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韵体而自铿锵——以《黑之灵》为例论中国现代诗报告英译的大胆尝试

时间:2024-05-20

⊙黄炫智[广州理工学院, 广州 510540]

⊙余薇[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我国是古老诗国,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诗、元曲,形式不断发展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现代白话诗歌的发展受到现代英诗影响,诗歌内容和形式一直在探索发展,现代诗报告就是个好例子。汉诗英译探讨很多,但至今鲜有诗报告的英译讨论。本文拟以当代诗人黄承基的诗报告《黑之灵》英译为例,探讨现代诗报告的翻译原则,旨在助力中国现代诗报告的英译与传播。

一、诗报告的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中国自古就有“纪实以诗鸣”的传统,伟大的诗篇往往离不开时代精神主题。诗报告,或称“新闻诗”,是诗歌艺术和报告文学的联姻结合体,是现代诗歌的新形式。它以实地采访为基础,真实与真情交融,真人与诗篇结合,虚实互补,通情达理,是当代言志诗、诗纪实的新尝试。它以诗歌形式热情讴歌时代主旋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诗报告既然是诗歌与报告的结合体,就要形象饱满,深入时代又能抽身而出。从诗歌角度看,诗报告又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还有属于诗的内涵,即有诗情、诗思、诗艺。它在报告新闻事件时,总是时刻燃烧着激情;它常常以妙趣横生的哲理引人深思;她不仅具有新闻简约明快的特点,也符合诗歌的韵律、意境和形象化等要求。诗报告就是叙事诗、抒情诗和新闻诗精炼而成的一种更纯粹也更丰富的诗歌文体。

在我国,诗报告举旗亮相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文化根基已很深远。若要追根溯源,远可及《诗经》所收集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古诗。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时代,“纪实以诗鸣”的传统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如报刊、广播及互联网进行传播,具有现代意义的诗报告相继脱颖而出,引人注目。

20世纪以来,诗报告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为诗报告内涵探索阶段。诗人往往不着眼于诗报告的文本要求,而是探索如何在诗中融入新闻内容或如何用诗歌形式反映新闻事件。以名人为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及冯玉祥、肖三等人都有这类诗作。那时虽尚无诗报告的概念,但有的古诗新作却是很出色的诗报告。例如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报告豪情万丈,生动浪漫地报道和反映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这一重大事件,影响深远。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又是 “连章体”式的纪实诗报告,想象丰富,对比鲜明,语言生动,情致高昂。此外,朱德的古体诗《寄语蜀中父老·一九三九年》、冯玉祥的白话诗《廖宝财》(1938)、肖三的自由诗《送毛主席飞重庆》(1945)也都是诗报告的成功之作。

诗报告的第二个阶段是20 世纪70 年代至今,是诗报告文本自觉阶段。如张永枚的《西沙之战》(1974),诗意地报道南越入侵我国西沙群岛,我国军民英勇自卫反击的重大事件,其诗体和内容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诗报告这一文学术语更是不绝于各类媒体,广为传播。有的诗刊(如湖南的《脊梁》等)还创设“诗报告”专栏,专发诗报告,报告社会时代、春华秋实、酷暑严寒、美好罪恶和英雄事迹等。黄承基、李士非、桑克、臧棣、唐突、唐不遇、骆晓戈等诗人发表大量“诗报告”作品,有的还因此名噪一时。诗报告题材广泛,有写战事场面的,有写建设成就的;有反映新人新事、好人好事的,有披露社会丑恶与灾情的;有写个人风采的,有写凡人闪光的,等等。诗报告是敏感诗人关注重大社会现象的创作结果,是重大新闻事件触动诗人的诗思与诗情。诗人将诗歌艺术与新闻写作有机融合起来,呈献社会,报告时代,如商泽军等的《孔繁森之歌》(1995)及《保卫生命——非典中国诗报告》(2003)、周而复的《伟人周恩来》(1997)、石祥的《民之魂——记“为民模范”周国知》(2004)、康武能的《康家碥:一座山丘的苦难史》(2008)、梁平的《汶川故事》(2011)、刘迅甫的《农民工之歌》(2012)、黄贤清的《钢铁中国——中国抗击疫情的诗歌报告》(2020)等。在这些诗报告中,我们可以诗意地了解当代社会的重大事件,并随处感受到诗人高歌时代主题的热情和诗报告的鲜活艺术性。

二、黄承基及其诗报告

黄承基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国一级作家、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主要著述包括《文学价值论》《文学审美论》《诗论》《扶贫丰碑》《丛飞之歌》《大爱无疆》《黑之灵》等40多部,发表论文80多篇,著作等身。《文学价值论》荣获壮族文学奖,《丛飞之歌》荣获广东文化传播优秀论著二等奖,《大爱无疆》荣获中国华艺金奖。2002年,其诗报告《扶贫丰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被誉为“近年来难得的主旋律作品”,是“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教材,是新世纪诗歌创作的可喜收获”,一时引发诗坛轰动,黄承基也因此被称为新时期“中国诗报告第一人”。

