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毫不矫饰的《当幸福来敲门》

时间:2024-05-20

杨克菲

每提及《当幸福来敲门》,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著名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以及他的儿子贾登·史密斯所主演的同名电影。该片2006年12月15日于美国首映,此后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上映,引发热议和追捧。片中史密斯父子配合默契,以精湛的演技、饱满的情感刻画了加德纳父子同甘共苦的动人故事,令无数观众感慨感动,也使得这部影片成为好莱坞经典制作之一。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如果您读过克里斯·加德纳的自传《当幸福来敲门》,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生活往往比艺术更加写实与震撼。电影所展示的父子情深只是克里斯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已。

作为一名非职业作家,与其说克里斯写作了一部自传,不如说他是从个人视角出发,用朴实真诚的語言描述了一部个人史、家庭史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史。

单亲、贫穷、黑人克里斯·加德纳的个人史

美国商人、投资家、慈善家、作家和演说家克里斯托弗·保罗·加德纳(Christopher Paul Gardner)1954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一个贫寒之家。童年时代他与母亲贝蒂·让·加德纳以及姐姐奥菲莉亚相依为命,共同忍受继父弗莱迪·崔普雷特的残暴行径。

因为继父诬陷,母亲贝蒂入狱服刑。其间,克里斯与姐姐辗转于福利院与三个舅舅家。没有足够经济能力的母亲无法独自承担四个孩子的抚养费,于是克里斯的青少年时期完全笼罩在没有亲生父亲的呵护以及忍耐酒鬼文盲继父的双重阴影之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直到自己成为父亲,面对孩子母亲“你自己都没有父亲,你能做好一个父亲吗”的质疑,克里斯终于在他28岁那一年,鼓足勇气,踏上了寻找父亲的路。一切都比想象中平静,没有埋怨、没有哭诉,血浓于水的基因根植于父子高度相似的长相里。看着自己的生父牵着自己的儿子,克里斯内心涌动着的不是“看,这是一幅多么有爱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为什么被牵着的不是我”。“不知道亲生父亲是谁”的魔咒对他的前半生造成的影响无法磨灭。

克里斯的母亲贝蒂是一名家庭主妇,空闲时间在白人家庭做清洁工贴补家用。继父弗莱迪是钢铁工人、酗酒者、文盲、枪支爱好者、家庭暴力践行者、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年幼的克里斯无数次目睹继父暴打母亲、持枪追杀母亲。毫无还击能力的他也难逃厄运,咒骂虐打是家常便饭。对此,克里斯在书中写到“宁愿噩梦缠身也不愿一觉醒来”。是啊,宁可唱一首没有亲生父亲的蓝调,也不愿出演一部有如此继父的恐怖电影。

为什么克里斯没有亲生父亲的陪伴?想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及他母亲的故事。自1848年至上世纪20年代,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艰苦斗争,美国妇女终于取得了以选举权为标志的一系列民主权利,这次运动在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作为少数族裔贫穷家庭的普通女性,在母亲去世、父亲续弦、继母偏心等诸多因素的干预下,贝蒂试图通过读大学改变命运之路走向尽头。或许因为缺少父亲的关心和支持,她两度爱上有妇之夫,分别于22岁和26岁未婚先育,前后诞下奥菲莉亚和克里斯。而后嫁给蓝领工人弗莱迪,婚后生下两个女儿,受尽折磨。尽管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正处于第二次高潮,但一个黑人女性试图摆脱家庭暴力依旧无门、离婚无望、无奈打算纵火烧死暴虐的丈夫未果,最终再次被判刑入狱。

在感情之路上贝蒂可能并不明智,但作为一名母亲,她极尽所能,言传身教。她隐忍坚强,为了四个子女的生计,与丈夫默默抗争,用自己微薄的身躯保护孩子。她求知欲强,培养克里斯良好的阅读与学习习惯,告诉他“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她睿智聪慧,通过日常交流,帮助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克里斯感慨他人篮球技艺超群,以后会因此发达时,她肯定地说“儿子,如果你愿意,有朝一日你也能挣到一百万”。当克里斯声称自己要当像迈尔·戴维斯那样的爵士乐大师时,她说“你不可能成为戴维斯,因为他已经成功做到了”,言外之意是“你要成为你自己”。在克里斯满怀憧憬要当演员那段时期,他问母亲讨要五块钱,贝蒂说“你怎么不先表演下自己挣到五块钱的样子出来呢?”因为丈夫残暴,所以贝蒂对孩子们总是温柔耐心,但只要有出格举动一定家法伺候。可以说,贝蒂·让·加德纳尽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她是克里斯·加德纳成功路上永恒的精神动力。

