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顾全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一生为官清廉。有个叫薛向的地方官调京任职,听说时任宰相王安石患有严重的气喘病,民间传说这种病服用紫团参疗效最佳,就带了几两紫团参想送给王安石。王安石闻知后,托人转告薛向:“本官不受!我平生没用紫团参,不也活到今天吗?你若敢送礼,就立等参劾。”
笔者又想起了曾任沅江市委书记的邓三龙。他刚到职,一个乡党委书记带着重礼来拜望他。邓三龙严肃地問:“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那人如实回答。邓三龙又问:“既然如此,你这个月吃什么?”那人尴尬。邓三龙斩钉截铁地说:“把东西拿回去!不然,它就是你的辞职书!”那个乡党委书记灰溜溜地走了。
这两个小故事,无论是古代的王安石还是现代的邓三龙,拒礼都十分果断、坚决,毫不拖泥带水。
在礼品面前,有的官员并不是这样。他们有的会说“你太客气了,以后千万别这样,否则我过意不去”;有的会说“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还有的会说“我真的不想收,可你这么执意,我不能让你尴尬”;等等。
许多官员就是在这种半推半就中收了礼,有的甚至连虚情假意也没有,直接笑纳。这样的态度,无疑为以后的送礼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因为你的内心、你的利欲,已被送礼者摸透了,他们将会用“礼品”这颗糖衣炮弹一次又一次地向你进攻,让你一次又一次地“人品”塌陷。三百多年前,英国诗人约翰·堂恩就说过:“每种恩惠里都藏有一个钩子。它钩住受惠的人,并按照施主的意愿随意地把他牵来牵去。”正如此言,官员收了礼,必将越陷越深、无以自拔,成为送礼者的“工具”。
清人张伯行说:“庸人之目,见利而不见害,见得而不见失。”在“礼”面前,王安石、邓三龙是官员们的榜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