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樊星学术年谱(1983—2021)

时间:2024-05-20

1983年

读书笔记《这样探索人生》发表于《读书》杂志第4 期。当时在湖北沙市五中任英语教师。

1984年

读书笔记《“读万卷书”随想》发表于《书林》杂志第6 期。

1985年

读书笔记《文学与生活的逻辑》发表于《书林》杂志第2 期。

读书笔记《康德给文学大师的启示》发表于《书林》杂志第3 期。

读书笔记《人这个谜》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4 期。

读书笔记《“你要认识你自己!”》发表于《书林》杂志第5 期。

读书笔记《关于历史感的笔记》发表于《书林》杂志第6 期。

1986年

论文《为了我们的民族》发表于《当代文坛》杂志第1 期。

读书笔记《去理解大师们》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1 期。

读书笔记《从这里起步:理解》发表于《书林》杂志第3 期。

读书笔记《突破,首先是思想方法的突破》发表于《书林》杂志第7 期。

论文《青年批评家的崛起》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根与信念》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6 期。

读书笔记《打开窗户,面向世界》发表于《书林》杂志第11 期。

同年9 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王凤教授,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

1987年

书评《以文学的名义》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第1 期。

论文《文学的魂》(张承志、莫言比较论)发表于《当代文坛》杂志第3 期。

1988年

读书笔记《写我们的当代史》发表于《书林》杂志第2 期。

论文《中国新文学中的“平民意识”论纲》(与昌切合作)发表于《社会科学家》杂志第3 期。

论文《新的综合:文化视野》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4 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以下均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7 期转载。

论文《从历史走向永恒》(周梅森小说论)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宗教与人心》(《晚霞消失的时候》与《金牧场》比较论)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4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9 期转载。

笔谈《文学史与人史》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6 期,后被《文摘报》1989 年1 月8 日摘要介绍。

1989年

元月,以论文《论新时期乡土小说》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论文《人性恶的证明》(余华小说论)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2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8 期转载。还被《余华研究资料》(洪治纲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收入。

论文《评论的帆》(当代评论家研究)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3 期。

论文《语不惊人死不休》(当代评论家研究)发表于《鸭绿江》杂志第10 期。

论文《民族精魂之光》(汪曾祺、贾平凹比较论)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6 期。

1990年

论文《当代文学的文化评论》(当代评论家研究)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2 期。

论文《食文化与人生的困惑》(“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一)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3 期。

论文《人生之谜》(叶兆言小说论)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3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7 期转载,还被叶兆言《五异人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一书收入。

论文《找乐心态》(“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二)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神秘之境》(“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三)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5 期。

论文《世俗智慧》(“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四)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6 期。

1991年

论文《惨烈人生》(“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五)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1 期。

论文《酒神精神》(“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2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4期转载。

论文《政治之道》(“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七)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3 期。

论文《吴越的逍遥》(“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2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6期转载。

论文《“津味小说”的曙光》(“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东北的神秘》(“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发表于《北方文学》第9 期。

1992年

论文《苍凉之诗》(吕新小说论)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2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5 期转载。

随笔《汉味杂记》发表于《芳草》杂志第4 期。

会议综述《深化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贾平凹:走向神秘》(兼论当代志怪小说)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5 期。

读书笔记《神奇的地域文化》(“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连载于《芳草》杂志第2、8、9 期。

评论《听取潮声一片》发表于《通俗文学评论》杂志第2 期。

会议综述《多维视野中的当代文学思潮》发表于《社会科学动态》杂志第1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1993 年第2 期转载。

1993年

论文《叩问宗教》(当代中国作家的宗教观研究)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1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3 期转载。

评论《话说“台港文艺热”》发表于《华文文学》杂志第1 期。

论文《“新儒林外史”与“新京味小说”》发表于《理论与创作》杂志第2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5 期转载。

论文《“苏味小说”之韵》(“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之陆文夫、范小青比较论)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2 期,其中关于范小青的部分后被徐国强、范培松主编的《苏州作家研究·范小青卷》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收入。

评论《文学的三个热点》发表于《四川文学》杂志第4 期。

论文《这一代人的牺牲意识》(“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3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7期转载。

随笔《校园无主题》发表于《中学语文》杂志第6 期。

论文《酒神精神高扬之后》(“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重新发现历史》(当代中国作家的历史观研究)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5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12 期转载。

