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马克·塞尔泽带我们检视美国“伤口”

时间:2024-05-20

张晓双+郭英剑

马克·塞尔泽教授:暴力犯罪文化领域的探索者

《连环杀手:美国伤口文化中的生与死》(Serial Killers: Death and Life in Americas Wound Culture,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1998,以下简称《连环杀手》)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英语系著名文学教授马克·塞尔泽(Mark Seltzer)对美国文化进行研究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

塞尔泽教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任教20年,后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作至今。他的研究和教学的重点方向是美国文学、理论和媒体3个领域。他的教学课程内容包括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文学、当代小说、通俗小说,以及犯罪文化的吸引力(包括真实的犯罪和犯罪小说)。塞尔泽教授是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着重研究亨利·詹姆斯和杰克·伦敦等作家,同时是一个社会学家,在文化、社会历史,以及科学技术史方面也建树颇丰。

塞尔泽教授最初专注于英美文学研究。一开始,他对犯罪领域的研究毫无兴趣,早期甚至没有读过侦探类小说。这种对犯罪文化的兴趣是在后期慢慢培养起来的。1992年,塞尔泽的第二本书《身体和机器》(Bodies and Machines)出版,展示了对暴力和犯罪的关注。当他开始撰写关于“连环杀手”和美国暴力文化的专著时,他对犯罪领域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促使他以更深刻的洞察力来透视这特别的文化现象。

从20世纪90年代起,塞尔泽教授对现代社会和艺术中的“暴力现象”和“犯罪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提出“美国伤口文化”(Americas Wound Culture)这一具有深重影响力的文化命题。而其中“连环杀手”是塞尔泽教授提出的“美国伤口文化”中的核心形象,无论对于文化研究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大众来说,都是最具吸引力的形象。这本文化研究专著着重研究了“连环杀手”这一特殊的形象和“美国伤口文化”这一文化现象的渊源和特点,对“连环杀手”和“创伤文化”的解析和探索,不仅有学术分析和心理学层面的分析,同时也结合了大众文化,例如电影、小说等来探索这一独特的现代文化现象的起源。正是《连环杀手》这部文化著作,再一次为塞尔泽教授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连环杀手”:一个更加立体、复杂的形象

“连环杀手”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主要指一种数据型人,有其“典型性”,具有一系列突出和相同的特点。他们寻找的受害人几乎是同一类型的人,如有的“连环杀手”专门寻找年轻的妓女,有的寻找20多岁的年轻男人,有的寻找10岁左右的儿童。“连环杀手”往往与受害者没有亲密关系,甚至完全是陌生人。连环杀人犯通常可以轻易地融入他的社会环境,他们是邻居、同事眼中的“正常”人、“普通”人,甚至是“优秀”的人。但是他们却做出了最残忍的事,不仅是将“狩猎目标”杀害,甚至还要残忍地折磨、猥亵、强奸、肢解,甚至食用受害者。

一般认为,犯罪现场是“连环杀手”个人欲望在公共场合的展示,往往会向大众提供真实的死亡场景。而在塞尔泽教授看来,身体(尸体)、科技与环境(现场)是紧密联系起来的。他认为,这种嗜血、残忍的犯罪行径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有关系。

科技高速进步的大环境下,机械生产、复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很多“连环杀手”杀死女性受害者并且残忍地剥皮,这种通过对目标受害人的谋杀和剥皮,是机械文化的色情性的呈现。“连环杀手”通常有“冷静期”,即杀人之后会暂时停止,但之后会继续犯罪。这也是“连环杀手”与其他大规模谋杀凶手之间的不同。“连环杀手”无法抑制自己想要继续寻找下一个受害者、施行身体虐待、谋杀的冲动。性侵犯和性虐待也是连环谋杀中频繁出现的情况,甚至有一阶段,美国人认为美国社会进入了性犯罪时代。

但“连环杀手”不是之前大众认为的“边缘人”,而是“过度社会化的人”,他们是當时所处社会环境的产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FBI开始逐渐形成系统的“连环杀手”侧写系统。之前,“连环杀手”总被形容为“没有任何动机的杀戮”,但是通过研究发现,“连环杀手”其实是有明确的杀人动机的,性暴力、性虐待在连环谋杀中很常见。内在与外在界限的消失,以及个人与公共的界限的消失导致了社会大众心理的病态现状,同时艺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也被模糊了,所以“连环杀手”会迷恋把自己的杀人幻想变成现实。他们遵从自己的“渴望”,把幻想变成了现实。“连环杀手”不是“反社会的”,而是“社会化的”。

