毁”行为。所以看李明的作品绝不会是无聊的经历,往往你第一眼就会被吸引,卷入一场似乎违反常理的冲突之中。但李明又绝非是为冲突而冲突,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录像这一媒介的特点来传达想法和质疑,滑稽、冒险和无厘头背后实际很严肃。

I ART:请介绍一下此次展出的作品系列。不同系列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与延展性?

王子:本次个展的五件作品彼此独立而相连,都以不同方式贯穿了“中介”这一概念。《变焦》中,李明以杭州住所的顶层为起点,用摄像机朝上海方向变焦,镜头变焦到最远处时所瞄定的地点便是艺术家的目的地,同时也是他重复变焦过程的下一个起点。镜头之间的切换随着艺术家身体力行的移动才成为可能,其身体虽然在整个作品中不可见,却充当了至关重要的“中介”角色;而在《运动》中,“中介”这一概念则以更加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家的身体直接成为道具,和各种交通工具发生互动,产生“空洞”的关系供观众消费;《361》同理,从一大批完好的打火机到最后的纸上作品,艺术家身体的摔打动作是必然经过的环节。《977》作为艺术家表演行为的纸上衍生品,和《一次性打火机》、《361》演绎出故事的完整情节。艺术家在作品中“进进出出”,有意识地展现各种“人工”因素的同时,完成了一次对录像艺术本质的探究和自我架构。

I ART:请结合作品谈谈李明的艺术创作视角。作为观者,你又是如何对他的作品作出解读的?

王子:其实画廊的工作往往令我个人看到的是比“观者”更多的李明。整个展览从最初的计划到最后的实施,这其中的沟通和调整的过程非常可贵,李明从不自觉地本能创作到这一次的个展,他明显地更有意识。李明的作品既是一种展示,也是一个自我探寻的过程。就好像一个最开始并不知全貌的拼图,他的作品往往以某个生活中的细节或个人的兴趣点为契机,随后凭着直觉和在艺术创作中逐渐摸索建立的结构留下痕迹——其结果往往与预期相反,但绝非随机。

I ART:在你看来,影像作品在艺术市场中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这是否会影响到画廊对影像作品的选择?

王子:首先“影像艺术”这种艺术媒材已然成为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影像艺术与当下的物质、技术以及我们的观念和意识无不有紧密关联。其实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携带一部摄影设备(手机的摄像功能),但显然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创作影像艺术作品。对于影像艺术的收藏一开始大多数的问题是关于“收藏的形式”以及版权保护等,画廊通常会为收藏家出具收藏规格的影像,并对原作的真实性和既定版数的诚信做出保证。

影像艺术的收藏相比较目前艺术收藏的整体应该算是小众,影像艺术本身较新,另外影像作品的数量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艺术品要少,进入艺术市场的就更少。现在认为影像艺术的收藏并不算热烈,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相较于市场,我们认为现阶段发掘和展示优秀的影像作品更为重要。幸运的是目前我们经营的几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都有比较好的市场反映。影像艺术的收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门类,我们推出的都是艺术家们最新的创作,随着展示机会的增加和探讨的深入,相信这些作品将获得更多评论,也将在价值上有相当提升。

I ART:天线空间在艺术家及作品类型的选择上有着怎样的思考?王子:这个“选择”是画廊的核心,是我们最谨慎和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需要学习和经营的。对画廊来说,能赚钱当然很重要;对于整个的业界生态,画廊确实需要支持有创建性的艺术家,推出有质量、高水准的展览,对“质量”和“水准”的要求并不是画廊承担非盈利空间或者美术馆的学术职能,而是我们以此过程来磨合艺术家之间的合作,随时准备遇到这个时代最好的艺术。(采访/编辑:王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