论文《这一代人的分化》(“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6 期。

1994年

论文《世纪末的流浪与求索》(“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4 期转载。

评论《文学会消亡吗?》发表于《文学世界》杂志第1 期。

论文《当代神秘潮》(当代中国作家的人生观研究)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3 期转载。

论文《“汉味小说”风格论》(“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之方方、池莉比较论)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第4期转载。

论文《“世纪末文学”的双重主题》发表于《长江文艺》杂志第4 期。

论文《人性魔方》(读叶兆言的“张英系列小说”)发表于《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 期。

评论《驱散世纪末的寒雾》发表于《青年探索》杂志第3 期。

评论《新理想主义之旗》发表于《芳草》杂志第7 期。

为刘醒龙小说集《秋风醉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 年版)作跋:《生命中不可缺少之重》。

论文《从呐喊到冷嘲》(“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6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册1995 年第1 期转载。

1995年

评论《记忆:世纪主题》发表于《文论报》1 月1 日。

论文《巴赫金的“对话主义”与语文教学》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第1 期。

论文《新生代的崛起》(“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1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5 期转载。

评论《通俗的升华》发表于《通俗文学评论》杂志第1 期。

论文《齐鲁的悲怆》(“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发表于《齐鲁电大》杂志第1 期。

评论《面对当代史》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2月4 日。

评论《“我拒绝接受人类的末日”》发表于《芳草》杂志第2 期。

论文《当代文论与人文精神》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7 期转载,并被邹明山主编《文化转型与文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文学评论卷)(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 年版)等书收入。

论文《“57 族”的命运》(“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2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5 期转载,并被《新华文摘》第7 期转载。

论文《从“审父”到“自审”》发表于《文论报》6 月15 日。

评论《俄罗斯之魂》发表于《青年心理咨询》杂志第7 期。

论文《楚魂之歌》(陈应松小说论)发表于《江汉大学学报》第2期,后被《武汉作家评论集》一书(武汉出版社2003 年版)收入。

论文《心灵与文学的平衡》发表于《芳草》杂志第7 期。

评论《呼唤思想家》发表于《文论报》8 月1 日。

论文《面对民众》(当代中国作家的民众观研究)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4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10 期转载。

评论《任性与偏执的悲剧》发表于《青年心理咨询》第9 期。

评论《壮美的理想》发表于《少年世界》杂志第5 期。

论文《精英的凯旋》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5 期。

随笔《告别二十世纪》发表于《文论报》11 月1 日。

随笔《再谈告别二十世纪》发表于《文论报》12 月15 日。

评论《抗战文学的丰碑》发表于《少年世界》杂志第6 期。

评论《父辈与这一代人》发表于《芳草》杂志第12 期。

论文《“知青族”的旗帜》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6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1996 年第3 期转载。

评论《城与城》(当代城市文学一瞥)发表于《羊城晚报》12 月24 日。

评论《方方》被阎纯德编《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年版)收入。

1996年

评论《“张艺谋现象”与当代文化精神》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第1 期。

论文《“文革”记忆》(“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分册第3 期转载。

论文《写我们的当代史》发表于《新东方》杂志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分册第6 期转载。

评论《史诗之魂》发表于《芳草》杂志第2 期。

评论《长篇的风云》发表于《作家报》3 月2 日。

评论《呼唤中国的文化评论》发表于《文论报》4 月1 日。

论文《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2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6 期转载,并被《新华文摘》第7 期转载。

论文《当代新道家》(“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2 期。

论文《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代中国作家的政治观研究)发表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 期。

评论《寄语武汉青年作家》发表于《芳草》杂志第5 期。

评论《心灵的奇迹》(追思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于《长江文艺》杂志第6 期。

评论《文学的命运》发表于《长江文艺》杂志第8 期。

论文《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发表于《文学评论》第4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10 期转载。

论文《女性文学之花》(读赵淑侠女士的长篇小说《赛金花》)被《赵淑侠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96 年版)收入。

随笔《我们世纪的文化遗产》发表于《文论报》9 月15 日。

评论《早衰心态批判》发表于《青年探索》杂志第4 期。

散文《平淡中收获的哲思》被董宏猷主编的《我们曾经年轻》一书(武汉出版社1996 年版)收入。

散文《爷爷的精神》发表于《北方文学》杂志第8 期。

论文《世纪末的文化旋流》(“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6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12 期转载,并被愚士选编的《以笔为旗》一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年版)收入。