在塞尔泽教授看来,大众文化和大规模谋杀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形成了“大众文化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对“连环杀手”这一题材青睐有加,甚至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热潮。现实中的“连环杀手”都会读关于“连环杀手”的小说。“连环杀手”有一种欲望,即想把性和暴力显现在这个社会中,所以大众传媒作为媒介,让杀手达到了这个目的。“连环杀手”们有时直接向报社、警察局写信,直接宣布自己是凶手。这是“连环杀手”迫不及待想要大众注意到自己,把自己的私人欲望展现在大众社会的面前。他们深受现代社会大众媒体的影响,甚至他们研究过之前的“连环杀手”。连环谋杀这种上瘾性的暴力成了一种公共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个人的欲望和公众的幻想相互交织。公众和私密,个人和集体,自我和他者,身体和机器,都融入了病态的公共领域。

塞尔泽教授认为,“连环杀手”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危机和焦虑。大众对暴力现场和场景的围观形成了“伤口文化”——创伤明显,痛在肌体。塞尔泽教授把这种极端、突显的“连环杀手”文化称为“伤口文化”,即公众对毁坏身体、开膛破肚的幻想,对震惊、创伤和伤口的迷恋。人们通过见证公共场合下的暴力事件和犯罪行为,会与其他人产生认同。公众总是围绕着创伤和灾难,充满好奇,但他们都未意识到自己对于伤痛、创伤的深切的迷恋。

塞尔泽教授提出,幻想谋杀也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伤口文化”,人们甚至把外伤作为一种时尚配件。“连环杀手”的谋杀,是因为他们无法与生活本身和谐共处,他们总想把自己内心私密的欲望展现在公共的社会环境之中。塞尔泽教授认为,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谋杀和犯罪的欲望,而“连环杀手”把这种单纯的幻想付诸了实际。

在《连环杀手》中,塞尔泽教授还以犯罪文学和犯罪片的流行,展示了大众对“创伤文化”的迷恋。美国西部原始的狂野和暴力,以及西部电影中的暴力也对“伤口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连环杀手》:通俗与严肃交织,直面人性

《连环杀手》的标题,毫不掩饰地刺激着普通读者。若有人想要在这300页的分析和数据中寻找关于“真实犯罪”和“真实连环杀手”的猎奇故事,难免会感到失望。对于一些猎奇“真实犯罪”和刺激情节的读者来说,更不会有吸引力,因为这本著作是从学理的角度和学术层面上,对那些生活在普通人群中的殺人恶魔做了详尽的描述和研究。

在引言部分里,塞尔泽教授为后面正文中频繁出现的一些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为读者能够顺利进行阅读做铺垫,同时,也从侧面概述了本书的整体思路和结构框架,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宏观的阅读印象。此后,书中不仅有翔实的例证、分析,还有一些需要思考才能消化理解的内容。

读者初读这部著作不免会觉得有些晦涩,但是看到那些细节和例证,就会为作者庞大、精密的叙述逻辑,缜密的叙述思维,真实的数据,心理学的分析而折服。《连环杀手》前后有呼应,重复之处看似冗余,但实际上是在给读者加强印象和理解。作者的思路和阐释,环环相扣,首尾呼应。

塞尔泽教授像是一位画家。之前的“连环杀手”形象,模糊、刻板、被简单划分、缺乏深度,在经过了塞尔泽教授用专业的学术语言和通俗的文学、电影等例证将“连环杀手”这一形象做了透彻的分析之后,他们就显得更加立体、更有深度,也更有吸引力。

应该说,塞尔泽教授在这一本详细阐释“伤口文化”这一文化现象的著作中,敢于直面令人不忍卒读、不忍直视的社会伤痛,在向读者展现“连环杀手”身影的同时,更多地是在向社会展示当代机械文化是怎样滋生了“连环杀手”和“伤口文化”。作者对于之前学术界的一些探讨的关键点和具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个人具有洞见性的观点。当然,作为社会学家,塞尔泽教授也清楚地认识到普通大众对“连环杀手”这种特殊文化现象的关注,因此在这本书中,他将普通大众也置于严肃的文化现象和学术讨论中,并尽可能地对读者提供帮助,让读者能够对“连环杀手”“伤口文化”以及产生的缘由、渊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塞尔泽教授的研究扩大了“连环杀手”以及“伤口文化”的研究范围,给相关学术界以及普通读者都带去了新的视角。毫无疑问,塞尔泽教授已成为“连环杀手”画像的大师。

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能与暴力、创伤有联系,通过阅读《连环杀手》,或许可以帮助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更有力地去面对人性中的私欲和黑暗。

(作者简介:张晓双,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