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潘汝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叙事艺术,它可以没有复杂的人物,可以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可以没有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但必须要有叙事。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选择了以“生活的横截面”展开,以过去和现在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巧妙地控制叙述时间,形成独特的叙事节奏。另外,小说还采用了嵌套式的讲故事模式,第一人称回忆和第三人称旁观的口吻相互交替,展示出多重叙事角度,小说主旨因此变得复杂而丰富。本文主要从叙述时间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进行开掘,拓宽文本解读思路,为一线教师提供解读的方向。
时间在小说中是极为重要的存在,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曾说:“在小说中,对时间的效忠是强制性的:没了它也就写不成小说了。”①小说中的时序分为顺序和“时间倒错”。若小说按照故事时间叙述,即为顺序;但通常在小说里,作者往往会选择采用“时间倒错”的方式,即作者为了追求虚构的审美艺术效果和情节因果,改变故事时间的自然顺序,把故事时序调整为叙述时序,具体可分为倒叙和预叙。《我的叔叔于勒》②中开篇就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叙述者回溯过去,概述小时候家里的贫穷生活,将人物几十年的历史浓缩在几段文字里,呈现给读者。对于勒的介绍,则是从中间开始,以解释性回顾的叙述传统,通过插叙和倒叙的方式,采用“在这以前”“当初”“据说”等给人以遥远漫长之感的词汇,拉开了时间的长度,凸显出于勒前后性格的差距,弱化了读者对于于勒以前行为不端的反感。
时距即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产生错位,由此形成不同的叙事节奏。小说家对于每个事件所分配的篇幅不尽相同,其中说明着作者希望唤起注意的不同程度,也暗含着作者想表达的意图。热奈特指出,根据故事时长与文本长度之比,可以得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关系。③话语时间短于故事时间就是“概述”;等于故事时间为“场景”;话语时间暂停而故事时间不断延续即为“省略”;而故事时间为零,话语时间无限延长即为“停顿”,具体可表现为对人物肖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等。不同的时间关系,形成不同的叙事节奏,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时间的本领。
表1
通过梳理《我的叔叔于勒》的原文可以得知,如果故事时间>叙述时间,读者能感觉到叙事节奏较慢,情节的发展处于一种不断蓄积、不断升温、不断铺垫的过程。如果故事时间<叙述时间,小说叙述的节奏不断加速,直至全篇的高潮部分——船上偶遇于勒。叙事节奏由人物刻画所决定,不同的叙事节奏体现着作者想要着重突出和刻画的人物形象。在故事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甚至更少的维度里,作者用了压倒性的53段的篇幅虚构了这一部分的情节。这部分内容集中了最猛烈的冲突,充分暴露出人物的内心错位,暗含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在菲利普夫妇的对话中采用了场“场景”的叙述方式,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他们的声色狼狈,面目狰狞,听到他们结结巴巴、忽而暴怒的声音,感受到他们急促的呼吸、紧张焦虑的心情,更深刻地体会菲利普夫妇冰冷自私、利益至上的人物性格。在描写于勒叔叔外貌特征的时候,叙述节奏就慢了下来,如电影慢镜头一般,此时作者采用了“停顿”的时间处理技巧:若瑟夫注视着于勒“又老又脏”“满脸愁容”“狼狈不堪”的脸,展现出于勒穷困潦倒的人物形象,这种叙述语气饱含情感,蕴含着若瑟夫的亲情与同情。而最后叙述节奏戛然而止,“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此时的叙述时间无穷大,故事时间为零,无限流露出人物的无奈、迷茫、虚空之感,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与想象。
叙述视角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它不仅是一个观察角度,还辐射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立场。同一个故事,如果采用不同的叙述视角,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指出叙述视角分为三类:无聚焦、内聚焦、外聚焦。无聚焦就是全知全能视角的上帝视角,俯视小说中的各类人物,透视他们的心理活动,洞悉情节冲突与背后的缘由。内聚焦指聚焦在某一人物,通过人物的视角,叙述其观察到的事件。外聚焦指叙述者仅仅是描写人物的行为,不介入人物的内心活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所选择的叙述视角采取了内聚焦的形式,选择了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作为叙述者,若瑟夫像导游一样,带领读者参与到故事中,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同时可以囊括多层“看与被看”的关系,形成一个“同伴看——成年若瑟夫看——儿童若瑟夫看——菲利普夫妇看——于勒”的复杂结构,蕴含多重写作主旨。
第一重视角是菲利普夫妇看于勒,通过两次突转,揭露出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表现作者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批判。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一开始败光家产,是“全家的恐怖”,后来赚了钱,转变为全家的希望,此为第一次突转。在这一部分,作者做了多处的铺垫,渲染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盼望和期待,如介绍家穷、于勒的事迹、两封信、姐姐结婚等,这些偶然的事件都与于勒命运发展的必然性紧紧相关。作者通过倒叙和补叙,减缓叙事的节奏,延长读者的感受时间,为接下来的高潮部分蓄积心理期待值。“我”们一家满怀希望地踏上去哲尔赛岛旅游的船上,竟然巧遇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又出现巨大的转变,此为第二次突转。