论文《西北的雄奇》(“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发表于《中国西部文学》杂志第10 期。

论文《当代“楚风小说”论》(“当代小说的地缘文化研究”)发表于《当代作家》杂志第6 期。

随笔《二十世纪的导师们》发表于《文论报》11 月15 日。

演讲稿《五四情结》被《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一卷)一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收入。

参与李逸涛教授主编的《当代文学创作潮流》一书(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年版)的写作,执笔第三章“小说”(下)第三——九节,第四章“诗歌”第一、三节和第六章“报告文学”。

同年考上本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庆生教授。

当年12月,获湖北省文联第三届“文艺明星”奖。

1997年

出版第一本专著《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此书1998 年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

论文《“五四情结”与当代思想》(“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5 期转载。

论文《纪实小说与武汉作家》发表于《江汉大学学报》第1 期。

评论《“汉味小说”新收获》发表于《芳草》杂志第5 期。

评论《武汉作家与哲理小说》发表于《芳草》杂志第9 期。

随笔《尚力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10 月2 日。

随笔《多难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10 月16 日。

随笔《大动荡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12 月4 日。

随笔《中国复兴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12月18 日。

评论《走近“新生代”》发表于《长江文艺》杂志第10 期。

评论《湖北新锐文丛》总序(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参编黄曼君先生主编《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1895—1990)》(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执笔第六编第三章第三节:“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格局”。

为邓一光的小说集《遍地菽麦》(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 年版)作跋《邓一光的世界》。

同年,晋升副教授。

当年8 月,获美国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简称“亚联董”)资助,赴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学,为期一年。

1998年

随笔《民众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1 月15 日。

随笔《浪漫与梦想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2月26 日。

随笔《危机与狂欢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3月12 日。

随笔《世纪末研究的多种角度》发表于《文论报》4 月16 日。

随笔《焦灼的时代》发表于《文论报》5 月7 日。

随笔《创新与追新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6月25 日。

论文《蓦然回首:百年、千年》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2 期。

散文《美国的地域文化》发表于《芳草》第6 期,后被刘湛秋主编的散文集《断裂与清醒》(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年版)一书收入。

随笔《万花筒般的世纪》发表于《文论报》7月16 日。

随笔《世纪末的思想家》发表于《文论报》8月6 日。

随笔《二十世纪的“十年研究”》发表于《文论报》9 月17 日。

评论《文学与民族精神》发表于《长江日报》9月26 日。

散文《我的美国学生》发表于《芳草》杂志第11 期。

随笔《一年与百年》发表于《文论报》10 月29 日。

随笔《相对主义是与非》发表于《文论报》11月19 日。

随笔《美国的文化成就》发表于《文论报》12月10 日。

论文《知青文化论》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6 期。

评论《知青的纪念碑》被收入胡发云、刘晓航、何帆主编的《沧桑人生——中国特殊群体写真》(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一书。

1999年

评论《读书与联想》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第1 期。

评论《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发表于《创作评谭》杂志第1 期。

随笔《辉煌的科技百年》发表于《文论报》1月21 日。

随笔《俄苏的文化遗产》发表于《文论报》2月4 日。

论文《九十年代的思想裂变》(“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分册第4 期转载。

评论《“忏悔”还是“怀旧”?》发表于《文艺报》3 月16 日。

散文《波特兰印象》发表于《良友》杂志第5 期。

散文《体验“文化冲突”》发表于《北方文学》杂志第5 期。

散文《永远的中国城》发表于《长江文艺》杂志第7 期。

散文《父亲》发表于《芳草》杂志第8 期。

散文《蓦然回首的感悟》,被萌萌主编的《1999独白》(卷二)一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年版)收入。

评论《女权之思》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3 期。

评论《新中国文艺民族性的回顾与思考》(与王庆生合作)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4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11 期全文转载,并被《中国年度文论选’99 卷》(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收入。

