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李敏[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在既有研究中,对刘过《龙洲词》进行整体性研究,往往是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入手,在广度与深度上扩展,深挖《龙洲词》的类型、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等。如齐海棠(2006)即对《龙洲词》进行了整体探究,针对《龙洲词》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人物形象、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讨。
首先,齐海棠指出《龙洲词》的内容包括爱国词、干谒词、失意苦闷之词、恋情词与咏物词。爱国词颂扬了前辈志士与抗金英雄,并对投降派痛斥,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刘过的干谒词分为两类:一类纯属阿谀之作;另一类则抒发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书写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之词,这类词中,有的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抒发物是人非的慨叹和壮志未酬的悲慨;有的以借酒消愁为主要内容,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慨。此外,在代言体的赠妓词作中,以妓女的生平际遇为主要内容,借以侧面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慨。刘过的恋情词,首先集中使用花间词运用次数较多的《浣溪沙》《西江月》《长相思》等词牌来填写;其次是皆以代言体写作,且这类词中很少言及词人自身的情感经历、感情。但是刘过的恋情词内容指向单一,情感普泛化,缺乏个性化与深挚情感。
其次,刘过《龙洲词》的艺术特色是以豪放为主的多样化风格,其多样化的风格具体包括疏狂之狂的豪放、进取之狂的豪放、狂妄之狂的豪放。而《龙洲词》具有如此多元化的风格,主要是因为刘过自身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南宋前期,以辛弃疾为首的“稼轩词派”主导了当时的审美潮流,词之本体就是婉约风格,故而不论刘过为词如何豪放,亦有摆脱不了的婉约风格。南宋中期,宋金维持了一段长时间的表面“和平”时期,自上而下整个社会也耽溺于歌舞宴酣升平的享乐之中,诗人的文学创作自然而然弥漫着婉约的词风,刘过的诗词自然也不能例外。
再者,《龙洲词》中有一些形神俱备的人物形象,如抗金将军形象。刘过词作中的抗金将军大多文韬武略,寄托了词人的希望,他希望南宋的将军都能文武双全,具备各种优秀品格,带领军队打退金人,实现其一统中原之志。再如思妇形象,刘过主要运用人物与景物相融、借景抒情、因情写人等艺术手法来塑造思妇形象。如《西江月·细雨黄梅初熟》中以“细雨黄梅初熟,微风燕子交飞”来反衬人物的孤独。
最后,《龙洲词》承袭了辛弃疾的作词风格,并将辛氏“以文为词”的散文化创作道路更推进了一步。在创作中经常用典,并且运用民间口语、俚语,齐海棠认为对刘过《龙洲词》的研究是恢复南宋文学生态全貌的重要部分。
既有研究中有许多整体性探究是考察刘过其人的,对其生平事迹、交游活动,特别是与辛弃疾的交友活动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刘宗彬(2003)详细考察了刘过的生卒年以及刘过一生的重要事迹。刘宗彬指出,刘过生于宋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大约卒于嘉定五年(1212),祖籍江西泰和龙洲(今泰和县澄江镇龙洲村)。刘过出身贫寒,多次应试不第,屡次干谒无果。刘过广游山水,其所游山水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刘过广结好友,其挚友包括陈亮、辛弃疾、杨万里等人物。刘过三十岁之前的事迹不详,刘宗彬详细记述了刘过三十岁以后的漂泊、应试、出游、交游诸事迹。
