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BCC语料库的“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时间:2024-05-20

⊙张姿淇[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0]

一、“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一)遗漏

遗漏指的是在词语或者句子中遗漏了一个或者几个成分而造成的偏误。如例句:

(1)就把自己家出来的垃圾当成现代的农药。

改正:就把自己家整理出来的垃圾当成现代的农药。

(2)我还要把几个因素提出。

改正:我还要把几个因素提出来。(“把”字句)

我还要提出几个因素来。(动词谓语句)

例句(1)的错误在于缺少了动词性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整理”;例句(2)是缺少了动词后面的补语“来”,使句子的语义变得不完整。以上的句子就是忽视了“把”字句的使用条件,即谓语成分前后必须要有如补语、宾语、动态助词等的其他成分作为补充。

(二)错序

错序指的是句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成分因为放错了位置而导致的偏误。如例句:

(3)我们把这个问题不应该轻视。

改正:我们不应该把这个问题忽视了。(“把”字句)

我们不应该轻视这个问题。(动词谓语句)

(4)但我出生以后,他想拜托给我把他的希望。

改正:但我出生以后,他想把他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

以上例句是因为能愿动词错序而造成的偏误,例句(3)中应该把能愿动词“不应该”提到“把”前,而且这里还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应该是“忽视问题”;“轻视”的对象一般指人,而不是事。例句(4)应该将“把我的希望”提至动词“寄托”之前,此外该句的动宾搭配也存在问题,应该是“寄托希望”,而“拜托”出现的语境应是一方向另外一方请求帮忙,比如“拜托小刘帮个忙”。

(三)回避

回避是指在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情况下忽略了使用“把”字而造成的偏误。如例句:

(5)我们可以新鲜的肉,蔬菜等送给他们。

改正:我们可以把新鲜的肉,蔬菜等送给他们。

(6)我从小学开始,下了课就回家一天的事都告诉了妈妈。

改正:我从小学开始,下了课就回家把一天的事都告诉妈妈。

以上两句话,符合“把”字句的使用环境,且句义相对完整,但都因为缺少“把”字而造成偏误,例句(5)中情态动词“可以”后应该由介词“把”将宾语带出来;例句(6)中缺少介词“把”将宾语“一天的事”带出来,且多了一个助词“了”。

(四)泛化

泛化则是指学习者把其所学的不是很熟练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法不恰当地套用在目的语的语言现象上而造成的偏误。如例句:

(7)绿色食品是把用未经污染的农产品加工的食品。

改正:绿色食品是用未经污染的农产品加工的食品。

(8)我把我的声调怎么改也改不了。

改正:我的声调怎么改也改不了

这两句在不用“把”字的情况下是正确的,从语义句法层面来看,每句话的语义和结构都已经足够完整,分别将两句中的“把”去掉即为正确的句子。

(五)误用。

1.谓语误用如例句:

(9)所以我想建议,首先尽量把噪音消失掉。

改正:所以我想建议,首先尽量消除噪音。

“消失”是短暂性动词,不具有致使义,也更没有处置义,它与“把”字句的语义存在矛盾而导致了偏误的出现。

2.宾语误用。如例句:

(10)爸爸把书买给我了。

改正:爸爸把那本书买给我了。

该句话是由于宾语不定产生的偏误,“把”字句的使用原则是宾语必须有定,可以用“这、那”等修饰词,所以可在“书”前加上“这”或者“那”来限定宾语。

二、偏误归因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把”字句偏误看起来类型繁多,但是具体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一)使用规则掌握有误

从偏误语料中可以看出,大多是由于对“把”字句的使用规则没有深入的了解才造成了偏误,比如在遗漏类偏误的例句中,都是忽略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单音节动词这条规则。如错序类偏误中的例(3),能愿动词位置的错误就是忽略了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一类的词只能放在“把”字前的这一原则。

(二)语义关系理解不透彻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泛化类偏误中,学习者在已表达清楚语义的情况下多加了“把”字,这主要是因为不知道何时可以不用“把”而造成的,同时反映了学习者没有充分理解其语义关系。我们知道“把”字句的语义是表示宾语受到主语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或者产生某种结果。如例句(7)“绿色食品是把用未经污染的农产品加工的食品”,这句话只是在对主语“绿色食品”的属性进行陈述说明,并不涉及主语行为对宾语的影响。由此可见,对学习者来说,“把”字句语义关系也是理解难点。

(三)学习者母语中无此结构

虽然“把”字句是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句式,但是汉语学习者自身的母语系统中没有相似的语法结构。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将自己母语系统中的一些特征迁移至目的语的学习中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目的语的学习。当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同成分时,就会产生起阻碍作用的负迁移;当两者语法间有相似之处时,就会产生起促进作用的正迁移。“把”字句就是汉语当中比较独特的语法结构,在其他语言当中没有和它相对应的语法结构。因此就造成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遗漏、误用、回避等这样的偏误现象。

三、“把”字句教学策略及建议

“把”字句的教学应该是更具科学性的,即突出重难点,注重句型操练的同时还要结合语法规则,并将语法规则的教学同语义、语用、功能的教学相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一)突出重难点

突出重难点是语法教学的首要原则。在“把”字句教学中需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义的抽象与具体。比如,“我把衣服放在衣柜里”“他把学费弄丢了”等行为和句义都是明确又具体,且处置义也比较明显,学习者比较容易理解。而一些抽象的,如“看把她美的!”学习者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所以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在教授“把”字句时一定要在综合考虑、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重难点,然后有计划地实施教学。

(二)句型操练结合语法规则

基于前文所做的偏误分析可以得出,大多数的偏误都是因为没有理解或掌握语法规则而造成的。例如,很多学习者在使用“把”字句时就忽视了不能出现光杆动词这一规则,导致没有在动词前后加上其他的成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在句型操练的同时,一定要符合语法规则。

(三)语法规则和语义、语用、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语法规则不是独立的,要结合语义、语用、功能等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语境法来引导学生使用“把”字句。比如教师可以做出折断粉笔的动作,让学生去试着说出句子,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老师折断粉笔”。教师再根据学生说出的句子进行引导,告诉他们用“老师把粉笔折断了”这样的句子来描述,接下来让学生去描述教师所做的一系列动作,比如,“老师把窗帘拉上了”“老师把多媒体打开了”等,再不断重复中掌握句型结构。这种通过用具体的行为去引导学生说出句子的方法,能够使学习者对“把”字句有更直接的体会和更深的掌握。

(四)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第二语言教学就是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的操练来养成新的语言习惯。那么在教学时,就要在综合考虑语法项目的基础上,对使用频率,简易程度,学习难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可以将高频出现的句型放在前面,低频的放在后面进行教学设计。另外,教师还应该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教学顺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且有选择性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