论文《思维方式的演化》(“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 期。

评论《说“翻案戏”》发表于《艺坛》杂志第1—2 期合刊。

评论《沧桑五十年》发表于《长江日报》9 月25 日。

评论《五十年的中国读书史》发表于《湖北经济报》10 月3 日。

随笔《德国文化的奇观》发表于《文论报》11月14 日。

评论《为什么疯狂》发表于《心理辅导》杂志第12 期。

评论《文坛鄂军的文化意味》发表于《湖北作家论丛》杂志第7 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 年版)。

访谈录《与语言和灵魂之灾搏斗》被收入陈应松小说集《大街上的水手》(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

《答“批评家档案”十三问》发表于《长江文艺》杂志第10 期。

是年,第二本专著《世纪末文化思潮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曾获武汉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 年),后被韩国白石大学校柳泳夏教授译成韩文,2008 年由韩国知识产业社出版。

同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0年

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9 期转载。此文曾获得中国文联2000 年度文艺评论一等奖。

评论《为什么缺乏优秀的探案文学》发表于《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 期。

评论《余秋雨的文化与文学意义》发表于《武汉晚报》6 月20 日,后被愚士选编的《余秋雨现象再批判》(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一书收入。

评论《与普通人同舟共济的文学》发表于《长江文艺》杂志第7 期。

随笔《德国文化的奇观》发表于《青年思想家》杂志第1 期。

同年,以论文《影响 契合 创造——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陆文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1年

随笔《中、法民族性的相似》发表于《芳草》杂志第1 期。

论文《俄苏文学与20 世纪中国文学》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第6 期转载。

随笔《关于国民性的笔记》发表于《广州文艺》杂志第1 期。

散文《母亲》发表于《长江文艺》杂志第3 期。

论文《论20 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发表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建立“二十世纪学”》发表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二十世纪:亚洲的再崛起》发表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 期。

论文《论世纪末文学世俗化思潮的演变》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2期,其中主要论点为《文汇报》3 月31 日“文艺百家”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4 期介绍。

评论《当代文坛还缺什么?湖北作家还缺什么?》发表于《文艺新观察》杂志第1 期。

随笔《20 世纪俄国作家与宗教》发表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期。

论文《20 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佛家精神》发表于《益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 期。

评论《主知的文学与知识分子意识》(谈余光中先生的文学观)被黄曼君、黄永林主编的《火浴的凤凰,恒在的缪斯》(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收入。

同年,入职武汉大学人文学院。

是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随笔集《别了,20世纪》。其中除收集了发表于《文论报》上的“告别20 世纪”系列随笔以外,还收入了在美国访学期间为《武汉晚报》开的“美国文坛一瞥”专栏随笔近40 篇。

2002年

论文《欧美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表于《长江学术》第1 辑,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第8 期转载,并被收入白烨主编的《2002 年中国年度文论选》一书(漓江出版社2003 年版)。

评论《两部有新意的“乡镇政治小说”》发表于《文艺新观察》杂志第2 期。

评论《今天的大学危机》发表于《社会科学报》10 月24 日。

论文《当代“京味小说”与北京文化精神》发表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期,后被收入张莉编《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年版)。访谈录《中学语文教师应关注当代文学》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第13 期。

2003年

论文《新时期文学中的“后现代”思潮》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流变与现代派思潮》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1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第9期转载。

论文《当代政治小说:从“十七年”到“文革”的几个个案分析》发表于《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红楼梦〉与当代文学》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2 期。

论文《王蒙与外国文学》发表于《长江学术》杂志第4 辑。

论文《唐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发表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 期。论文《超越虚无主义的尝试》发表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 期。

散文《一个文学博士的曲折道路》被刘芳主编《博士对你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年版)一书收入。

获得2003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新生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编号03BZW053)。

同年,参与王庆生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的写作,执笔“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改革小说”“军旅作家和军旅小说”“知青作家和知青小说”等节。

2004年

论文《“新生代”与传统文化》发表于《理论与创作》杂志第1 期。

论文《20 世纪城市文学的风景》发表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当代文学与庄子》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1 期。

论文《新生代女作家:回归传统的尝试》发表于《文艺报》3 月11 日。

论文《重读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发表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评论《读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随想》,被《〈张居正〉评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年版)一书收入。

论文《当代民粹主义思潮的流变》(“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期。

散文《童年的回忆》发表于《莫愁》杂志第4 期。

论文《宋代文学与当代文化》发表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 期。

论文《〈水浒〉与当代文学》发表于《理论与创作》第5 期。

论文《〈史记〉与当代文学》发表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秋冬卷)。

论文《当代小说中的“鞋”》发表于《襄樊学院学报》第6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 年第3 期转载。

