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

时间:2024-05-20

⊙陶然[上海吾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 201400]

⊙李能知[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有两个人是绕不开的,一个是脂砚斋,一个是曹寅,这两个人深深地影响着小说和作者。脂砚斋作为评论者,与曹雪芹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尽管曹雪芹的身世至今仍扑朔迷离,但学界还是普遍认同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在周汝昌先生定义的“红学”四大分支中,“曹学”的重要部分就是关于曹寅的研究。胡绍棠在《楝亭集笺注》序里说:“如果没有曹寅,没有曹寅时代的曹家,中国文学史上或许就不会有《红楼梦》。”所以,想要了解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就不得不从其祖父说起。

一、曹雪芹的家学渊源

关于曹寅的史料记载颇丰,通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一探曹雪芹的家学渊源。《江宁府志》记载:“寅,敦敏渊博,工诗古文词。”《上元县志》载:“四岁能辨声,长,偕弟子猷讲性命之学,犹工于诗,伯仲相济美。”清理学家张伯行说他“通经史,工诗文”。三处文献所记载曹寅的共同点为“工诗”,表明曹寅在作诗方面的特长尤为显著,他有诗集《楝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传世,存诗共计1189首,从存诗数量上看无疑是一位大诗人了。至于曹寅的诗歌质量,朱彝尊评价他说:“楝亭先生吟稿,无一字无熔铸,无一字不矜奇。盖欲抉破藩篱,直窥古人窔奥。当其称意,不顾时人之大怪也。”姜宸英评价他说:“楝亭诸咏,五言今古体出入开宝之间,尤以少陵为滥觞,故密咏恬吟,旨趋愈出;七言两体胚胎诸家而时阑入于宋调,取其雄快,芟其繁芜,境界截然不失我法。”从其他诗人的评价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曹寅的诗歌质量好,而且可以得出在诗歌创作上,他的五言诗是学盛唐诗,七言诗兼学唐宋。其《偶得木瓜二枚送橘圃三首》中有诗句:“清香只合疏梅伴,句爱新城逸兴多。”诗句中曹寅直言自己欣赏王士禛诗歌中的逸兴。王士禛是清初宗唐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神韵说”,崇尚的是王维、韦应物一派的“唐音”,曹寅喜爱王士禛的诗风也就是欣赏唐诗的风格了。

综上所述,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在清初诗坛备受好评,再加上奉旨刊刻《全唐诗》这一丰功伟绩,唐诗从曹寅开始无疑成为曹家的家学。曹雪芹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很难不受影响,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唐诗。有趣的是,曹雪芹和杜甫的家庭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出生在诗书簪缨之家,祖父都是当时著名诗人,但到他们父辈时期都家道中落。虽然二人都没能见到自己的祖父,却都深深地受到祖父的影响。杜甫自称“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其对祖父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且其受杜审言近体诗创作的影响,将近体诗造诣发展到顶峰;曹雪芹受曹寅宗唐和编撰《全唐诗》的影响,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当中,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推上了顶峰。他们都继承了家学,并超越了自己的祖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明星。

曹雪芹虽然除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没有一首完整的诗歌流传下来,但他无疑是一位诗人。敦城在《鹪鹩庵笔麈》中记录了曹雪芹仅存的两句诗,也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相关:

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这两句诗是曹雪芹为敦诚的《琵琶行传奇》所题的诗,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蛮、素是白居易两个善歌舞的侍妾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记载了这两个侍妾:“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曹雪芹的诗句意为如果白居易地下有知,看到敦诚的《琵琶行传奇》的话,一定会喜爱得让蛮、素二人在九泉之下来演出这折传奇。想象之奇特、诗风之奇谲,敦诚称其“新奇可颂”,并说“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这种虚幻荒诞、词诡调激、凝重险急像极了中唐诗人李贺,这也是曹雪芹好友对曹雪芹诗歌的评价。曹雪芹逝世后,敦诚写诗怀念曹雪芹,更指出其作诗学李贺。《挽曹雪芹》曰:“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寄怀曹雪芹》曰:“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披篱樊。”敦诚还有一首与友人龚协以《闻笛集》(敦诚曾录几位亡友诗文成《闻笛集》)为主题的联句,有“诗追李昌谷”之句评价曹雪芹。以上诸多线索中我们可以得出他本人的诗风像李贺般诡谲,由此可见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上对唐诗的模仿。

