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山东|宫立
钱穆说:“历史是人事的记录,必是先有了人才有历史的。但不一定有人必会有历史,定要在人中有少数人能来创造历史。又且创造了历史,也不一定能继续绵延的,定要不断有人来维持这历史,使他承续不绝。因此历史虽说是属于人,但重要的只在比较少数人身上。历史是关于全人群的,但在此人群中,能参加创造历史与持续历史者,则总属少数。”①王富仁老师与钱理群老师、吴福辉老师、凌宇老师、赵园老师等学者,都是他们那一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中的佼佼者。他们师承王瑶先生、唐弢先生、李何林先生等前辈学者,他们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学术传统与思想传统的继承者;同时他们又是这一传统的创新者,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学术风格,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新时代。他们经历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涌现出来的新人”到“学科建设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的嬗变,如今已经退出学术第一线,其中王富仁老师、吴福辉老师已经逝世。为了更好地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史和学术传统进行认识和把握,我们需要就他们各自的学术道路、专业成就和治学特点进行富有深度的研究,及时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分析他们学术的得与失。
刘勇、李春雨著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2017年5月2日,尊敬的王富仁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姜彩燕所说:“先生所留下的思想命题,依然充盈着我们的研究;他所留下的思想余韵,仍然回荡在我们的心里。”王富仁老师逝世后,在众位师友的支持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老师的遗著《鲁迅与顾颉刚》《端木蕻良》,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9卷12册的《王富仁学术文集》,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单是纪念集,就出版了三种,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王富仁先生追思录》、北岳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赤地立新:王富仁先生学术追思集》、上海三联书店推出的《在辰星与大地之间:王富仁先生纪念文集》。
王富仁老师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要学者,在这些关于他的怀念文章与研究论文中,由于各自身份的不同(长辈、同学、同事、学生、学生的学生、研究者),各自对王富仁的记忆(研究)并未完全“相互达成理解”,我们只有将关于王富仁的各种记忆(研究)“放置在一起”,才能形成“可以把握的脉络以及能被理解的构思”②,才可能实现从“纪念王富仁”到“阅读王富仁”再到“王富仁研究”的转变,进而思考王富仁的存在在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与鲁迅研究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对王富仁及其研究做出什么评价,而是一起阅读王富仁这本“大书”,阅读《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鲁迅与顾颉刚》以及《王富仁学术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不断地体会他关于鲁迅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思想,理解他所做的组织工作和学术新人队伍的培养工作。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评的时代,任何东西都无权逃避批评。如果宗教想以神权的名义,法律想以威权的名义逃避批评,那么只能加深人们对它的疑惑,从而丧失它们尊严的地位,因为只有经得起由理性和自由所做的公开审查的东西,才是配享受理性的尊崇的。”③时间将会证明,王富仁老师的学术研究,“经得起由理性和自由所做的公开审查”,并且王富仁老师也值得拥有“理性的尊崇”。
王瑶先生曾说“每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精神素质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和美学爱好等因素来选择自己的研究对象、角度和方法,那就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获得更好的成就”④,并把根据自己的特长“开拓自己的前进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⑤,称为“自觉地‘寻找自己’的努力”,并且他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写一文,必要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所推进,或提供新材料,或提倡新的观点、思路,必要有自己的发现,而所写的重要论著,则应成为所研究的课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别人的研究可能也必然超过你,但却不能绕开你的研究”⑥。王富仁老师并非王瑶先生的学生,但他自觉地“寻找自己”,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方法,开拓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敏锐地找到了打开“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这座“富矿”的“金钥匙”,在对王富仁老师的教育经历、师承、阅读史、学术路径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对王富仁老师“思想鲁迅”的突破性贡献和“新国学”这一“待完成”的学术构想进行了深入阐释,进而对王富仁老师学术研究的风格与和学术研究的影响做了系统分析。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意识。王富仁学术研究的起点在哪里呢?王富仁是带着什么样的学术视野和知识储备进入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王富仁在鲁迅研究中是怎样找到“思想鲁迅”这一个新的研究系统的?王富仁是怎样以“思想本质”牵动“艺术手法”的?王富仁又是怎样以“思想鲁迅”打开“思想‘五四’”的?王富仁究竟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怎样独特的研究范式?王富仁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具有怎样的特点?王富仁的“作家论”是如何精准地把握作家特质的?王富仁为何要为“旧诗新解”、为新诗“辩护”呢?如何理解王富仁提出的“新国学”,它具有怎样的价值?