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地区 基层 服务型 党组织
基金项目:遵义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课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项目编号:F13—2014—6)。
作者简介:李仕波,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博士后。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306
基层党组织要担负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是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明确要求。民族地区因多民族、多信仰、多山区等复杂民情地情,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从深度、广度及可持续性等均未形成较为平衡发展的生态链。新时代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事关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核心是服务。在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的全面从“融入型”转型为“服务型”,这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 适应新时代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意识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人们观念的革新,单纯依靠组织资源对党员群众进行垂直命令式的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因而,要推进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功能的转换,必须转变理念,加快从“行政型”转向为“服务型”,从管理转向服务,以服务的理念开展活动,以服务的方式推进工作,以服务的举措巩固执政地位,以领导与管理于服务中,通过强化党组织的服务职能来凝聚民心。
(二)推动民族地区基层群众路线践行的必然选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但在民族地区,党内不同程度脱离群众的现象开始蔓延,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弱化,群众观念淡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行为时有发生,动摇着党群干群关系。民族地区的群众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功能,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与水平,使基层民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和表达权。必须强化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增进民族地区政治体系的整合能力,促进民族地区政治体系主动关注各少数民族的利益诉求,增强民族地区政府与基层民众的良性互动。显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践行群众路线、解决“为民务实清廉”问题,为民众提供的服务中赢得民心,提升服务群众的效能。
(三)巩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民族地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在多民族国家中对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十分重要。目前,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云南“云岭先锋”工程已深入千家万户,贵州遵义“服务型基层组织”的基层党建模式,均是服务群众的“品牌”,也是西南民族地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探索,密切着党群干群关系。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仍须不断优化民族地区基层政治生态,增强基层民众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感,提升党在民族地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治党不严则有损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民族地区情况复杂,民情、地情、文化等多重因素造成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多重挑战。
(一)观念层面:服务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民族地区普遍经济发展滞后,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亦未从服从型转化为服务型的理念,并未真正领会新时代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要义,缺乏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部分党组织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当官只为钱、权,意识观念还停留于“管事”而非“服务”上,将党组织的工作服务行动看作是对民众的施舍。有些村支书以权压群众,认为群众知识水平低、面对权力只有忍让,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眼里,更别说心里。群众有问题,他们不理不问,群众找上门,他们推三阻四。这些“村支书”谈何为人民服务,他们的任务只是接受上级的安排,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甚至部分干部滥用职權,为自己的亲属谋利益,不惜损害其他群众利益,培养自己的家族势力,在一个乡或镇里,基层党组织人员“关系一族”偏多,部分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选拔任用,存在较为严重的是权钱交易,而所谓的投票只是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地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
(二)实践层面: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双向交流缺失
在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重点往往在服务硬件建设上,对于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的创新不足,这与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显然不相符。基层党组织工作作风总习惯于“上传下达”,一贯下达命令让群众接受任务,无意愿倾听群众心声;只在乎自身主动能提供的方式,而忽略群众可接受的方式。同时,因民族地区基层群众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当自已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有苦不诉,或者是无处可诉,大多选择忍让,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就因为群众的知识水平有限而对其嘲讽无知,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往往是等着群众上门寻求服务的多,积极为群众服务的少。此外,有的基层党组织脱离群众,党性观念被弱化,对群众不懂的问题,他们不是细心解释,而是吼声一片。显然,部分基层组织干部有了权力、远了群众,这使党的权威在群众心里发生了变化,不愿接近党组织,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性服务 效能与群众受服务意愿缺乏畅通交流的渠道。
(三)制度层面:服务工作机制不完善,服务实效性不高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就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大多仍处于提出要求的状态,并未形成完备的责任明确的保障制度与运行机制,而民族地区基层则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会议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时有发生,服务实效性不高。部分地方虽然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乡镇干部驻村入户、“精准扶贫”责任制等,但未同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各项服务任务的贯彻只能靠上级部门的督查,而相关部门又很难深入到每一个基层考察服务成效。同时,基层服务的保障機制还不完善,未确立引导基层为群众服务的人才激励机制,部分基层经费不能覆盖全部基层党组织,面临经费匮乏、人手紧缺的困境,留不住专业服务人才,使得主动为群众服务的内在动力不足,一些干部有了权力,自以为高人一等,认为百姓愚蠢,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严重伤害了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互信度,实际工作中难以取得服务实效。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一切工作从“严”出发,从根源上做好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控制的强大组织优势 ,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强化党的堡垒作用。
(一) 加强服务意识建设
“服务意识”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应不忘初心,谨记党的宗旨,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组织工作的中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每个党员应有的目标信仰,倾听群众的利益诉求是服务型政党的工作导向 ,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才能从心底意愿为人民服务。应开展定期轮训工作,加强基层干部的理论培训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强化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社会主流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宣传教育等方面抓牢抓实,全面要求基层党组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把党的宗旨谨记于心。同时,在选拔工作人员时,除了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来考察其的党性觉悟,还应通过走访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的服务意识。
(二)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民族地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定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利益、群众需要放在心里,切切实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建设真正起到基础、战斗堡垒的作用。应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为党的执政保驾护航。在选拔基层党组织干部时应坚持任人唯贤,能力为重。只有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其政治觉悟、素养,对群众的关怀、了解,才能对其思想、工作能力有较全面的认识,且重点考察具有服务能力的干部,使之从心里更好的为当地群众谋利益、促发展,密切党领导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锻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 。
(三)强化制度层面建设
建章立制,才能有规可遁,必须构建民族地区从严管理干部机制,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干部、人员的监督机制和制度建设。***总书记指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民族地区因其特殊性,监督不严,甚至有的地方监督部门只是个摆设,不实施其职责,导致基层党组织干部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脱离群众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完善因地制宜的管理干部机制,利用调研、听取汇报、干部调整等时机,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必须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日常性工作及特殊时期工作的监督,使监督机制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完善基层干部诚信档案,强化岗位责任追究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通过制度规制从源头上治理民族地区腐败现象的滋长以及脱离群众问题。
注释: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马国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内涵与建设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
高新民.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光明日报.2013-08-08.
潘广炜、刘杰.服务型政党的内涵与价值研究——基于政治系统论的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4(1).
中办印发《意见》要求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人民日报.2014-05-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