二、《红楼梦》中的唐诗

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的由来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梦觉主人在“甲辰本”序言里说:“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借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所以,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褥”而来。另外,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还有人认为是从蔡京《永子归》“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而来。笔者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讨论书名来源于哪首唐诗众说纷纭,但是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中所形成的“红楼”意象的影响。

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唐诗有34处(共计31首),宋诗17处,先秦诗文7处,魏晋南北朝诗文4处,唐佛偈2处,五代词1处,宋词1处,唐宋文3处,元明清曲文19处,明诗2处。唐诗占了近40%,曹雪芹对唐诗的偏爱显而易见。如此大量地在小说中直接引用唐诗,在《红楼梦》之前的中国古代小说中极为罕见。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引用成了堆砌套用,有附庸风雅之嫌。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

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但是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注意并认同,如将黛玉《葬花吟》与初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作比较,发现其语言上借鉴了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语言风格,内容和意境上也惊人的相似,如诗句“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与“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基本上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达方式。可见初唐诗虽然没有被曹雪芹直接引用,却融入小说人物的诗歌创作中。

曹雪芹对晚唐诗句的直接引用多达13处,更有多处化用晚唐诗人的诗句,对晚唐诗人和诗句相当熟悉。除了李商隐、杜牧、罗隐、温庭筠这样的晚唐著名诗人的诗句,他还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如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所说“蓼汀花溆”的“蓼汀”二字当从晚唐诗人罗邺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雁》)想来。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中宝钗所说“冷烛无烟绿蜡干”引自晚唐诗人钱珝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小说第二十三回黛玉想起的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引自晚唐诗人崔涂的《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小说第四十回湘云说的酒令“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晚唐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小说第五十回探春芦雪广联句“价高酒酿熟”的灵感无疑来自晚唐诗人郑谷的《辇下冬暮咏怀》“雪满长安酒价高”一句。小说第七十五回贾政评价宝玉和贾环兄弟二人的诗时说:“哥哥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在世了。”曹唐是晚唐诗人,擅长游仙诗。普通读者对这些诗人和诗歌的了解肯定不及唐代“李杜”等名家名作,但是这些诗歌却写得很好,别有一番趣味。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王维、白居易等名家名作的格局。而《红楼梦》的流传,也使得这些唐诗遗珠得以有更好的传播。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仅两处),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小说情节之中,如“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词》。所以四唐诗对曹雪芹的影响是巨大的,且隐藏在小说中的许多地方。

三、宗唐的诗学观

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倘或不片面地理解为传自己的诗作,那也应该包含了传作者的诗学观念。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的诗论,对这些诗论学界看法不一,俞平伯先生说:“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看作悼红轩的诗话。”周汝昌先生说:“《石头记》中黛、菱论诗一节,充其量仅能代表曹雪芹真见解之极小一点一面,而且毕竟离不开小说之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亦难比真正诗论专著。雪芹于诸艺业,皆避免卖弄知见,即如芹精于绘事,而《红》书中除令宝钗开出一张画具单子外(此另有用意),亦绝不多谈绘法理论,故小说中诗词等句,亦不代表雪芹之‘自作’体格也。”蔡义江先生采取折中的看法说:“只要不把《红楼梦》中的诗论,不加区别地、简单地等同于曹雪芹自己的诗论,而是有分析、有鉴别地去看它,那么,这些经过艺术加工而变得有个性化、通俗化的诗论中仍是可以看出曹雪芹在诗歌方面的某些见解来的。”蔡义江先生的看法是在前二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最为合理的。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这在小说创作中是无法避免的。