单亲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止于克里斯28岁的父子相认,而贫穷所带来的影响则持续到他的中年阶段。18岁的克里斯身着戎装,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军人,并且在海军医院服役数年。其间因为他学习用功、医术精湛,赢得了医生病人的一致好评。退役后他加入加州大学医疗中心和退伍军人管理署医院的合作项目,目的是建立心脏手术实验室。医生是一项受人尊敬的工作。然而加德纳如果想真正成为一名医生,需要进行十五年的学习,这中间他的收入十分微薄,经济情况在他成家有孩子后变得更加不堪。于是他改行进入医疗器械销售行业。命运之手的点拨从来不征求任何人的允许。在那命中注定的一天,他见到了那辆红色法拉利308敞篷轿车,经过搭讪了解到车主从事的是股票经纪工作。此后的情节与大家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看到的大致相似,只是作为一名黑人,现实世界里的克里斯·加德纳所经历的磨难、挫折和痛苦远远大于电影里的那个他。

成功后的克里斯没有忘记还有无数无家可归的人和那些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贫穷孩子,他尽自己的努力做慈善事业。近年来他全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巡回励志演讲,旨在帮助一个又一个“克里斯·加德纳”叩开幸福之门。

悲欣交集:加德纳家史

贝蒂·让·加德纳1928年出生于阿肯色州的小石城,父母是阿奇和奥菲莉亚·加德纳。她与三个哥哥阿奇、威利和亨利成长于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贫困乡村。虽然生活艰难,但兄妹关系甚好,使得贝蒂被呵护有加。克里斯的舅舅威利与亨利退伍后几番迁徙,最终落脚于威斯康星的密尔沃基。因与密歇根湖交汇,这里土地肥沃,加之水路发达,工业与贸易亦兴盛。为适应严寒酷暑,在此地生存需要内心的坚韧坚强,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而无论是这里的原住民,还是外来移民,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少数族裔,都能被这个地区的乐观精神所感染。

密尔沃基的钢铁厂和汽车厂的蓬勃发展,吸引众多黑人从南部诸州纷纷移至此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等北方城市。克里斯的三个舅舅都在内陆钢铁公司工作。阿奇·加德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凭借自身的稳重内敛以及聪明睿智在单位拾级而上,步步高升,为后辈树立了专注和坚持的榜样。他本是工会的普通成员,通过博览群书、努力自学,熟悉社区工作,最终晋升为工会主席。他衣着得体、仪容整洁,在小克里斯内心埋下了好品味的种子。从阿奇身上不难看出“美国梦”的影子,他通过自身的勤奋,不断挑战自我,最终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

阿奇的妻子缇缇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虽然扮演的是母亲的角色,却从未想要替代贝蒂。她给予了克里斯充足的爱与关怀,不仅为他烹饪美食,还为他买来许多书籍。“缇缇舅母是第一个教会我热爱书、爱上讲故事的人。”在母亲第一次入狱期间,舅舅舅母给了姐弟俩一个温暖安全的家。

威利·加德纳从朝鲜战场回国后,精神状态就不太乐观,被确诊为战争疲劳症。这种病在战后并不少见。因为经济原因,多数人求助的是舞蛇者,而不是精神科医生。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知始于一战,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至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才渐渐引起广泛关注。作为目睹过威利舅舅精神疾病全貌的克里斯,时年8岁的他不仅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还发誓永不沉溺酒精,因为“失控”的状态实在可怕。

威利的妻子艾拉梅与缇缇不同,制订了一系列清规戒律管理家庭。克里斯对这一切十分排斥,但寄人篱下总要一忍再忍。因为母亲贝蒂纵火未遂第二次入狱服刑。当年12岁的姐姐奥菲莉亚对于艾拉梅过分的管教终于忍无可忍,最后被送往少管所。在克里斯眼里,姐姐是除了母亲以外,最爱护他的人。她善良懂事,从小与弟弟相依为命。中国人讲究“长姐如母”,难以想象奥菲莉亚在完成这些使命的时候亦是个孩子。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15岁在少管所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德莎娜。书中也未曾提到过孩子的父亲是谁。可想所谓管教孩子的机构是何等无序荒谬。

