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工作参与贵州贫困治理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4-04-24

车佩华 孙利玲

摘 要 贵州社会工作在贫困治理上取得一些成就,但在广度与深度上发展不够。文章把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从社会工作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及人才建设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贫困治理 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贵州贫困治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zc098)成果。

作者简介:车佩华,安顺学院政法学院;孙利玲,安顺学院人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184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里明确,“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脱贫攻坚,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舞台和现实途径。” 在大扶贫的格局下,这一政策为社会工作参与扶贫提供了思路与现实路径。贵州社会工作参与贫困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广度和深度上略显不足。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从社会工作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及人才建设方面进一步探索其发展空间。

一、社会工作介入贵州贫困治理的困境

(一)社会认可度低

在大扶贫背景下,贵州社会工作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而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思想较为保守,农村交通闭塞,信息交流受阻,他们对这一新鲜事物更是知之甚少。农民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支持力度较低。

不可否认,随着贵州反贫困的力度加大,2020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临近,党和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贵州社会工作迎来了发展的契机。然而,贵州社会工作在贫困治理方面其职业化、实践化方面推进比较缓慢,仍处在起步阶段,这主要是由服务对象农民与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

從农民主体上看,长期处在比较封闭的地理空间,在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思想相对落后,再加上农民的福利服务都是由政府统筹。因此,在农民的思维中,只有政府的工作人员才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而社会工作者等同于政府工作人员。从客观环境上看,当前贵州社会工作的开展仍旧处于物质扶持阶段,积极辅助政府做好脱贫攻坚的任务。社会工作宣传的力度不够,开展社会工作的方法单一,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应有的作用。

(二)参与不足,人才短缺

当前,贵州社会工作机构主要由高校教师与学生组成,部分民间社工机构参与,其介入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之中大多仍旧局限于养老服务、留守儿童服务以及农村的扶贫工作中精准扶贫对象的识别与评估等方面,可谓是仍旧处于专项的帮扶阶段,而对农村综合社会治理及农民的主体能力建设等问题关注相对较少。

此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尽管省内已有1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已经有942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204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证书,社会工作持证人数共1145人。 然而,这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这一行业的学生较少。另一方面,虽然已经领取社会工作师证书的工作人员比往年有所增多,但并非是社会工作专业出身,其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有所欠缺。

(三)专业性发展不够

当今贵州社会工作在面向农村问题时,贵州农村由于问题复杂性,村落文化与地方资源不尽相同,致使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方法也不尽相同。当然,贵州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从国内外已有的实践中借鉴经验,如黔南州、盘县、德江等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但仍处在初创阶段,还未成熟。因而,贵州社会工作的发展应当不断从自身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贵州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发展。

(四)专业自主性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下,反贫困是前提。贵州社会工作在反贫困过程中,其专业性往往被忽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角色定位不清。不可否认,在政府的大量支持下,贵州社会工作开始起步。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资金援助,亦或是技术层面的指导,均有益于贵州社会工作发展壮大。但是,贵州社会工作发展不够充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命令性”、“规定性”的支持下发展,因此贵州社会工作的发展要尽量避免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专业性的缺失。第二,社会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社会工作是泛而不精,对农村社会问题的解决缺乏明显的针对性。

二、社会工作参与贵州贫困治理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帮扶项目、协助科学决策等方面主动作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由于其专业理念与专业方法在反贫困与乡村建设方面亦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在贫困治理方面,行政性投资存在同质性、普遍性的特性,而农村差异化的存在,农民需要多样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资金不能有效合理的利用。社会工作由于其专业特性,参与公共服务具有可行性。首先,社会工作利用其专业优势,对农民需要进行系统地调查分析,能使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其次,社会工作应在政府主导下寻求自身的发展,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作为。社会工作的资源主要由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和民间的社会工作机构构成。两者各有自身的优势,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能有效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针对目前贵州社会工作人才匮乏,机构欠缺,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应适当建立村级社会工作站或实习基地,既能保障社会工作的稳定性又能提升专业经验积累。再次,以社会工作站为服务平台,链动社会智力资源,使科技、医疗,法律服务乡村,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开展智力帮扶。

(二)参与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现代乡村综合治理模式是未来乡村管理模式发展的方向。

贵州在贫困治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问题随之凸显,如:农民心态,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处理问题方式单一,农民对平等、公正的诉求有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行政性政策处理会使矛盾更加僵化,难免会产生社会问题。而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的工作方法及专业理念,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对某些问题进行软化处理得到一定的辅助。另外,农村长期空心化、留守儿童、老龄化及医疗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府虽然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但并不能解决有效解决心理及精神上的问题。因此,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空间。社会工作可利用专业优势,采取社区工作、小组工作及个案工作的方法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服务,缓解精神压力与农村矛盾。乡村治理体系是综合性的治理体系,这就要求多方力量的参与,尤其是“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利用其专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挖掘乡村智力资源,提升村民的主体能力,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构建和谐乡村社会。

(三)参与农村人才建设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力建设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强化乡村振兴智力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是关键。实现反贫困的目标,乡村振兴的战略,必须要加强对乡村地区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乡村振兴的一项核心资产,也是实现乡村长久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从原因来看,“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乡民的文化习俗、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是贫困者对贫困的一种适应和自我维护。” 因此,反贫困与乡村振兴关键问题应是思维上、文化上等精神方面脱贫,所以农村人才建设至关重要。人才培养能使农民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实现主体能力提升,观念的转变,真正实现从传统乡村向现代乡村的转变。

专业的社工队伍是参与反贫困和乡村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贵州的农村多处于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需求具有综合性特质。这就要求了解贵州农村的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特质,社会工作者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的服务,提升反贫困与乡村建设的成效。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需具有服务于贵州本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尤其是对贵州乡村文化的价值认同是必备的素质之一。此外,对于贵州乡村治理的复杂性,专业社会工作者需要时刻学习党中央的相关农村工作的政策,借鉴城市社区工作经验,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营造新农村社区文化氛围,助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对村民相关人员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首先,在反贫困、乡村建设的同时,坚持专业自主性,引导村委会领导班子要重视乡村建设。同时加强对村委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真正了解乡村建设的实质和内容,同时借助村委会这个平台宣传乡村建设相关工作,提升社会工作的公信力与影响力,鼓励、号召志愿者如打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乡村教师、乡贤等精英分子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同时链接高校的资源开展专题辅导班,提升精英人才的学历水平与科技、管理等综合素养,并利用其号召力和公信力,吸引、鼓励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乡村建设中来。其次,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反贫困的要求之一,也是建立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基本要求。社会工作营造新时代乡村社区文化氛围,广泛开展文明讲座宣传新时代的文明精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最终实现村民新型职业化农民的转变。

总之,贵州社会工作仍处在初创階段,只有不断地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政府的支持下,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作为,才能更好服务于贵州的反贫困与乡村振兴事业,进一步拓展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

注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http://www.cpad.gov.cn/art/2017/11/22/art_1747_922.html.

贵州省民政厅.发展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http://www.gzsmzt.gov.cn/ywgz/shgz/201703/t20170329_2047643.htm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马吟秋、刘佩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治理之道).人民日报.2018-02-05(007).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出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http://www.gzgov.gov.cn/xxgk/jdhy/zcjd_8115/201804/t20180419_1114610.html.

陈相云.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价值亲和与专业突围.理论月刊.2018(4).

辛秋水.走文化扶贫之路——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