《红楼梦》倾注了作者太多的思想,他的诗学思想无疑也会在其小说创作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这些诗学思想散落在小说中的众多角落,或通过小说人物的诗歌创作,或通过小说人物的诗歌理论来展现。小说中的诗论虽然博采众家之长,但是在论诗优劣时也有强烈的宗唐倾向。曹雪芹作为一位诗人,诗歌创作上学习唐诗,风格近似李贺,在其仅存的诗句和好朋友的记载里得到了印证。一位诗歌创作上宗唐的诗人,诗学观上也自然是偏向宗唐的。

小说中的诗论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的,对曹雪芹影响最大的两部论诗著作应当是严羽的《沧浪诗话》和髙棅的《唐诗品汇》。小说第四十九回宝钗说:“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这一段对唐代诗人诗风特点高度概括的话出自明代髙棅的《唐诗品汇总序》:“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淡……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高棅的诗学思想受严羽《沧浪诗话》的影响很深,对严羽“以盛唐为法”做了进一步发挥,以盛唐为正宗的思想,确立了唐诗的初、盛、中、晚四唐诗,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说第四十八回黛玉的一段话体现出曹雪芹深得严羽诗学精髓:

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黛玉嘱咐香菱学诗断不可从“浅近”的诗歌看起,当先从盛唐王、杜、李三家看起,打好底子。标举盛唐诗与“入门须正”观点最早是源自严羽的《沧浪诗话》。《沧浪诗话·诗辨》曰:“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鹜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不难看出,严羽的观点被《红楼梦》所借鉴,并运用于香菱学诗的实践中。不同的是严羽的学诗顺序与曹雪芹不同,严羽主张“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严羽对学诗者提出的学诗顺序是按时代的早晚来排序的。小说中虽然赞同严羽的“入门须正”说,但是对入门的门径有自己的经验感悟,认为学诗当从盛唐入手。《沧浪诗话》中说:“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小说中诗体学习的顺序从易到难,先学王维的五律,再学杜甫七律,最后学李白七绝。这种排序源出于《沧浪诗话》:“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笔者认为曹雪芹的方法对于初学者更为合理。倘或按严羽的方法,初学者光看懂《楚辞》就非常困难了,更不要说创作模仿《楚辞》了。总之,我们看到小说中的诗论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接受继承了前人的诗歌理论,而是发展和补充了前人的诗学思想,反映了曹雪芹本人的见解。

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是诗学上唐宋之争最激烈的清初,我们从以上论证中可以判断他是倾向宗唐派的,但是又和“诗必盛唐”的极端宗唐派不同。小说中的诗论虽然标举盛唐,对唐诗体现出明显的偏爱,但他对宋诗并不持绝对的批判态度,在小说中直接引用宋诗有14处,并在小说第六十四回借宝钗之口举王安石和欧阳修的咏昭君诗作为宋诗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好诗范例。由此可见,在曹雪芹看来,唐诗固然是经典,但亦步亦趋地模仿唐诗在诗歌创作上是不可取的。宋诗能突破唐诗的藩篱,显然得到了曹雪芹的肯定,而这段话明显是针对明代诗论盛行的复古论调的修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唐诗在其祖父时期就成为曹家的家学,他个人诗歌创作上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红楼梦》中引用最多的诗歌是唐诗,小说中诗论所推崇的也是唐诗。可以说,曹雪芹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但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诗,而是兼收并蓄,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破唐诗藩篱的后世诗歌。这在清初的诗学中是较为公允的诗论,能够反映清初诗学对明代复古诗学进行清算和反思的风气。

①曹寅著、胡绍棠笺注:《楝亭集笺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② 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③张伯行:《正谊堂文集》(卷二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5页。

④ 曹寅:《楝亭集·楝亭诗钞·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10页。

⑤ 白居易撰、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928页。

⑥ 敦敏、敦诚:《懋斋诗钞 四松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46页。

⑦ 李能知:《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与卢纶〈春词〉》,《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4期。

⑧ 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

⑨ 俞平伯:《俞平伯论红楼梦·红楼梦简论》,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联合出版,第860页。

⑩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69页。

⑪ 髙棅:《唐诗品汇·唐诗品汇总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9页。

⑫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46页。

⑬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