诗报告的人物和事件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受到读者钟爱,往往能产生轰动影响。正如黄承基指出的那样:“诗报告是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诗报告跟自己苦思冥想创作时的思维不同,平常自己写诗,找到灵感就行了,但诗报告首先要关注历史事件、人文事迹、丰富的典型人物,是不能虚构的。我觉得诗报告本身不仅有社会功能,还有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这也是我转向写诗报告的原因。”文如其人,黄承基的诗报告强劲有力,时代感强,语言鲜活,笔法精练,气势充足,感情热烈奔放,想象大胆奇丽,意境高远,风格豪放劲健,具有深刻的审美穿透力。

三、《黑之灵》简介

“黑衣壮”是广西那坡县壮族的一个分支,因喜穿黑衣而得名。《黑之灵》是黄承基的诗报告系列作品之一,以汉英对照的形式,用诗歌来报告我国地方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特色。

《黑之灵》的内容分为黑色记忆、歌斗酒、石尖上的舞者三大诗歌专辑,近千诗行,以感人的诗歌和真实生动的画面相互映衬,共同展示出民族文化大观园中那坡黑衣壮神秘而珍稀的风俗奇葩。《黑之灵》第一辑“黑色记忆”追忆黑衣壮悠远的历史和他们族群的鲜明标志——“黑之灵”(即“黑色的充满灵性的族群”)以及约定俗成的族内对自然物“月亮”“星辰”“土地”“山峦”“村庄”“族群”“族风”“潮学”等的诗意描述,向读者展示黑衣壮极强的族群意识和对蓝靛黑的崇拜。第二辑“歌斗酒”中,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叙述方式,先叙述黑衣壮自古就有喝玉米酒、草莓酒和唱“尼的呀”歌的习俗,以“光棍二蛋”为逃兵役跑到“山头”艰苦奋斗、成家立业的传奇故事,既表现黑衣壮以歌传情、以歌相对的奇特民俗,又体现黑衣壮对平安、和谐现实的渴求及对人生和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第三辑“石尖上舞蹈”则透过黑衣壮在新的历史时期“跳在石尖上”“显得分外矫健”舞蹈背后的文化特质,展示黑衣壮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前景。

总之,诗人黄承基“运用回叙追忆、集体性格素描、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和文化比较学的方法,通过气势磅礴、生动流畅的诗句,将黑衣壮的族群标志、民俗民风、社会生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形象表现出来,并将其与其他壮族支系做了比较,从中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揭示黑衣壮独特的文化价值”。

《黑之灵》由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黄中习英译,由那坡县文联主席李永锋配摄影图片,图文并茂,英汉双语展示,多模态地宣传译介黑衣壮的原生态文化。它运用汉英文对照、图文展示来呈现,以便读者深入理解,增强阅读的多样性、形象性与直观性。

四、现代诗报告《黑之灵》的英译探讨

翻译是我国诗歌对外译介传播的主要途径,诗报告也是如此。

(一)《黑之灵》的英译原则

《黑之灵》很有时代感和时效性。诗报告翻译一般要很快完成,译者往往没有足够时间琢磨推敲,难以炼字押韵。在译法上,韵译法讲究形美、音美、意美,三者求全,译文推敲炼字,讲究格律押韵,如国外译者A.Waley、H.Giles等,国内译者许渊冲、汪榕培等,但韵译法难以运用于诗报告翻译;散体译法可能会更自由,易于传达诗报告中的丰富意象,但散体译文显得松散,有失诗味,如翁显良的古诗英译等;无韵素体译法注重用词节奏,行文灵活,不讲究押韵,如英国译者A.D.Waley、A.C.Graham,美国译者A.Lowell、B.Watson等,国内译者杨宪益、郭著章等。三种译法,各有长短,也都有其成功的翻译实践。我们认为,无韵体诗歌译法更适合翻译诗报告的特色。现代诗报告英译可遵循无韵素体诗译法进行灵活翻译,注意英诗用词节奏,以达到传神达意、无韵体而字铿锵的效果。

(二)《黑之灵》英译举隅

《黑之灵》的英译主要遵循无韵素体诗译法来进行,讲究节奏,但不求用韵。

从诗行形式看,《黑之灵》是以无韵体的抒情和叙述为主,诗行长短不一,用韵不多,但节奏分明,朗朗上口。诗行排版富有特色,有时隔行缩进,有时几行隔行缩进,有时连续缩进,形式优美。例如,《黑之灵》第一辑“黑色记忆”有这样的无韵排比诗行,揭示黑衣壮钟爱黑色的缘由:

