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陆小鹿
“不疾不徐,有如走路的速度,走得波澜不惊,走得温暖踏实,一直走到心都出其不意地静下来。”第二次读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的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我记住了这句话。与其说这是是枝裕和的生活态度,不如说也是我向往的生活态度。
书中的一些细节,带给我启发。和歌诗人永田和宏的妻子患了癌癥,他作了首和歌:“过一日/少一日/与你的时间/夏至将至。”永田说,和歌基本不会言及悲哀。不言明,只是让读者从简短的语句中感受言外之意。是枝裕和觉得这个观点也适用于电影,不言明,而是把悲伤和寂寞借助影像表达出来,让观众依靠想象力来感受。
有记者问是枝裕和,为何你的作品中经常描绘死亡?对此,是枝裕和这样回答,他说他迷恋的并非“死”,而是“丧 ”,因为人在服丧期间体会到的不单单是悲痛,还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成长。举个例子,伊那小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饲养一头母牛,临近五年级时,母牛早产了,等老师发现时,小牛已经浑身冰凉。本该快乐的挤奶变了味道。“哗啦啦/发出悦耳的声音/今天也来挤牛奶/虽然悲伤,还是要挤牛奶。”孩子们在“服丧”期间写了这首诗。虽然挤奶开心,却夹杂着失去小牛的悲伤,这种复杂的感情,是枝裕和认为就是在“丧”中成长。
筹备电影《空气人偶》时,是枝裕和收到一封信,信中夹着一首诗《所谓生命……》:“所谓生命/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是枝裕和觉得这首诗在提醒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因此,他在影片中喜欢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正因为不完美,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
在《精神》一篇里,是枝裕和提到电影不是实用书,不能让人精神倍增,但自有其价值。比如在他拍摄的电影《奇迹》中,小田切让饰演的父亲就对儿子说:“这个世界也需要无用的东西呀,要是什么都有意义的话,不是叫人喘不过气来嘛。”
山下和美漫画中有一段话:“那风从哪里吹来,云又将飘向哪儿,世界的尽头在何方?想知道答案,唯有往前走。翻山越岭仍不见尽头,但这个疑问不断催我前行。”是枝裕和引用这段话,是希望媒体能亲眼去看看他所见的草原,当他们能准确地描绘出从内部看不见的草原时,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一定会颠倒过来。
我很喜欢《有如走路的速度》这个书名,以缓慢的步调,不疾不徐,挖掘脚下微不足道却更柔软的事物,且行且思考,这才是有格调的生活。
编辑 周晓序 2475496811@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