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奚林芳
曾志墓碑前的思念
□奚林芳
每当人们提到井冈山时期那些革命先辈,一种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2013年12月2日到4日,我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和上海市教卫系统处级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一起,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考察学习。3天的经历,使我经受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教育,特别是聆听井冈山斗争史研究专家李春祥讲述女英雄曾志的传奇故事时,我忍不住潸然泪下,那悲壮的历史画面让我无法忘怀。
曾志15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朱毛红军上了井冈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磨难,却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英勇牺牲。1935年春,因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她孤身一人辗转在汕头、宜章、广州、上海等地寻找组织关系,打杂做工,经过20个月的艰难寻觅才在上海与党取得了联系。由于“左倾路线”的迫害,她6次蒙受冤屈,6次受到严厉的党纪“处分”。但她毫无怨言,舍生忘死为党工作。“文革”中丈夫陶铸被迫害致死,她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粤北农村劳动。面对这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坚信乌云挡不住太阳。她说:“我对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走过的路无怨无悔。”曾志永远跟党走,对共产主义至死不动摇的理想信念,永远值得我们崇敬。
曾志从小就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和积极进取的性格。尽管是有钱人家的千金,但她不娇气。大革命浪潮席卷湘南,在湖南第三女师学习的她投笔从戎,成为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最小的学生。她原名曾昭学,为给女子争气,改名曾志,走上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从湘南暴动奋勇血战的“红姑娘”到井冈山叱咤风云的女红军;从厦门、上海冒死斗争的地下工作者到转战茫茫雪原的英雄战士;从东北剿匪土改反霸到南下武汉、广州领导工业建设;从和“四人帮”顽强斗争到积极投身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她一生经历无数艰难险阻。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的建设任务,她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很快从外行变为内行,成为领导工业建设的“专门家”。她说:“再大的困难都不能让我低头屈服,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曾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党勇挑重担,始终保持共产主义战士革命锐气和战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从书上看到曾志年轻时的照片,妩媚秀丽、楚楚动人,被人称为“潇湘美女”。陶铸第一次见到她时就说:“我把你记住了,终生难忘!”这位“潇湘美女”却具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舍弃个人一切的献身精神。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她忍痛把两个孩子送给别人抚养。1945年,党派她和陶铸前往东北沦陷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临行时她把4岁的女儿陶斯亮交给延安保育院一位经历过长征的战士杨顺卿照看。她和陶铸向毛泽东辞行时表示:“为了革命,我们绝不考虑个人和家庭得失,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新中国成立后,曾志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她的大儿子石来发后来被找到,人们以为他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曾志把他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又让他重新回到了井冈山。她对儿子说:“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呢?”石来发牢记母亲的谆谆教导,在井冈山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曾志严于律己、生活俭朴,一张纸巾要撕成四片用,而她却又慷慨大方,把存款和自己出书的稿费捐给贫困山区“希望工程”和设立老干部活动基金。
临终前,曾志让女儿陶斯亮找出了80多个信封袋(薪金袋),总计几万元,再三嘱咐女儿:“一定不要扔掉那些信封,因为它可以证明这些钱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曾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舍弃个人一切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在井冈山小井红军烈士墓旁一座山坡上树立着她的墓碑。70年前她追随毛泽东走出井冈山;70年后她的一半骨灰魂归苍山,安葬在这里。墓旁树木郁郁葱葱,长得格外青翠。我长久伫立在墓前沉思,缅怀这位女革命家悲壮的一生,心潮澎湃。
曾志,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