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切也是为了更好的别离

时间:2024-05-20

刘莉莎

从新手妈妈到孩子已经3岁的入门级妈妈;从“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的书海战术式带娃,到如今有选择地放弃或者屏蔽一些哗众取宠的育儿书籍和微信公众号,在为期不长也不短的育儿路上,特别是科学育儿路上已经逐渐回归理性的我,当拿到李春利的这本《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时,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罢,快哉!

如果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场修行,那么,这场修行从孩子从母亲身体分离的一瞬间就开始了。妈妈,这个岗位,每个上岗的人都不需要准备,不需要实习,不需要磨合,一朝分娩,便立刻进入角色,开启全年全月全天24小时无休的工作,而且还任劳任怨,任凭东南西北风。特别是在这个拼爹拼娘的时代,每个当妈的人都像是亲子百米赛道上的冲刺者,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蓄势待发,摩拳擦掌,上了跑道后更是全力以赴、殚精竭虑,秉承必须第一个到达终点的理想信念,带着孩子拼命冲向终点,似乎,得了亚军,都是母亲的失职!这本书的作者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我想这是作者的心声,也是当今社会中做母亲的心愿。但是,有眼光行动力并且能坚持下来的妈妈不多,坚持下来又做得出色的妈妈更是妈妈中的“战斗机”。“辣妈”“超人妈妈”与作者相比都弱爆了,就像当我第一次得知那首感动几代人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的作者是一位如此优雅、知性、聪慧、大气的女性的时候,我深深感到,心中的有大爱的女人,就是最可爱最美丽的。如今,她能写出这样一本寓教于悦读的好书,拍出获奖无数的电影《洋妞到我家》,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从第一部分《想把世界都给你》,作者把自己贯通中西的教育方式,尤其是请十几个国家的互惠生当家教的过程和思考,用生动的笔触记录下来,每个故事结尾的反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大格局和走在时代前端的教育理念。目前,很多家庭為了让孩子走向世界,早早把孩子送出国门,甚至有的干脆就直接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幼儿园、小学,得到的结果是孩子的外语呱呱叫,但作为母语的中文却说得磕磕巴巴,与之黑眼睛黄皮肤产生了不协调的冲突和断裂。在大量输出式教育的环境下,作者反其道行之,把世界人、世界观引进来,在培养了孩子第二外语的同时,早早地把中西教育之利弊看得清楚,分析得透彻,实在是事半功倍。把这样的教育之思,信手拿来,也是我等读者的福利。《带着爸妈去远游》,更是践行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教育。跟很多家庭不同的是,他们是女儿皮皮带父母远游。不是每个5岁的孩子都能自己主演一部电影,父亲是导演,母亲是编剧,并且满世界领奖,票房口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果说,皮皮是幸运的,不如说皮皮的父母是有心的,用心的。跟其他童星不同,他们给皮皮拍电影不是为了让她成名成星,而是用一种最为艺术的方式记录下皮皮的童年,家庭的回忆。我想这比给孩子留下什么财富都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在最后一章《两个赛场》中,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中国家庭教育的缩影,父母的不易,孩子的艰辛,更看到了激烈的国际社会竞争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幸与不幸,“香肠苹果”虽然让人向往,但是立足本国的母语学习又不能轻易放弃,孰是孰非,我想作者也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需要用一个时代来回答。

在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上,我再次跟作者的家庭碰面,出落得大方美丽聪明的女儿,看着女儿为大家表演嘴角上扬的母亲,台下始终用目光欣赏和爱护母女俩的父亲,一家人,一本书,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我想这样的场景,足以抵挡一次次的别离,足可以让女儿在未来别离的路上走得坚定而从容。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