根据孙绍振教授的“打出常规和情感错位理论”④可知,在小说中的正常情况下,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意志都较为稳定,只有在动荡的状况下,把人物打出生活常规,使他的意识和状态来不及调整,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产生错位,心灵的秘密才会被暴露出来。在小说开端,菲利普夫妇热烈地期盼着于勒归来,但当他们真正看到穷苦的于勒时,态度耐人寻味,进行了三次“怀疑和确认”。第一次是菲利普怀疑,第二次为克拉丽丝怀疑,第三次是再次找船长进行身份确认。夫妇二人从怀疑到确信,从慌张到暴怒,从希望到绝望,友善的面孔变成了狰狞的模样。作者操纵着小说的叙述艺术和节奏,用大量的篇幅刻画他们的冷漠、势利和滑稽的行为,暗含着批判。
第二重视角是少年若瑟夫看于勒,表现了呼唤亲情回归、人性本真的写作意图。在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的心路历程是跌宕起伏,剧烈转变的。相反,若瑟夫的情感态度一直较为平缓。在上船之前,若瑟夫并没有真正地见过于勒,他对于勒的全部印象,是听来的。但这十几年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期盼和肯定,无形中也影响着他对叔叔于勒的感情,使之不断升温和发酵,所以若瑟夫对于勒的亲情不是空穴来风,其中有着十几年的想象、期盼和感情沉淀。到了船上,若瑟夫真正接触到了于勒本人,其间他看了于勒四次,详见表2。
表2
若瑟夫和于勒之间的物理距离不断拉近,其中也隐含着心灵的不断靠近,以至于他最后在心里默默呼喊着:“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通过语义的重复,他不断积聚着感情,直至喷发,读者从中可以触摸若瑟夫内心最柔软的感情。面对落魄的于勒,若瑟夫的情感天平偏向了血缘亲情,而不是冰冷的金钱,所以他才会饱含深情地在心里认亲。从少年若瑟夫看于勒这一重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写作主旨是呼唤亲情回归,歌颂人性本真。
第三重视角是少年若瑟夫看父母,表现为对小人物的同情。如果若瑟夫只持批判态度,为何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去回忆家里拮据的生活呢?一部经典的短篇小说,是精致的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是作者精心设计过的,而文本的矛盾之处正是解读的关键。
菲利普每天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这说明他勤奋努力地赚钱,但“我”们家还是要处处节省,从不敢接受别人吃饭的邀请,买日用品,也只能选择打折货、旧存货,一家人都感到非常痛苦。因当时法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底层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的势利和拜金,更多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迫,他们的行为看似不近人情,细究又无可厚非。一方面,若瑟夫亲眼见证了父母势利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也是菲利普夫妇的孩子,对父母的困苦处境深有体会,所以他不敢与于勒叔叔相认,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这一重叙事视角,揭示出作者对小人物辛酸的同情,批判的锋芒转向社会。
第四重视角是成年若瑟夫和同伴看于勒事件,表现出呼唤人道主义的写作意图。统编本教材是删减版,原作⑤是一种嵌套式结构,文章是身为同伴的“我”看到若瑟夫给了穷苦老头五法郎,惊奇于他的慷慨大方,于是若瑟夫给“我”讲述了他童年时期发生的一个故事。在童年若瑟夫的视角中,亲情的爱胜过世俗的物质。但因长期在父母身边长大,读者可能会疑惑成年的若瑟夫是否会被同化成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呢?在原作中,我们会发现成年的若瑟夫虽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长大,也经历过穷苦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变成菲利普夫妇那样的人,而是一如既往的善良,并把对叔叔的爱延伸到对穷人、不幸者的爱。至此,笼罩在小说中的沉重气氛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光亮。对于勒事件,若瑟夫采取的是反思和忏悔,他念念不忘的同时,在实际中给予和于勒叔叔一样的穷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一种对自我心灵的救赎。同时,当成年的若瑟夫向同伴讲述这一故事时,同伴的心里一定产生了某种触动和同情,才会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并转述出来,其中就暗含着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本文通过聚焦《我的叔叔于勒》的叙述时间,探究叙述时间、叙事节奏与人物刻画的关系,作者通过控制叙述的节奏,或急或缓或停顿,利用倒叙和插叙,以及设置悬念、留白等方式,呈现出作者控制叙述时间的本领,展现叙事艺术的魅力。另外,文章多元主旨某种程度上是由多元叙事视角交织形成的,不同的视角背后是不一样的主旨表达,分析多重视角有利于读者挖掘多元主旨,理解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①〔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冯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页。
② 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71—75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③〔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④ 孙绍振:《经典小说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
⑤ 〔法〕莫泊桑:《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柳鸣九译,同心出版社2012年版,第73—88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