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嘉莉妹妹与安娜·卡列尼娜对比研究

时间:2024-05-20

⊙常 帅[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44]

一、嘉莉和安娜结局的鲜明对比和启示

嘉莉妹妹最后成功了,而安娜的结局却是自杀和香消玉殒。同样是和男人周旋的富有魅力的女人,结局为何天壤之别?嘉莉妹妹和安娜一样漂亮,但却和安娜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嘉莉妹妹来自乡下,到了芝加哥后基本处于边缘人和社会底层的位置。作为漂亮的女人,嘉莉妹妹在德莱赛的笔下同样和男人发生了爱恨纠葛,但是,嘉莉妹妹从根本上和安娜是不一样的。嘉莉妹妹跟男人在一起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或生活,男人是嘉莉妹妹进阶的梯子。杜洛埃起初在嘉莉妹妹的眼里是高不可攀的,所以她做了杜洛埃的情妇。但随着嘉莉妹妹基本生存问题的解决和她的高层次欲求的产生,她的品位也上升了,这包括她对男人的品位。这时杜洛埃在嘉莉妹妹眼里变成了庸俗的,而豪斯特伍德,一个中产阶级,一个酒店经理开始成了嘉莉妹妹仰望的白月亮。嘉莉妹妹凭借自己的姿色成功吸引了豪斯特伍德。豪斯特伍德也为了嘉莉妹妹不惜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虽然后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嘉莉妹妹为生活所迫去剧院演话剧最终成了话剧明星,爬到了社会顶层,而豪斯特伍德带嘉莉妹妹离开芝加哥时的盗窃行为使他的事业、声望、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并最终沦落至社会底层以自杀收场。但一开始嘉莉妹妹是依靠豪斯特伍德生活的。豪斯特伍德事业败落以后,嘉莉妹妹最终从依赖男人的梦幻中苏醒过来,独立自主靠自己谋生,最终凭着天赋和运气获得了名利。著名学者莫迪·托马斯对各种理论梳理后,总结出:“成长小说展示的年轻主人公在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两者兼而有之。”在此定义下,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通常遵循以下模式: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

德莱赛在美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作品强有力地描绘了变化中的美国生活。但他的风格被视为是粗野的,他展示了一种新的表达现实的方式,他用勇气和洞察力鼓舞着20 世纪20 年代的作家。据说,美国的自然主义正是在德莱赛的作品中走向成熟的,德莱赛秉持达尔文主义——人只是生存斗争中贪婪和欲望驱使下的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只有那些最适合和最无情的动物能生存下来。一个人的成功,比如嘉莉妹妹的成功不是源自她道德上的完满,而是随机状况和她与生俱来欲望的一种产物。此外,人生活在一个相当冷漠的世界和社会中。随机状况决定着你会成为什么和你会是什么,运气的反复无常会将一个有道德的人扔到贫民窟中 。社会中的人也是冷漠的,正如嘉莉和安娜的例子中展示的那样,富人永远不会不遗余力地帮助穷人。

整体而言,德莱赛的风格是粗俗和直白的,他的叙事是非常原始的,建立在大量材料和细节描写的基础上。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写作技巧。首先,他擅长使用重复的新闻工作方法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比如有两句话是这样的:“不是邪恶,而是对更好的渴望。”“不是邪恶,而是美好更频繁地诱惑那感性的头脑。”这种重复给了读者一个中心印象,那就是人没有错,相反是人的欲望和状况误导了人类。其次,德莱赛在自己的作品中往往使用鲜明的对比。嘉莉妹妹出身卑微,但是嘉莉妹妹有成功的野心。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需求通常分为五个层次,从食物的生理需求、衣服的安全需求到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嘉莉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欲望的驱使,她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开始她渴望有衣穿有饭吃,于是她抛弃了道德做了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她渴望有身份地位,她就抛弃了杜洛埃,做了豪斯特伍德的情妇。最后,她渴望过上自由的生活,她就离开了豪斯特伍德,开始了贵族单身生活。嘉莉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但她在欲望的驱使下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遗余力地挣扎,她不怕失态,她抛却了道德,不择手段,她也不怕旁人看笑话,最终她在一次次险恶的环境中幸存了下来。