学者们通常会集中关注刘过词作的风格特质,并且进行词作风格方面的深入性挖掘。学者刘银光就曾三度探析刘过词的艺术特色,著有文章《刘过词的风格特质》《刘过词艺术风格再探》《略论〈龙洲词〉的风格特质》等。刘银光(1998)主要从原因、表现与艺术技巧三个方面探究了刘过词的风格特质。
刘银光首先指出,刘过词具有狂逸的风格。关于刘过词具有狂逸风格的原因,他认为一方面是缘于刘过其人具有外放之豪的疏狂性情;另一方面,则是缘于刘过出身寒门并未尝朝堂谗讥,故而具有饱经民间疾苦的愤懑不平心气。
刘过词的狂逸风格具体表现在抗金救国词中以想象来创造战争场面与人物形象,描绘出气势磅礴的抗金战场与文韬武略的抗金英雄将领,抗金救国词洋溢着狂逸之风。感喟身世词中,词人往往以仰天长啸式的悲愤之语,抒发自己屡试不第、怀才不遇的悲慨之情。吊古伤今词则以悲壮激烈、磅礴慷慨之语抒写了词人对奸人的愤恨、对国势倾颓的悲愁、对英雄的敬重。友朋赠答词,皆秉笔纵横恣肆、豪放不羁、疏放跌宕,同样具有狂逸风格。
最后,成就刘过词狂逸风格的艺术技巧有以下四点:抒发情感的明白显露、直抒胸臆;承袭并发展稼轩“以文为词”的作词之路;巧妙化用前人诗句并运用用典手法;兼用典雅语言和民间俗语俚语,并且做到了雅俗相融。
为了更好地了解刘过其人及其词,有学者专注于刘过词的创作心理模式。张春媚、王景梅、严寅春、郑裕敏等学者均对刘过词的创作心理状态进行过详细研究。郑裕敏(1997)即分析了刘过词创作心理的三种模式。
第一,不破楼兰终不还,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诗人通过在词作中塑造一个个文韬武略、乐观向上、生机勃勃的英雄形象,来展现其强大的民族使命感,以及收复失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民族责任意识。
第二,旧江山浑是新愁,抒发国事衰微、奸臣当道的愤懑与仕途失意、意志落空、怀才不遇的悲慨。刘过的词作中体现了其对国家山河破碎、国事倾颓的悲伤;对奸臣当道、英雄无是处的愤恨,以及自己屡试不第、意志落空、怀才不遇的悲慨之情。
第三,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芳草。这种创作心理模式下的词作分为三类:一是体现词人因屡试不第、意志落空而产生远离红尘、做一个归隐高人的念头。二是体现词人通过游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以遣兴、暂时忘却怀才不遇、意志落空之悲慨。三即体现词人投身于花丛中、耽溺于歌舞酒乐间,在绮罗香泽之气中及时行乐,以求暂时忘却失意之悲。此类词作有的表面上是在描写艳情、男欢女爱、恋情相思,实则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意志落空的身世之慨;有的词作则单纯描写艳情、美人体态、恋情相思,如《沁园春·美人足》《沁园春·美人指甲》。
刘过词作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思妇、抗金将领、美人等。李芹(2012)从不同类型的女性词中的女性形象入手探究了刘过词中的女性形象。
首先,李芹将刘过女性词分为两类,一类是纯酒宴娱人之作,专门描绘美人的容貌、体态;另一类为通过描写女性来寄托词人自身的内在思想情感,主要体现于其赠妓词和交游寄赠词中。
其次,在纯粹酒宴娱人,专门描绘美人的容貌、体态之作中,词人着力选取女性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细致且直露的刻画,展现了女性娇媚、柔弱的特征,体现了以刘过为代表的南宋文人对女性的普遍审美要求,但内容浅薄、无深意。而在通过描写女性来寄托词人自身的内在思想情感之作中,词人或者通过描写歌妓的生活不幸以寄寓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慨,如《贺新郎·赠娼》;或者通过描写歌妓的生活不幸,展现对歌妓的深切同情,如《辘轳金井·席上赠马佥判舞姬》。
最后,对于刘过女性词出现的原因,李芹指出,一方面是由于宋代文人与歌妓交游本来就是一种流行风尚;另一方面,刘过一生漂泊流离,与正常的恋爱、结婚无缘,一生仕途无门、生活不幸,其所遇歌妓也是漂泊流离、寄人篱下,故而刘过见到这些歌妓时便会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慨。再者,仕途科举的不顺、怀才不遇,使得刘过只能暂时沉溺于宴酣歌舞享乐之中,及时行乐,排遣失意的悲慨。
