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意义感,让乏味的生活变有趣

时间:2024-05-20

陈笛

4岁的小欣欣走到我面前,手里攥着一张纸,快要哭出来了。“老师,给我画一只鸭子!”我接过她小手里的纸打开了瞧,在一片红色的水波里,游着一只被蜡笔细细地涂成蓝色的小鸭子。

“你画的小鸭子多好看呀!为什么还要让老师画呢?”我问小欣欣。

“他们说,没有蓝色的鸭子!小鸭子都是黄色的!”小欣欣终于憋不住,委屈地哭了。

这样的场景,要是在两年前刚入职幼儿园的时候遇到,我没准会比孩子先哭起来。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的我对自己到幼儿园工作心有不甘,然而,又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上班第一天,站在一堆吵吵闹闹的小孩子中间,这个哭了,那个又和谁打架了,这个要喝水,那个要上厕所……我手忙脚乱地应付着混乱的场面。

没用多久,我就熟悉了流程,向老教师学到了管理孩子的一些办法,抓狂的次数越来越少,驾轻就熟的时刻越来越多。下了班,要么和朋友约着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要么就是回家躺着刷剧到很晚。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做的吗?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种时光蹉跎、青春不再的空虚感深深包裹住我,把我拖到从未体会过的暗黑之境。我觉得胸闷、喘不过气来,却又无力挣扎,任凭这一股无意义感带来的痛苦将我淹没。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弗兰克尔的书。至此,有一道光,照进我灵魂深处,带我走出思维的困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精神病理学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受尽折磨。

他是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失去了身份、手稿、健康和自由,失去了父母、妻子和哥哥。但是,无论自己和周围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保持着选择的态度和反应的能力。他知道,在那样的处境下他有责任找到生命的意义,重要的是,不让自己变成思维的囚徒。当他被带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他那份视之比生命更宝贵的手稿被没收了。然而,他说,正是要重写这本手稿的强烈愿望帮助他经受住了在集中营的严峻考验。

弗兰克尔在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人类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有选择处世态度的自由和选择自己行为方式的自由。”

掩卷沉思,我的生活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的呢?工作貌似不是自己的选择,也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并不热爱,也不讨厌。然而不去做这份工作,真给我所谓的自由,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我需要花些时间去发现,什么才是对我真正重要的事情,什么能激发我,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

我开始全面审视我所处的环境。我的工作,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当4岁的小欣欣拿着她生命中第一幅蓝色小鸭子的画哭着找到我时,我的回应对她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既可以按哄孩子的流程走,随便编点什么话把她打发掉,好让自己得到片刻安宁,也可以做点和“常规”不一样的事情。

弗兰克尔说,如果不了解意义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我们就像一艘在大海上漂泊的小船,无法与别人建立任何真正的联系,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引导我们走完生命的艰难航程。

我突然意识到,我可是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啊!绘画、陶瓷这些曾是我的专业。当我把眼前的工作从“哄孩子”的简单定义延展到“幼儿教育”时,我发现这个领域可做的事情竟然有这么多!

鸭子可不可以是蓝色的?池塘里的水可不可以是红色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如何以美育保护、引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毕加索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如今,我的眼前正有这样一群天真活泼、自由、爱画画的孩子!在幼儿美育这个领域中,有我擅长的,有我喜欢的,有那么多未知等待我去探寻的,想做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带着这样深层目的去工作时,我突然发现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我开始主动提出承担孩子们每天20分钟的绘画课,尽管只有20分钟,我却非常认真地备课。我想用艺术史上大师们的作品来设计课程,引导孩子们对色彩、线条、形状的认知。为此,我将大学学过的艺术史认真梳理了一遍,还购买了艺术、教育相关的书籍来啃。

每天上完课,我会及时将课堂上孩子们的反馈做总结,为下一节课做改进。孩子们每天用不可思议的、充满想象力的作品给我惊喜,我感觉自己得到了超出工資好几倍的快乐!

我突然发现,天哪!我有多久没有刷剧了,有多久没有逛街了!每天过得好充实!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我还一边抱怨自己工资低,一边不停地购物,然而花钱带来的满足感转瞬即逝,每到月底还要屡屡为超支的账单而陷入更深的焦虑与沮丧中。

我的变化显然是由内而外产生的,我不再做自己思维的囚徒,选择了在当下发生改变,保有了应对环境的选择自由。

弗兰克尔说:“我们不应该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主体。”带着深层目的去工作,实现人生潜在的意义。

这一场阅读之旅带给我的,是追寻与变化的欣喜。我们都是自己的自传作者,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可以成为帮助别人的有用资源。生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一场精神冒险,它并不由你的年龄本身来决定。我们的生活就是一种选择。请把意义作为生活核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有意义的生活吧。

(摘自《大学生》2023年第8期,本刊有删节,蝌蚪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