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 吴武忠
80年前,浙东区党委及其领导下的三北游击司令部,先后在慈北的宓家埭和鸣鹤成立,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下称浙东根据地)进入全面创建时期。
浙东根据地与华中其他各根据地相比较有三大特点:一是我抗日武装有一段较长的“灰色隐蔽”时期;二是紧邻沪杭甬等大中城市,敌伪顽我胶着交织;三是创建较晚又孤悬敌后,并处于盟军拟登陆浙东沿海的战略谋划期(后未实行)。因此,浙东根据地是一块异常敏感复杂的地区。
三北根据地是浙东根据地最早的开辟地和先行地,在浙东根据地创建中历时最长、贡献最大、建树最多,上述特点也更为突出。
三北根据地北濒杭州湾,包括镇海、慈溪、余姚三县的姚江以北地区及上虞县北部的一部分,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在抗战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
一是三北与海(杭州湾)北互为唇齿。抗战期间陆上交通因钱塘江、曹娥江阻隔,且铁路、公路毁坏,慈北、镇北、姚北等出海口都建有海闸,因而三北成为浙东根据地和苏、鲁抗日根据地及淞沪地区之间的走廊。
二是三北与四明互为依托。按时任三北地委委员、组织部长黄知真的说法,三北是一块“一枪可以打透的根据地”,四明有广阔的纵深,但较贫瘠,需要资源丰富的三北提供保障。
三是三北是浙东以至更纵深的我国东南地区的战略支点。1942年12月15日,浙东区党委发出指示:“三北是我们坚持斗争的中心战略支点。”三北能站住脚,就立住了支点,既守住了我军的立足地盘,也保障了腾挪空间,又阻滞了日寇的“南进”战略目标。
四是充分利用抗战初期的一段有利时机。在三北地区,我党抓住抗战初期以黄绍竑为主席的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倾向抗日的有利时机,建立了实际由我党领导的政工队、战时任务(服务)大队等声势较大的群众团体,打下了范围较大、影响深远的党组织和群众工作基础。
浙东根据地从我党领导下的浦东部队南渡(1941年5月)至北撤(1945年10月)共存续4年5个月,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北是其中全时段的根据地,存续时间最长,曾三度成为浙东抗日中心。
第一时期为浙东根据地开辟时期(1941年5月至1942年5月)。此时期以“灰色隐蔽”,活跃在三北的浦东南渡部队在随后建立的浙东军分会领导和当地党组织配合下,创建了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浦东部队南渡后,将三北作为主要活动区域,并鞭指四明、会稽地区。此时期三北是浙东抗日中心。
浙东区党委成立处旧址(宓大昌大屋)
第二时期为浙东根据地发展 时 期(1942年6月 至1943年11月)。1942年6月下旬,根据华中局指示,成立了浙东行动委员会,7月成立浙东区党委,随后成立三北游击司令部。三北成为浙东抗日党政军领导中心。次年4月,我军攻占梁弄。三北游击司令部和浙东区党委在慈南(今属余姚)等地盘桓后,于8月中旬先后进驻梁弄。至同年11月,我军被迫进行第二次反顽自卫战,此后梁弄几经易手并终至失守。
第三时期为浙东根据地转折时期(1943年11月至1944年10月)。1944年初,浙东抗日党政机关及部队主力逐渐撤离四明山区,于2月15日进入三北,同年10月再度返回。入驻三北后,浙东根据地得以巩固发展。此间,现慈溪市掌起镇的洪魏村是我军主要的驻地,重要会议与活动多在洪魏进行。洪魏一带成为浙东根据地我党政军领导中心。
浙东首届军政大会召开处旧址(魏家祠堂)
第四时期为浙东根据地鼎盛时期(1944年10月至1945年10月)。浙东抗日党政机关与主力再返四明山直至北撤,此间是浙东根据地发展最鼎盛时期,抗日中心再次移至梁弄。
三北根据地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浙东抗日主战场。从浦东部队南渡到北撤的4年5个月时间里,浙东抗日根据地共发生大小战斗643次,其中240多次发生在三北地区,且以对日作战为主,不但粉碎了日伪“清乡”、“扫荡”、“蚕食”图谋,而且有力阻滞了日寇“南进”战略的实现。
二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财源地。谭启龙在其回忆录中说到:“1944年秋收后,四明地区在3个月内完成征粮任务600万斤,三北地区完成征粮80万石。”80万石即9600万斤,可见三北完成公粮及田赋征收比例远超四明地区。
上世纪80年代曾任湖北省省长的黄知真,在武汉接待宁波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沈宏康及慈溪党史办负责人时曾说:“浙东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三北。三北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沈宏康在 《发动和组织农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 一文中指出:“根据1943年7月至10月统计,全浙东军政费用80%来自三北地区农村。”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处旧址(金仙寺)
曾任三北经济委员会主任的陆慕云在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工作》 一文中也说到:“1943年3至5月,整个浙东地区军、政开支共5.27万元(当时币制),有三分之二来自三北税收收入。”“(北撤)到山东后,我们还上缴了金条,部队首长表扬我们说:‘你们浙东部队交了人马又交钱。’”
三是浙东抗战的主要兵源地。主力部队除参军、投诚反正、俘虏等原因得到扩充外,三北地区的收编地方抗日武装、改造国民党的地方武装、组建地方武装三种扩军方式成为敌后抗日武装发展壮大的重要来源。 《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财经工作略 述》 中指出:“到1945年初,浙东根据地拥有三北、会稽、四明、浦东四个行政区,计人口二百二十八万八千九百零二人。”而三北地区拥有人口近百万。根据主力部队兵源情况和各地区人口比例,三北地区是我浙东抗战兵源的主要提供地。
80年前,三北军民与浙东抗日根据地其他各地一样,在“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信仰至上”的崇高精神感召下,浴血奋战,顽强拼搏,谱写了一曲曲浙东抗战悲壮而豪迈的英勇赞歌,永远激励后人不忘历史,开创未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