阳光以黑为刚,/月亮以黑为柔,/星辰以黑为炫;/土地以黑为金,/山峦以黑为贵,/村庄以黑为奇;/族群以黑为鲜,/旋风以黑为劲,/潮音以黑为雄……

黑是传世的颂辞,/黑是文明的物种,/黑是庇佑的神灵,/黑是宗祠的威仪,/黑是英雄的化身,/黑是心灵的赞语,/黑是摄影的底色,/黑是芳香的文字,/黑是神秘的面纱,/黑是壮人的虔诚,/黑是爱的火,/黑是情的苗,/黑是喊山的号子,/黑是山歌的潮音,/黑让旮旯变成歌场,/黑让人们变成时代的舞者。

而英译行文注意运用英诗抑扬格(iambic)的优美节奏来体现原诗韵味,其译文如下:

The sunshine is strong in black;/The moon looks soft in black;/The stars appear dazzling in black;/The land is golden in black;/The hills are precious in black;/The villages seem mystical in black;/The ethnic group is fantastic in black;/The whirlwind sounds powerful in black;/The tidal voice strikes mighty in black...

Black is an everlasting eulogy;/Black makes a civilized species;/Black represents the blessing god;/Black is the majesty of the ancestral hall;/Black makes the avatar of the hero;/Black makes the soul of the compliment;/Black is the background color of photography;/Black symbolizes a sweet character;/Black makes mysterious veil;/Black makes the Zhuang's piety,/Black stands for the fire of love;/Black serves as the seedling of love;/Black acts for the mountain chant;/Black means the tide of folk songs;/Black turns high lands into folk song fields;/Black makes people the dancers of the era...

壮族能歌善舞,壮乡到处都是歌的海洋,壮族山歌对歌闻名中外。清一色的黑色服饰、淳朴善良的人情、简朴而奇特的生活习俗、保存完整的蓝靛染织工艺、以绣球传情的浪漫真情,构成了一幅朴实而多彩的黑衣壮原生态画卷。《黑之灵》记录了不少黑衣壮的韵体山歌,如《黑之灵》第一辑“黑色记忆”中有:

天上星星伴月亮,地上女儿伴爹娘。壮家木楼伴青山,人间处处胜天堂。

《黑之灵》第二辑“歌斗酒”记录了一些描述壮族儿女的山歌,如:

大碗摆开头对头,一首情歌一口酒。情歌出口不能停,杯中有酒不许留。

歌悠悠,情悠悠,热闹不过歌斗酒。喝来唱去不觉晓,朵朵莲花水上浮。

大路不平莫跳沟,旱田无水等水流。酒碗摆在桌面上,哥不喝干妹不走。

这些押韵壮族山歌的英语译文是无韵素体诗,也多用抑扬格节奏,但不强求押韵,以免因韵害意。这四首山歌,其英语无韵素体诗译文分别是:

In the sky,stars are cheerful with the shining moon,/On the earth,mums are joyful with daughters and sons./Our wooden houses are peaceful among the green hills,/We all enjoy a heavenly blissful life here and there.

Now,both of us are here face to face./Let’s drink to heart with love songs./We should go on with love songs/As long as we are feeling good.

Our songs are filled with great love./It’s a joy for us to drink and to sing./We get too drunk with wine and songs/To find blossoming lotus in the ponds.

Never jump into the ditches by the road./The dry fields are waiting for rainwater./With cups and bowls on the table,/I won’t go until you drink up,my love.

以上英语行文为素体英诗形式,用词简练,节奏优美,铿锵有力,传神达意,虽不用韵,但读起来朗朗上口。

当然,该书的英译也并不完美,如地名翻译多是音译,其中对越南地名“高平”,译者理所当然按照汉语拼音音译为“Gao Ping”,而实际上这个汉越语地名的通用英译是“Cao Bang”,白璧微瑕。

五、结语

汉诗英译,有韵体译法,有自由体译法,有散体译法。具体诗句的译法有直译、意译、音译、多种译法相结合等。各个流派各有理论,各有长短,也都有很多成功的范例。诗歌的翻译实践,目的不同,因此也会各有得失。完美的翻译难以达到,诗报告英译也是如此。不同译法产生的译本也许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赏析需求,这就是诗歌翻译的多样性,也是诗歌翻译的无穷魅力所在。翻译总是再创造的尝试和平衡的努力。《黑之灵》英译译者的无韵素体诗歌翻译是对当代中国诗报告英译的大胆新尝试。我们期望更多译者关注诗报告翻译,推出更好的诗报告外译本,助力译介中国地方文化和中国现代诗报告“走出去”。

① 黄承基:《阅读是文学的原动力》,《信息时报》2012年6月17日第C12版。

② 张国荣:《展示“黑衣壮”原生态文化的艺术奇葩》,《右江日报》2015年7月28日第3版。

③ 黄承基:《黑之灵》,现代出版社2021年版,第15—18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④ 汉越语一般指汉越词,是指在越南语里一些由汉语引申而来的汉根词和汉源词的统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