亨利·加德纳的出场像一场烟花,短暂、绚丽、隽永。对于克里斯而言,亨利舅舅教他游泳,带他一起划船、钓鱼,为他的生活洒满阳光。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于男性家长的爱与关怀”,他“深深爱上他,就像孩子爱上自己的父亲”。亨利早年参军服役,曾游历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他把旅途中见到的一切透过百科全书讲述给年幼的外甥,并且告诉克里斯“世界就是个大牡蛎,你要自己去找寻里面的珍珠”。通过舅舅,克里斯还接触到了爵士乐大师迈尔·戴维斯的音乐,这成为他后来学习吹小号的缘起,也成为他消解苦痛的慰藉。

加德纳家族的四兄妹出身相同,境遇不同,面对同样的困境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人生态度、处事风格亦迥异,但无论如何,守望相助还是最美好的亲情联结。

动荡不安: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史

透过克里斯·加德纳的叙述,纵观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可以梳理出一些重要节点: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1965年洛杉矶爆发华特暴动;马丁·路德·金在阿拉巴马的塞尔玛举行民权游行;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在哈莱姆区遇刺;1966年密尔沃基少数族裔与激进分子联合行动;1967年黑人抗暴;反越战浪潮;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罗伯特·肯尼迪遇刺。

从上述事件不难看出,“种族”与“民权”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点。克里斯在书中描写到:“在我12岁以前,唯一能在电视上见到的黑色就是名牌黑皮衣。而在我住的地方,我只在电视和警车里见过白人”。作为低收入黑人群体,他和家人住在密尔沃基市北部中心地带。而那些中产阶级有色人种则住在与南部白人富人区一桥之隔的位置。但由于种族隔离的不成文法律,那座桥无法逾越。

此后无论克里斯在疗养院打工做兼职护理,还是在海军医院服役做小有名气的医师;无论是参加高规格学术会议,还是指导实习生练习;无论是起初到处投简历希望获得股票经纪培训资格,还是正式入职担任“每日经纪人”,总会因为他的肤色招致不必要的鄙夷、质疑与否定。他不再是那个16岁的少年嬉皮士,因为激进主义的驱使,对现状各种不满。作为一个黑人小医生,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护技能,引得白人病号侧目,并最终使得他们改观。对于克里斯而言,世界不再一片黑暗,他开始尊重每一个人。无论肤色如何,大家都是一样的。

除却种族歧视,“反战”也是当时美国社会的重要思潮。很多年轻的美国人,无论肤色,纷纷被送往战场,声称是“为越南送去民主和自由”。他们走时身强力壮,回来后要么只剩一堆骸骨,要么成为瘾君子或患上精神疾病。其中就有克里斯的幼时玩伴艾德,他患上了严重的躁郁症。这些惨痛的事实让广大民众悲愤不已,纷纷走上街头要求停战。终于,在1969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宣布从越南部分撤军。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暗潮也在不断涌动。克里斯由始至终都在向我们讲述一些横亘美国多年的社会问题。克里斯的继父弗莱迪有两样东西从不离身——酒和枪。贝蒂母子无数次被他用枪威胁,生命完全不受个人操控。弗莱迪本人也曾被其他酗酒者开枪击中过。年幼的克里斯和伙伴在废弃的炉子里捡到过一把手枪,为了一试真假,差点誤伤一个姑娘。从越南服役归来的艾德手持手枪打碎过几台电视机,他本人还患有精神疾病。由此可见,枪支泛滥问题不容小觑。

克里斯曾发誓不让自己的人生“失控”,所以他严格控制自己抽烟、喝酒。然而他也坦承自己有少数几次吸食毒品的经历。除了战后老兵因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导致的吸毒酗酒,此类现象在各个城市屡见不鲜。原因是“在那个年代,找份活干,找间房住,已经日益艰难。倒是要搞到天使粉、普斯普剂这类便宜的街边毒品要容易得多”。是啊,毕竟像克里斯那样有一份工作的人都入不敷出、无家可归,需要去收容所落脚,或者在地铁站厕所睡觉,有时要故意引得好心的站街女给孩子零用钱才有饭可吃,有时甚至要去卖血应急,更何况那些失业者呢。

生活往往比艺术真实。13岁的克里斯倒卖贼赃未果,反被一跛脚男子两次猥亵。三年后他终于抓住凶手,痛揍对方作为了结。然而他内心的伤口是否真的可以愈合?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缺少应有的保护与引导,未成年人常常会误入歧途,甚至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

纸短情长。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无法包罗万象,个中滋味唯有通过阅读方可知可感。作为自传的《当幸福来敲门》描绘了一幅关于克里斯·加德纳本人、他的家族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全景图画。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从而走向美好的未来。感谢加德纳先生毫不矫饰地在书中展现自身的苦难、伤痛、过错与反思,这些分享会成为众多读者通往“幸福”之路的盏盏烛火……

(作者系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