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 范执中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叶飞主持召开的洋面山会议
□ 范执中
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闽东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时期,洋面山会议是闽东特委在反“清剿”斗争中由叶飞主持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谨以此文纪念叶飞将军百年诞辰。
1935年1月13日,在福建省福安东区洋面山的山凹里,闽东特委召开紧急会议,主要讨论军事问题,除特委成员外,还有独立师领导人参加。会议由叶飞主持,闽东特委代理书记詹如柏,闽东苏维埃主席马立峰,独立师师长冯品泰、副师长赖金彪,闽东苏维埃副主席叶秀蕃等出席了会议。大家都没有反“围剿”经验,闽东武装的对手一直是民团、保安团、海军陆战队,很少与敌正规军作战,更不要说对付大量正规军的重重包围了。会议在如何对付敌军的大举进攻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主持会议的叶飞比与会的人都要年轻,只有20岁左右,同样没有反“围剿”的经验。他认真地听了双方的论证,十分赞成赖金彪他们的意见,对詹如柏等同志的意见,很理解但感到不可行。若照他们的意见办,其后果不堪设想。联系几年来的闽东斗争实践,他一直在考虑,只要保存了独立师,手中有一支觉悟高、有战斗力的武装,又有相当数量像马立峰、詹如柏这样能文能武的地方干部,就能坚持斗争,取得胜利;如果独立师被消灭了,闽东苏区再要重建,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付出的代价将更大。闽东在建立苏区前,就有游击队,就有游击根据地;一个县只要有一支游击武装,几十人、百把人,有党的坚强领导,便能坚持一个县的斗争。
会议持续了一天一夜。经过深思熟虑,叶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大家都知道有句俗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吧!现在很需要弄清‘青山’和‘烧柴’两者之间的关系。”“苏区当然要保卫,但怎么保卫呢?跟苏区共存亡,与敌人决一死战,那是硬拼,既保卫不了苏区,更会酿成独立师被消灭的恶果,没有了‘青山’,哪有‘柴烧’?”
“我们过去的经验,是用游击战对付敌人,现在还是要这样干。”叶飞说,“独立师要立即跳出敌人包围圈继续战斗,把苏区变成游击区。地方被敌人占领了,我们就上山。闽东多高山峻岭,回旋余地大得很。那儿有基本群众,更有近20万畲族群众散居在深山老林,依靠他们就能坚持斗争,就能胜利。眼下,敌人已经把独立师网住,苏区已被分割成几小块,死拼、和苏区共存亡,岂不正好让敌人一网打尽?‘青山’毁了,何有‘柴烧’?”
这个意见是正确的。地方同志、独立师同志都能接受。决定留下来坚持原地斗争的詹如柏等认为,闽东苏区人民在反“围剿”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独立师若悄然离去,一时难以为长期支援革命的苏区人民所理解和接受,独立师要打一仗再撤离。
特委紧急会议结束前,叶飞以特委委员兼独立师政委的身份讲了自己的意见:独立师要和敌人打一仗。不打就走,群众会有意见。但绝对不能硬拼,要注意保存自己,给敌人一个沉重打击,而后迅速转移。
根据叶飞同志的意见,会议作出决定:独立师给敌人打击之后,立即转移到苏区外围,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新的游击区,支持和配合苏区斗争。苏区的党政领导和县、区武装,在原地坚持,上山打游击,把苏区变成游击区。
东方渐露鱼肚白,特委詹如柏、马立峰、叶秀蕃等领导满怀信心,踏上崎岖的山林小道,分赴各地传达会议精神和决定,部署新的斗争任务;独立师立即投入紧张的迎战准备。
第二天,也就是1月14日,叶飞率独立师由洋面山向福安、柘洋(今柘荣县)交界的洪坑转移。到达洪坑时,得悉开赴柘洋、福鼎之敌新10师三个团和保安团,约5000余人的先头部队正从石二、西洋向佳浆、沙坑“搜剿”红军。敌尚未侦知独立师已抵达洪坑,误以为是向佳浆、沙坑转移。
打一仗再走的条件已经出现。叶飞采取“引鳖入瓮”,先诱敌到西竹岔,然后与之较量。西竹岔位于柘洋西侧,海拔700多米,周围群峰起伏,社坪、洪坑、佳浆三个自然村散落其间。北面葛藤山,南面大湖岗,中间一条小路穿过谷底,通往桂洋桥、苏家洋等地,这里杂木丛生,山势险峻,是个伏击敌人的好地方。
独立师名义上是三个团,没有营的建制,要以千余兵力对付5倍于己的敌人,是一场硬仗、恶仗。
叶飞下达命令:就在西竹岔伏击敌人!第1团由师长冯品泰率领,在葛藤山设伏;第2、第3团由副师长赖金彪率领,埋伏于大湖岗;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待敌人进入伏击圈,乘其不备,四处出击,猛打猛冲,杀它个下马威,打完就走。部队按预定计划,各自进入伏击位置,严阵以待,只等敌人就范。中午,由南岩前进的敌人一个团,路经苏家洋、瓦窑岗时,流动的游击队在西竹岔方向打了一枪,吸引敌人。敌不知是计,听到枪声,立即掉头向西竹岔涌来。敌人进入伏击圈了!
葛藤山、大湖岗的部队,居高临下集中火力猛打;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
阵地前,敌人横尸累累,我军的伤亡也在增加。第2团第4连连长,还有几个干部先后不幸中弹牺牲。这时,黄柏方向的敌人赶来增援,叶飞与赖金彪交换了意见,并通知冯品泰重创敌人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即撤离战斗。当晚,兵分两路转移:1团撤往刘坪、秀家宅一线,2、3团撤往褚坪。敌人唯恐再遭伏击,尾追到洪坑、岔门头不再前进,回头退至社坪。独立师两路部队在英山会合,稍加休整,伺机跳出敌人包围圈,撤到苏区外围,开展游击战。
西竹岔战斗,是独立师成立以来进行的最大一次战斗,毙伤敌人500多,自己伤亡近200人,无甚缴获,是个消耗战。但这一仗,给深入苏区“进剿”的敌人一个迎头痛击,让苏区人民知道独立师仍在闽东,依然是一支能战胜敌人的红军。
1月24日,独立师甩掉围追之敌,下午进到三岔岭,太阳已经西斜,队伍前后突然枪声大作,原来敌87师已先抢占西侧山头进行夹击。三岔岭离福安县城只有15华里。叶飞交待赖金彪:“这里不是与敌人久战之地,必须突围出去。”赖金彪说:“我立即去后门山阵地,从那儿打开一个缺口,让部队通过。”他亲率班排长40余人的突击队猛冲过去,终于杀出一条血路,转移到周墩的深山老林。
3月1日,独立师转移途中,于宁德和福安交界的茶洋岭头遭敌新10师包围。赖金彪率20多战士,抢占一个小高地,掩护部队突围,不幸,一颗子弹打中了他,当即牺牲,年仅24岁。叶飞率部突破敌围,退到政和,最后转移到宁德的杨梅岔。这时,独立师只剩下500多人,但是主力保存下来了,跳到苏区外围宁(德)屏(南)古(田)边区开展游击战争。
闽东特委洋面山紧急会议,是在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陷入敌军重围,闽东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变苏区为游击区,独立师摆脱敌人重围,转移到中心苏区外围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改变了被动挨打局面,保存了闽东革命的有生力量。
叶飞同志在危急关头,以力挽狂澜的革命胆略,敢于战胜强敌的斗争精神,为闽东苏区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辑 陶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