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与《忏悔录》

时间:2024-05-20

○刘宏伟

从我把它从地坛公园的书摊上带回家,整整十年了。十年来,物换星移,我早已被浮华人生的起起落落摔得遍体鳞伤,而它,却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地伴随在我的身边。如寒夜里的一盏豆火,飘忽、摇曳,却总能把我孤身天涯的倦困驱散,将凝结心窝的凄寒温暖。

第一次听说《忏悔录》,是在中学的课堂上,作为一道冷硬的语文试题。为试卷上多几分考分,我不得不囫囵吞枣般将它死记硬背在脑海。幼稚的心灵很难拐弯,光从书名上判断,总觉得这并非一本好书。需要忏悔,一准儿是干了啥坏事。

每每看到有人写到自己在大学里悠闲的海量阅读时光,总令我羡慕不已。对于一个成天琢磨着学业能否继续、下一顿饭钱在哪里获得的穷小子而言,大学并不是理想国,更不是象牙塔,它只是一处把生存的烦忧和内心的卑微无限放大的曝光台。悠闲的阅读时光,是一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想象。因此,我在大学时期虽然对这部作品多了些了解,但也只是停留在大致的概念上: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一部长久地受人敬仰、地位崇高的自传文学作品。对于作品本身,依然没有读过。

离开大学校园后,我便开始了四海漂泊的打工生涯,整日为生存和前途奔忙,在滚滚红尘俗念中摸爬滚打。一门心思纠结在物欲的汪洋,怨天尤人有之,自怨自艾有之,失魂落魄有之……哪里还会有静心阅读的心思?何况对于一颗燃烧得正旺的青春之心,对“忏悔”一词,感觉完全是毫不搭界的两码事。一切还未开始呢,有啥可“忏悔”的?

直到十年前,早已被生活的铁锤砸得面目模糊的我,在地坛的冬季书市上,在处理余书的地摊上,我见到了这部《忏悔录》,外皮印着金色的图案,里面是天蓝色的布料硬壳。

莫名其妙地,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突突弹跳了几下。被生活的滚滚洪流冲刷得棱角殆尽后,我对于“忏悔”二字,总有股莫名的亲近和感念,总会情不自禁地对过往的人生产生回光返照般的寻思。并非真的有啥事情需要忏悔,更像是对过往生活的沉淀、梳理。我相信,有些词语,注定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同命运相逢相融。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带回家认真地看了起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一个钟表匠的儿子,从学徒、伙计、仆人、随从(甚至曾乞丐般走进收容所)到音乐教师、秘书、职业作家,全靠自学和自我奋斗,最后竟然成为了法兰西思想界的巨擎。人生稍顺时,却接连遭到污蔑和残酷迫害,只能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继续写作。

与之相比,我此前所遭遇的那些困境和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生活的不顺、情感的纠结、写作的煎熬……那些扎根心底的根深蒂固的自暴自弃、小有所成即安于现状的想法开始动摇,进而无处藏身。更多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拿起它,让眼下的物事跟书中的叙述交替混杂,让心急火燎的心思归于沉静。

三百多年过去了,关于卢梭人品的争议,从未停歇。爱之,深入骨髓;恨之,咬牙唾弃。于我,既不羡慕他跟华伦夫人之间的纯净爱情、与巴西勒太太间的一段温情,还有诸如此类的其他更为美好的邂逅或令人想入非非的欲念,也不憎恨他说谎、调戏妇女、行窃、遗弃子女的不光彩的行为。漫漫人生路,谁没点乱七八糟的事情呢?即便出身名门望族书香世家的人,有谁能扪心自问,一生中没有干过几件有失体面、不光彩的事情呢?更何况是一个从生活底层的血水里趟过来的平民?尤其是在我们所生活的物欲横流的当下,能在人生的名利场中守住大是大非的原则底线,就已算得上难能可贵了。

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在人人都在想方设法掩藏自己不光彩的一面、力图把自己的人生包装得熠熠生辉时,卢梭却选择了亲手解剖开自己的心,呈现在世人面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无论纯洁美好,还是龌龊卑鄙,赤裸裸地坦露在阳光下。仅仅只是关乎勇气的事情吗?这需要多么博大纯净的情怀和超乎寻常的人生智慧?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面对这样的灵魂,无论多么喧嚣的世间争议,都退隐成了一抹轻飘的余音。人世间,有什么会比一颗坦诚的心更珍贵的呢?有什么比做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更重要的呢?正因如此,卢梭和他的《忏悔录》,于我,更像是一面观照人生的镜子,时刻提醒着自己的言行,尽量让平凡的人生少些“忏悔”和阴暗、多些美好和光亮。

十年来,床头的这本《忏悔录》天蓝色的精装书皮,已经沾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褐色汗渍,但这丝毫也没影响我对它的阅读兴趣,反而多了几许老朋友般的熟悉和亲近。入睡前,随意地读上几页,或是猛然想起其中某一段,急着翻到,细细品味,总能获得新的感悟和体会,然后,在心绪宁静中安然入睡。

人的一生,能遭遇到一部命定的书的指引,无异多了位良师益友,很幸运,也很幸福。《忏悔录》于我,便是如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