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王玉琴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黄渤饰演的旗杆设计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原型林治远,在开国大典中就站在毛主席身侧,为升旗保驾护航。
“你看,站在毛主席身邊那个戴眼镜的就是我父亲!”75岁的林遵义,根据开国大典的历史视频资料讲述着他父亲林治远的故事。
林治远1913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从天津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林治远一直做交通工程设计工作。
1949年7月初,开国大典筹备组决定,将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工程任务下达给北平建设局,林治远是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负责人。其中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在位于天安门广场北端、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修建旗杆。
因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将要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林治远接到组织交办的任务后,心情无比激动。
按照要求,旗杆的高度与天安门城楼相同,经实地测量,林治远得出的数据为35米。在当时,刚刚解放的北京百废待兴,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如此长度的旗杆材料绝非易事。整个北京城翻了个遍,最后在自来水公司找到了4根直径不同、长短不等的无缝钢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长度也只为22.5米,仍达不到要求。
情急之下,林治远只好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听了汇报,并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虽然没有满足预定的高度,但是鉴于特定条件,最后还是通过了审议,确定国旗旗杆的高度为22.5米。
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进行了具体分工,大家分头开始制作。开工后,国庆筹备小组领导同志来现场检查工作时提出:升旗要自动的,请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升旗就更好了,更有政治意义!这个意见立即付诸实施。
自动升旗方案还是由林治远来具体落实。林治远接到任务后,与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自动升降的开关设施。他们首先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国旗自动升降,并确保升旗速度,使升旗所需时间与国歌演奏时间相同,国歌奏完后,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
当时全中国也没几个人懂这项技术,林治远找来了建设局的梁昌寿协助,设计电动升旗装置。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来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一个月后,旗杆底座、汉白玉栏杆制作工程完毕,国旗杆也竖了起来。为了能让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升旗开关,林治远设计从旗杆下引出一条导线,通过东西长安街道路工程埋设的钢管横穿金水河,然后顺着天安门城楼东南角上升至城楼当中,与天安门城楼上安装的开关连接。经反复认定自动升降设施运行正常后,才于1949年9月下旬拆除了旗杆周围的脚手架。至此,新中国第一根国旗杆高高地竖立于天安门广场上。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伴随扩音器传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万众齐唱,歌声如狂涛巨澜,震撼着北京城。
接着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林伯渠大声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毛泽东听到后,便大步走到升旗按钮前。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万众翘首仰望中冉冉升起,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纪元。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开国大典之时,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多么的神圣而庄严。事后林治远跟同事们说过一句话,“当看到五星红旗顺利升到旗杆顶戛然而止,我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了下来!”
2002年3月31日,林治远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林治远设计的旗杆使用了42年,直到1991年4月才被更换下来,至今仍被珍藏在博物馆中。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