王富仁的学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王富仁是如何指导学生的?王富仁永不退场的“学术魅力”是什么?王富仁又有哪些“局限”?《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回答,这些回答不是干巴巴的,既有生动的例子,也有缜密的分析,使人信服。当读完这本书,我们仿佛能看到王富仁老师“情绪的悦动、思路的腾飞,还有深入生命体验的透彻”。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叙述方式形象鲜活,运用严密的逻辑能力梳理王富仁的学术肌理。王彬彬说:“能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术思考,一定意义上也是检验学者之真假的标准。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说明这个问题你自己已经想清楚了;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复述他人的某种观点,说明他人的这种观点你的确弄明白了。反之,则说明这个问题你自己并没有想清楚,说明他人的观点你也并没有弄明白。”“浅显易懂的方式,应该同时是清新、灵动的,或者说,唯其清新、灵动,所以是浅显易懂的。”⑦王富仁老师的文章“充满理性的力量,逻辑的力量,但他的行文风格则是鲜活的,热情洋溢、富有语言的魅力”。《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用一种鲜活、清新、灵动的学术语言,把王富仁老师学术研究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阐释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正如樊骏先生所言,面对“在沉重的岁月里,从沉重的跋涉中,留下的一份沉重的学术遗产”,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不必感伤,处于尊敬或者同情而说些溢美之词,也不应该离开当年的实际,轻率地苛求于前人”,需要的是“与这些沉重相适应的严肃理智的沉思和冷静科学的评价”。⑧王富仁老师在为解洪祥老师的书作序时,也提及:“这样的灵魂不是用一个我们共同认可的概念就可以概括的,它需要摸索,并且是用自己的灵魂摸索。到哪里去摸索?到他的作品中去摸索,到他的一生精神发展历程中去摸索。只有当我们用灵魂感受到了鲁迅的灵魂的那一刹那,我们所感到的才是一个真实的鲁迅,一个活的鲁迅。我们才能真正走向鲁迅的文学世界和思想世界。在那时,我们不必圣化鲁迅,但也不必丑化鲁迅,正像我们不必圣化我们的一个知心朋友,也不想丑化我们的这个知心朋友一样。”⑨在笔者看来,《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对王富仁老师的研究是实事求是的,是严肃理智的,也是冷静科学的。这是一部“摸索王富仁灵魂”的力作,他们到王富仁老师的学术著作中去摸索,到王富仁老师一生精神发展与学术发展的历程中去摸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王富仁老师,一个活的王富仁老师。
刘勇老师为王富仁老师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王富仁老师健在的时候,刘勇老师帮着他带学生。王老师生病的时候,刘勇老师去医院看望。王老师逝世后,刘勇老师操持告别仪式。王老师不在了,刘勇老师带着同事编《王富仁先生追思录》,带着学生编《王富仁学术文集》。如今他和李春雨老师又贡献了这样一本大书。作为王富仁老师的学生,读完这本书,心情十分激动。感谢刘勇老师和李春雨老师,《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是全面系统研究王老师学术与思想的第一本专著,也是对王富仁老师逝世五周年最好的纪念!这本书实现了从“纪念王富仁”到“阅读王富仁”再到“王富仁研究”的转变。《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的作者,一个是研究对象的同事,一个是研究对象的学生,但他们为研究对象写这样一本专书,不是出于私人感情,在他们看来,这是“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承传王富仁先生精神和学术遗产的最好方式”。
结合学人的人生经历,以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的研究为中心,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及其研究本身进行不断反省,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做全面的回顾与前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合理的研究路径。《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不仅仅是对王富仁学术思想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更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学术传统与精神传统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的师承谱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但看到了不同代际学者之间的学术传承,也关注到了他们之间的不同,提醒我们要“理解和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和超越”。
“学术研究的每一个开拓、突破,都是从已有的成果、结论起步的,有所超越也有所承袭,由此汇成学术发展的长河”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发展长河中已经留下了王富仁老师等前辈学者的学术足迹,唯有认清他们所开拓的学术道路,我们才能更好地继续前行!
①钱穆:《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2月版,第80页。
②〔法〕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96页。
③陈华积编:《改革文学研究资料》,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8年4月版,第132页。
④王瑶:《王瑶全集》第8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30页。
⑤王瑶:《王瑶文集》第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137页。
⑥钱理群:《我的精神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⑦王彬彬:《“是真佛只说家常”》,《文学报》2012年8月16日。
⑧樊骏:《论文学史家王瑶》,《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第5页。
⑨王富仁:《摸索鲁迅的灵魂——读解洪祥〈近代理性·现代孤独·科学理性〉》,《王富仁学术文集》第8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21年5月版,第33—34页。
⑩樊骏:《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扉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