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近日看到一本怀念妈妈的随笔集,以李白《静夜思》中的一句诗“床前明月光”作题目,颇有诗意。此处的“床”,指卧具,即母亲的病床。这是否符合李白诗的原义呢?
床,古作“牀”。《說文解字》:“安身之坐也。从木,爿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作“安身之几坐也”,“牀之制略同几而庳于几,可坐”,又说“牀,亦可卧。古人之卧,隐几而已”。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是何义呢?一般唐诗选本都不注释,似乎觉得不言自明,无须加注。床,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指井台;二指井栏;三指“窗”,即“床”的通假字;四则取床本义,即坐卧的器具;五解释为胡床,胡床不是床,而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像现在我们称之为“马扎”的一种坐具。
唐代为中国家具的转型期,家具名称、功能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同样的名称之下,却未必有与之严格对应的器具。唐代,床既可广为坐具,又可当卧具。据张鷟《游仙窟》所载,主人公与十娘、五嫂见面后相随上堂,堂设八尺象牙床和文柏榻子,三人会饮便周旋于此间。其后主人公与十娘偕往卧处,方有共眠之牀,乃屏风、彩幔、香囊、枕席,一一布置。又据《韩熙载夜宴图》所绘与之仿佛,只是作成了连续的画面。但力求写实的画家并没有因此把细节忽略,他特别为卧床仔细画出帐幔及其床侧就寝用作挂衣的衣桁,而这也正是宴席坐具与寝处卧具的区别所在。
较之以上几种说法,第二种较为合适。据考古研究,水井的四壁是用井字形的木架,从下往上垒成,用来保护井壁,以免井塌,凸出地表的部分就是井栏,古代的井栏有几米高,呈方框形为主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方框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所以井栏又叫银床或床。《乐府诗集·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即用此义。李白诗中的“床”,是以井栏代指井。
李白思念故乡的诗,为什么要用“床”“月光”这两个意象呢,这还要仔细分析其意蕴。这里床是井床,代指“井”。自古以来,有井饮处,就是人聚集的地方,因而井是故乡的象征,又称“乡井”“市井”等,所以游子离家便称“背井离乡”。
李白《静夜思》写的是户外,所以才能看见月光。倘若是在室内,天井照入的月光是斜的,照射面很有限,很难会照到床前。为什么说是在户外的井床呢,我们不妨再看李白另一首《长干行二首》其一的前四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里说得更清楚,是在“门前剧”,而不是在室内玩。因此所绕之床也当在“门前”无疑。这显然也是指井床。
月光,也是“多情”之物,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此,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乃为古人所共有之情思。
说到这里再回看《床前明月光》一书的书名。一般认为,它不尽合乎李白诗的原义,但作者仅是借用此句,并未加引号。再说,将“床”讲作卧具,在唐代似乎也可讲得通,如李贺《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说:“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这里的床,即指卧榻。并且“月光”可照到半床。而就此书的内容而言,“月光”不仅有多重象征意蕴,而且较为扣题。所以未尝不可,何况“诗无过诂”呢!因此,我们在引用前人诗句时,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又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的最后二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有不同的诠释。一种认为,这里的沧海,是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也代表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岛名。《十洲记》:
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
“云帆”并非比作才能,也不能简单地把李白的意思理解为施展自己的才干救济天下苍生。李白的原意当是:乘云帆渡过东海要进入神仙世界。当然,李白隐藏的意思是相信自己的政治理想总有一定实现的一天,到那时,我就乘坐云帆归隐江湖了。此诗似与其另一首诗《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相同或相近之主旨。
但是,今人在理解这两句诗时,却多作另一种解释:他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句诗充满了人生哲理,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受遭遇困难,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股力量。
这种现象,正如清代学者谭献所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复堂词录序》)
(作者简介:刘继才,辽宁营口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北大学出版社特聘编审,兼辽宁唐代文学会会长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