论文《自由主义的命运》(“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青年思想家》杂志第6 期。

2005年

论文《“新生代”文学与传统神秘文化》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楚辞〉与当代文学》发表于《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魏晋风度与当代文学》发表于《长江学术》杂志第7 辑。

论文《“启蒙的终结”与作家的批评立场》发表于《文艺研究》杂志第2 期。

论文《新生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发表于《上海文化》杂志第1 期。

论文《〈诗经〉与当代文学》发表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新生代作家与古典诗词》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1 期。

评论《多个角度讲〈废都〉》发表于《文学教育》杂志第1 期。

评论《文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发表于《文学教育》杂志第4 期。

论文《禅宗与当代文学》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3 期。

论文《在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之间》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3 期。

书评《追求整体的当代文学史》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第3 期。

论文《元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发表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 期。

论文《新生代作家的狂放心态》发表于《文学评论》第3 期,后被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的《2005 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收入。

论文《“新史诗”“新经典”与“新寻根”思潮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发表于《文艺报》12 月8 日。

是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集《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一书,分为“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当代文学与代际文化”“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化”“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化”“当代文学与当代思想”五辑。

2006年

论文《小资——当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词》发表于《扬子江评论》杂志第1 期。

论文《〈易经〉与当代文学》发表于《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当代文学与酒》发表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犹太文化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相通的一个证明》(与刘素娟合作)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第1 期。

论文《改写经典的不同境界》发表于《理论与创作》杂志第1 期,后被徐国强、范培松主编的《苏州作家研究·叶弥卷》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收入。

论文《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灵》(“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上海文化》杂志第2 期。

论文《新生代作家的“家园”情结》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第3 期。

论文《新生代作家的“诗化小说”与浪漫主义情怀》发表于《学习与实践》杂志第4 期。

论文《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话题》发表于《文艺报》6 月15 日。

论文《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2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第10期转载。

论文《从“改造国民性”到“理解民族性”》发表于《长江学术》杂志第4 期。

论文《黑色幽默:美国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流派的特色》发表于《福建论坛》杂志第9 期。

论文《世俗情怀的浪漫升华》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 期。

演讲稿《寻找一本书》收入《珞珈讲坛》(第1 辑)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还收入吕梅主编的《聆听智者的声音》(中华书局2010 年版)一书。

2007年

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马克思》发表于《探索与争鸣》杂志第1 期。

论文《在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探索》发表于《江汉论坛》杂志第1 期。

论文《新时期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 期。

论文《“红色经典”与我们的时代》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 期。

论文《〈洛丽塔〉:中国作家的误读》发表于《上海文化》杂志第4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第11 期转载。

论文《美国文论与当代中国文学评论》发表于《福建论坛》杂志(人文社会科学版)第7 期。

论文《地域文化与作家个性》发表于《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 期。

论文《中美浪漫主义精神的异同》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第6 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8 年第3 期转载。

论文《明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发表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 期。

评论《大武汉的文化气象》发表于《大武汉》杂志第39 期。

演讲稿《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被湖北省图书馆《名家讲坛》(武汉出版社2007 年版)一书收入。

同年,出版《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研究生课程讲义的整理。分为“性别文化与当代文学”“代际文化与当代文学”“阶级与人性”“地域文化与当代文学”“神秘文化与当代文学”五讲。

同年,黄曼君先生主编的《中国20 世纪文学现代品格论》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人任副主编,并执笔第八章:“中外遇合”。

同年,赴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访学,任客座教授,为期一月。

2008年

论文《关于文学与萨满教的笔记》发表于《扬子江评论》杂志第1 期。

论文《〈老人与海〉与中国当代文学》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1 期。

论文《范小青与当代神秘主义》发表于《小说评论》杂志第1 期。

论文《当代文学中人道主义的命运》发表于《粤海风》杂志第3 期。

评论《文学经典与文学教育》发表于《文学教育》杂志第4 期。

论文《“白洋淀文学”新论》发表于《燕赵学术》杂志(春之卷)。

论文《福克纳与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的转型》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第7 期。