《龙洲词》的内容题材十分多样化,大体上可以分为爱国词、干谒词、失意苦闷之词、恋情词与咏物词这五种。因此,许多学者从某一类型的刘过词入手进行详细探究。如学者徐房明详细探究了刘过的爱国词,刘敏敏则详细研究了刘过的情词,齐海棠则详细探究了刘过的干谒词,等等。
以刘过爱国词的深入研究为例,徐房明(1995)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刘过爱国词的特点。
第一,关怀国事,力主恢复。主要表现在为友人祝寿时,刘过仍不忘提醒友人收复失地之志,不时为朝廷、为将帅提北伐意见,如《沁园春》中,刘过得知韩侂胄定议北伐,便喜借祝寿之名,填词为韩侂胄提出中肯的北伐建议。
第二,歌颂抗金英雄,斥责投降妥协。《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中,塑造与赞颂了一位文韬武略的抗金将帅。《水调歌头·题岳鄂王府》中,则歌颂了骁勇善战的抗金将领岳飞,并痛斥了投降派秦桧。
第三,抒写报国无门、壮志难展的悲愤。如《贺新郎》中词人以冯谖自况,以抒发自己为北伐之志奔走游说,最终无果、意志落空的悲愤之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悲愤,《题润州多景楼》抒发了知己稀少、志士孤寂的悲愤;《念奴娇·留别辛稼轩》开篇即以“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如此悲慨狂豪之语,抒发一种国势倾颓、国将不国的悲愤。
前人既有研究中亦不乏对刘过某一首具体词作进行深入研讨。纵观已有研究,学者们往往乐于对《沁园春·寄辛承旨》进行深入评析。据本人统计,已有研究中对刘过《沁园春·寄辛承旨》一词进行单独性深入赏析的论文在五篇以上。吕玉华(1999)即从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三方面入手来进行研究。
《沁园春》的创作背景是词人本来意欲与辛弃疾见面相会,但刘过突然有事而无法赴约。于是刘过便仿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的体式来写作此词,以表达不能赴约与辛氏相见的惋惜。
刘过《沁园春》的内容,即通过虚构记叙词人应三子邀约同游西湖而无法与辛氏相见之事,道出了词人因事而无法与稼轩相会之遗憾、惋惜。吕玉华认为,刘过《沁园春》主要是承袭了辛弃疾词作的艺术特色。
第一,巧妙化用前人词句以及用典,从而开拓了整首词的意境,使词具有了贯通古今的磅礴之气势,颇具狂逸之概。第二,语言流利洒脱,富有生趣,此首词的语言自然晓畅、洒脱豪放,且富有生趣,以“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诸语,将苏轼、白居易、林逋等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第三,风格自由恣肆,新奇而不荒谬,词的主体部分是以不同时空的苏轼、白居易、林逋三子邀约词人游赏西湖的对话构成,很显然运用了夸张之笔,但事实上,苏轼、白居易与林逋三子确乎都曾游赏过西湖并对西湖情有独钟,因此此词虽然运用了夸张手法,但有合理的现实基础。
已有研究中,也有对于刘过词批评的研究。吴悦妍(2020)略论了历代关于刘过词的批评。
宋元明时期对刘过词的批评,总体上是因以“雅”论词的风尚,从而贬多于褒。南宋时期的评论家,认为刘过词有不谐音律与涉俗非雅的弊病,从而对刘过词持贬抑态度。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评价刘过词“赡逸有思致”,一改南宋对刘过词以贬抑为主的批评态度。一方面,明代盛行“重正轻变”的词评风气,故而以王世贞为代表的词论家对刘过词的豪放风格视为次等,加以诟病;另一方面,明末清初的词论家王士禛以辛弃疾词作为标准参照,因刘过词不如辛词而对刘过词进行全盘否定,将刘过视为豪放派的恶道。以杨慎为代表的词论家则以“粗”来评刘过词,认为其有“粗”的弊病。
清代的词论家对刘过词的评论以批判为主,而少有赞扬或中立的评论。清代词论家中也有少量肯定刘过词的,如贺裳《皱水轩词荃》称刘过的《天仙子·初赴省别妾于三十里头》“语淡而情深,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昧”;清代词论家中也有少许客观中立评价刘过词的,如刘熙载的《词概》即认为刘过词虽沉郁之气不及辛词,但亦足以自成一家,有可取之处。
民国以后的刘过词批评往往以更为公正、中立的态度来品评刘过词。
