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什么新世代都在“养”偶像

时间:2024-05-20

吴晓波

最近几年,中国流行文化的主导权已经从“80后”“90后”的手上,传递到了“95后”“00后”新世代的手里。每一年,网络上都会有一些火爆的名词出现,2018年的热词是“养成”。

偶像养成是一个独属于东亚地区的流行文化,它发源于日本,全球最早的案例是日本偶像团队——AKB48。

AKB48是一个由几十名18岁左右的少女组成的偶像演唱团体。她们在一个专用的演唱场地定期公演,通过握手会、总选举、猜拳大赛、运动会等形式,与数以百万计的“粉絲”互动,形成强大的吸金能力。

其实,这是一场关于偶像的真人养成游戏,哪个女偶像的“粉丝”砸的钱越多,获得的曝光度就越高,继而人气也就越高。最后,在百万“粉丝”的目睹之下,这些少女渐渐成了众所周知的偶像。

看似简单的偶像养成,究竟带来了多少收益呢?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AKB48这群年轻的姑娘,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以人民币计算约2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约50亿元,衍生经济效益约19亿元,总计经济效益近100亿元。如果放在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她们就是一只如假包换的独角兽。

那么,这种偶像养成模式为什么在2018年进入了中国呢?

我们常说时势造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影子和镜子,所有文化都有经济背景,文化传播也需要经济的效应,它们两者之间从来就是交互的。所以,偶像养成模式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繁荣,都能够从经济层面做出解读。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和日本的经济都经历了由超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转变。

《经济学人》杂志曾在报道中指出,东亚的“粉丝”经济赚的是经济衰退的钱。因为在经济景气的时候,人们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钱都拿去购买房子、汽车等价格高昂的商品了。但是,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人们开始变得谨慎小心,不敢随意地投资与浪费,开始注重情感投资,而喜欢一个偶像,只需要花很少的钱。

第二个因素是,“95后”和“00后”需要获得现实的补偿感。

2018年,“95后”初入职场,“00后”也步入了大学,他们对现实世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但是,无论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里,他们仍然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一代,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情绪。

偶像养成就成了一种具有强烈代入感的补偿方式。

这些偶像在成名之前都是邻家女孩和男孩,或是你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在闪光灯下,在同龄人的拥趸下,成了万人欢呼的偶像。这个过程既真实又刺激,让“95后”和“00后”感觉,现实生活中难以完成的跨越和逆袭,似乎一夜之间在他们的同龄人身上实现了。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档以偶像养成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就炸出了“粉丝”经济的商业潜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