论文《“改造国民性”的另一条思路》(论当代作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现与思考)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新时期文学的“当代性”》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 期。论文《孙犁的“另类”作品及其文学史意义》发表于《名作欣赏》杂志第10 期。

散文《“文革”的街头琐忆》发表于《粤海风》杂志第5 期。

论文《当代哲理小说与神秘主义》发表于《理论与创作》杂志第6 期。

论文《清史情结与当代文化思潮》发表于《人文论丛》杂志2008 年卷。

同年,主编《永远的红色经典》(红色经典创作影响史话)一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同年,获得武汉大学第四届十佳优秀教师称号。

2009年

散文《“群众专政”琐忆》发表于《粤海风》杂志第1 期。

论文《新时期湖北文学的传统略论》发表于《扬子江评论》杂志第1 期。

论文《当代文学中的“树”》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中国的“霍尔顿们”》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杂志第1 期。

论文《从“新启蒙”到“再启蒙”》发表于《文艺争鸣》杂志第2 期。

论文《当代女性文学与神秘主义》发表于《学术月刊》杂志第8 期。

论文《新时期文学与“新民族精神”的建构》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远离启蒙的文学现代派与世俗化浪潮》发表于《晋阳学刊》杂志第5 期。

论文《论当代“少年中国”精神》发表于《孝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 期。

论文《当代文学对“国民性”的新认识》发表于《文艺研究》杂志第10 期。

论文《关于历史悲剧的狂欢记忆》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第5 期。

论文《女性命运的自我追问》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 期。

论文《当代文学中的“农民性”问题》发表于《文史哲》杂志第6 期。

论文《新中国文学的当代品格》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6 期。

是年,专著《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一书作为“中外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丛书武汉大学十五‘211 工程’项目”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同年,参与邢福义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的编写,执笔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当代作品评析部分。

同年,参与张志忠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60 年》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的写作,执笔“孙犁:儿女情怀与时代云烟”“毕飞宇:江南水乡的韵致与情怀”。

同年,赴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参加“中国文化研究学会”国际学术大会,在会上做了《“汉味小说”风格论》的大会发言。

同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10年

论文《三十年来中国作家的政治关怀》发表于《扬子江评论》杂志第2 期。

论文《当代女性文学与传统文化》(与李雪合作)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3 期。

评论《寻找当代评论的中国性》发表于《人民日报》4 月13 日。

散文《那些政治形式》发表于《粤海风》杂志第3 期。

论文《当代文学中的“血”意象》发表于《文学教育》杂志第5 期。

论文《“风马牛也相及”的故事》(关于一种“哲理小说”的笔记)发表于《理论与创作》杂志第4 期。

论文《当代陕西作家与神秘文化》发表于《小说评论》杂志第6 期。

主编教材《中国当代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编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任课程组长。该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

论文《中美文化之缘》发表于《晋阳学刊》杂志第1 期。

论文《当代女作家方言小说特色初探》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第1 期。

论文《当代文化思潮中的“反智主义”》(“当代思想史”片断)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 期。

论文《当代商界小说与国民性》发表于《江汉论坛》杂志第8 期。

论文《王蒙与庄子》发表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 期。

2012年

《樊星讲当代小说》一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论文集《当代文学与国民性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论文集《大陆当代思想史论》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论文集《中国当代文学与国民性》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论文《从海外重新认识中国的国民性》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第4 期。

评论《为民族主义一辩》发表于《粤海风》杂志第5 期,后被古耜主编的《2012 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 年版)收入。

论文《莫言的启迪》发表于香港《文学评论》第12 期。

演讲稿《永远的红色文学经典》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编《感悟红色经典》一书(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12 年版)收入。

2013年

论文《当代乡土政治小说新论》发表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 期,后被《新华文摘》杂志第9 期转载。

论文《追寻魂灵》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杂志第1 期。

论文《深入剖析“国民劣根性”》发表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 期。

论文《新世纪之初的神秘文化思潮》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3 期。

论文《1990 年代文学的神秘文化思潮》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第8 期。

论文《当代小说与神秘文化》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 期。

同年,演讲稿《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被徐柏才、黄宗贵主编的《南湖听涛》一书(中国和平出版社2013 年版)收入。

同年,《湖北的文化软实力研究》获湖北省教育厅2013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编号:13zd003)。

同年,参与张志忠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3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122)研究团队,任子项目“莫言和新时期文学的新视野:世界性与本土性因素的交汇与建构”的负责人。