在学术界,对刘过其人及其词作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性问题。对这些争议性问题的整合归纳与意见表达亦是既有研究所青睐的。刘银光(1988)即围绕“刘过”探究分析了三个颇具争议的学术问题:对刘过人品的评价问题、刘过生卒年的明晰问题、刘过是否出使过金国的确定问题。
关于刘过人品的评价问题。对刘过人品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而争议的关键在于对其干谒之举的态度。有学者对刘过干谒公卿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干谒公卿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刘过干谒公卿的目的是纯正的,刘过干谒的公卿皆为具有爱国和北伐思想的贤臣忠士,刘过即便干谒公卿也绝不丧失人格。综上,刘过是一个流落江湖却具有浓厚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心怀天下的爱国志士。仅因其干谒之举便贬斥刘过人品有问题,实在是失之偏颇。
关于刘过生卒年的明晰问题。关于刘过生平的记载,其生卒年和存年的问题尚无定论。学者认为罗振常《定补怀贤录》中的说法最为可信,罗振常认为,刘过生于绍兴二十四年甲戎(1154),卒于开禧二年(1206),卒年五十三。
关于刘过是否出使过金国的确定问题。首先,刘过是否出使过金国的问题,影响到对刘过其人的评价,但迄今为止,对刘过是否出使过金国的问题,学界依旧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刘过曾经出使过金国,并对之出使金国之事加以诟病、抨击,如清四库馆臣《四库提要·龙洲集提要》云:“刘过使金国,而轻率露言,卒以穷死。”也有的学者则指出刘过没有出使过金国,如叶绍翁在《四朝闻见录》中的记载即表明刘过并没有出使过金国。总之,对于刘过是否出使过金国,前人的记述大多颇有悖谬之处,故不足信,时至今日,“刘过是否出使过金国”这一问题,在学术界依旧存疑。
综上可知,对“刘过及其《龙洲词》”的前人既有研究,无论是整体性探究《龙洲词》、整体性探究刘过其人,还是细分性探究《龙洲词》的风格、创作心理模式、人物形象、某一类型的词、某一首具体的词作,抑或是关于《龙洲词》的批评、关于刘过及其《龙洲词》的争议性问题,都已经十分完备了。但是,在已有研究中尚缺乏对《龙洲词》的定量分析研究,例如对《龙洲词》中具体意象使用的定性与定量深入研究,对《龙洲词》中不同类型词的意象使用对比研究,等等。因此为了完善刘过及其《龙洲词》的学术研究,学者们可以拓宽视野,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承继与发展,将研究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对《龙洲词》的定量研究以及对《龙洲词》中具体意象使用情况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上。
① 齐海棠:《论刘过的〈龙洲词〉》,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27页。
② 刘宗彬:《刘过年表》,《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③ 刘银光:《刘过词的风格特质》,《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④ 郑裕敏:《略论刘过词创作心理的三个层面》,《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⑤ 李芹:《刘过词中的女性形象》,《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⑥ 徐房明:《论刘过的爱国词》,《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S1期。
⑦ 吕玉华:《豪放者的游戏——刘过〈沁园春〉赏析》,《文史知识》1999年第12期。
⑧ 吴悦妍:《略论历代刘过词批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⑨ 刘银光:《刘过三题》,《菏泽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