嘉莉妹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她像沙漠中的植物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凶险,从来都没想过放弃,她在任何环境下都在寻求更好的资源和生存环境。在这一点上,嘉莉妹妹是理智和冷静的。嘉莉妹妹的生存方式适合那个冷漠无情、物竞天择的社会。因此嘉莉妹妹是那个社会的强者,嘉莉妹妹的成功也是必然的。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嘉莉妹妹虽然出身卑微,但她绝不是柔弱不堪的。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自然选择的问题,因为嘉莉妹妹的生存状况让她无法有别的选择,在那个冷漠的社会里,她无法获得别人的帮助,她只能在重重的困难面前选择坚强。她知道社会地位和名利的重要性后,就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地向上爬以求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就像向光的植物向着太阳生长一样,主流的社会价值观筛选打磨了嘉莉妹妹。

安娜到故事的结局都无法摆脱对男人的心理依赖,以至于当男人抛弃她后,她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从安娜的自杀可以得到一个审视安娜的全新视角:安娜是个自私的人。一个人活着不只是为自己而活,她还为亲人而活,为生身父母而活,为爱人和子女而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为一切社会关系而活。但安娜丝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因为自己的情爱没得到满足就以自杀来抗议,这里头有着安娜的空虚、任性、残忍和自私。

二、嘉利与安娜结局的必然性

20 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和城市化的发展让消费主义大潮席卷各地,物质和享乐消费成为生活的重中之重,人们开始习惯于借助炫耀消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任何商品,无论是一辆汽车,还是一款大衣,都具有区分社会等级和身份区分的功能,成为一个人财富多寡、地位高低的象征。处在社会上层的富人们因此获得心理上高人一等的满足感。嘉莉妹妹看待事物简单,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倡导什么样的人,她就竭力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她一直在为此奋斗。嘉莉妹妹没有时间想别的,她的生存似乎依靠的就是人的本能。嘉莉妹妹的奋斗史中容不下多愁善感和忧郁,她没有喘息的时间,她一直在为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奋斗,最终她成功了,她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与嘉莉妹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娜身为上流社会的贵妇,性格上却有着严重的缺陷。她的自杀暴露了她的不堪一击,因为爱情失败而去自杀,这让美丽的安娜显得愚蠢而且有外强中干之嫌。自杀的人又是极其残忍的,安娜选择的自杀手段也很残忍——卧轨,这也是安娜性格缺陷的又一处表现。安娜的自杀凸显了其心理上的畸变。安娜又是自私的,她谈恋爱时可以扔下自己原有的家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安娜爱得疯狂和不顾一切。她和沃伦斯基恋爱后,生活的重心就变成了沃伦斯基,沃伦斯基是她的一切。沃伦斯基像树,安娜像藤,安娜紧紧地缠着沃伦斯基。乍一看,这样的爱情似乎让人羡慕,但岂不知这里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来沃伦斯基被安娜缠得要窒息,二来沃伦斯基的爱不在时就是树倒藤榻,悲惨结局确实发生了,安娜太爱沃伦斯基了,以至于在爱的世界里开始变得卑微。安娜为了讨好沃伦斯基,最后竟不得不用服饰来吸引沃伦斯基的注意。想想沃伦斯基最初追求安娜时乖得像一条狗一样,再对比爱已不在时的沃伦斯基,安娜真是可悲,安娜爱得像溺了水,她无法自拔。其实安娜的悲剧很早就露出了端倪,她是个有妇之夫,而沃伦斯基是个单身花花公子,沃伦斯基的母亲不认可安娜,曾经训诫自己的儿子:上流社会这样的事情(拥有情妇情夫)很多,你玩玩当然可以,可要是和她结婚,就算了吧。从一开始沃伦斯基的家人就不把安娜当回事,但安娜却被蒙在鼓里,没有防备地和沃伦斯基相爱,因此安娜最后的悲剧便不足为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