2014年

论文《1980 年代文学中神秘文化思潮的发展轨迹》发表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 期。

论文《当代文学经典:如何认定,怎样判别》发表于《小说评论》杂志第4 期。

论文《湖北文化软实力一瞥》发表于《名作欣赏》杂志第6 期。

论文《关注“说话”与“说法”的文学》发表于《名作欣赏》杂志第11 期,并被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编《日常与荒诞》一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年版)收入。

论文《莫言的“农民意识”论》发表于《长江学术》杂志第12 辑。

2015年

专著《新生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成果。

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校园文学”》发表于《扬子江评论》杂志第1 期。

对话录《〈老生〉与道家文化》(与普玄合作)发表于《小说评论》杂志第2 期。

论文《“汉味小说”与汉味文化》发表于《文艺争鸣》杂志第4 期。

论文《莫言与山东神秘文化》发表于《百家评论》杂志第4 期。

演讲稿《武汉的文化》被李述永主编的《漫话我们的价值观》(江城名家论坛·第三辑)(武汉出版社2015 年版)收入。

2016年

论文《文学:关注新的生活元素》发表于《文艺评论》杂志第3 期。

论文《当代“张爱玲热”与“小资情调”的演变》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第4 期,后被《文摘报》2016 年9 月20 日摘要介绍。

论文《关于作家的“双面人”现象》发表于《文艺报》8 月1 日。

论文《中国当代医界小说艺术价值探析》发表于《河北学刊》杂志第5 期。

论文《莫言之狂及其文化意味》发表于《福建论坛》杂志第11 期。

同年,赴美国杜克大学访学,为期一月。

2017年

论文《学人·学林·学堂》(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学界小说)(与肖楚楚合作)发表于《当代文坛》第6 期。

6 月赴香港科技大学参加“文学与哲学”国际研讨会;同时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二零一七年华文与比较文学协会(ACCL)双年会:文本、媒介与跨文化协商”,在会上分别做了《关注当代哲理小说》《从回归温柔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的发言。后一篇发言稿发表于《名作欣赏》杂志第25 期。

2018年

论文《野性的记忆为什么绵绵不绝?》(当代文学主题学研究笔记)发表于《当代文坛》杂志第5 期。

论文《传统文化的玄机》被“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为未来记录历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年版)一书收入。

演讲稿《漫谈当今“传统文化热”》被徐益波、贺宇红主编的《天一讲堂2017》(宁波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收入。

2019年

论文《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野性叙事》发表于《福建论坛》杂志第1 期。

论文《将“寻根”进行到底》发表于《云梦学刊》杂志第1 期。

论文《这里是非虚构文学的重镇》(当代湖北及武汉地区非虚构文学的几大看点)发表于《写作》杂志第3 期。

论文《活着,又不仅仅是活着》(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发表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 期。

散文《南方之光》发表于《天涯》杂志第5 期,后被《青年文摘》第24 期部分转载。

论文《四十年来是与非》(回眸当代“传统文化热”的源与流)连载于《名作欣赏》杂志第2—5 期。

散文《威尼斯遐想》发表于《群言》杂志第10 期。

2020年

论文《七十年风云激荡》(漫谈“新中国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发表于《当代文坛》杂志第5 期,后被《作家通讯》第11 期转载。

散文《土耳其随想》发表于《群言》杂志第10 期。

散文《搞军训,读禁书》被罗时汉、叶军主编的《十八芳华》(前卷)(武汉出版社2020 年版)收入。

2021年

评论《楚人浩歌动天地》(湖北的现代革命史叙事一瞥)发表于《长江日报》6 月23 日。

散文《那些愉快的记忆》发表于《今古传奇·中华文学》杂志第2 期。

评论《好好研究武汉和武汉文学》发表于《今古传奇·中华文学》杂志第2 期。

论文《“红色经典”的流传说明了什么?》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 期。

论文《从“怀一种俗念”到人情练达》发表于《当代文坛》杂志第5 期。

评论《中国人的民间崇拜》发表于《天涯》杂志第5 期。

论文《狂者的文论》被张志忠、王洪岳主编的《莫言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一书(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1 年版)收入。

系列论文《莫言研究》连载于《文学教育》杂志(下半月刊)第1—12 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