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更新中工业遗址地向游憩场所改造的景观更新设计——以昆明桥钢老旧工业区为例

时间:2024-05-20

⊙杜佳琳 张熹[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500]

一、国内工业遗址地开发利用现状

1.工业遗址开发与研究现状

工业遗址的改造是伴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和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开始的。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结构发生转变,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人们在享受着这场革命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日益加重。为了重振经济和保护环境,继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地区开始了复兴计划,工业遗址改造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从2002年到2010年有很多专家学者出版书籍或课题报告,为工业遗址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如2002年,由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向荣、林箐出版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重点介绍了德国杜伊斯堡被设计成景观公园的设计案例。2006年在无锡召开的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并通过《无锡建议》,成为我国工业遗址系统性改造、保护与研究工作起始的重视的标志。此后相关研究成果开始涌现。

以上这些研究,都分别从设计的案例研究、设计的理论研究、设计的方法论等方面开展研究方向,为工业遗产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这些重要研究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见证,在工业遗产的研究生涯中熠熠生辉。

2.工业遗址地向游憩场所转换的可行性分析

工业的进步促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结构的转变使得大量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建筑被闲置,由于工业用地遗存很多工业污染物,很难作为其他用地再次使用,在城市更新中显得格格不入。但这些工业遗址参与了当地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见证者。基于此,工业遗址改造的趋势势不可挡。

首先,工业遗址参与了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们是城市文脉进程的见证,反映了社会文明的阶段性。而现阶段游憩场所大多千篇一律,没有特色,长久的吸引力,那些文化含量高、具有标志性景观的场所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工业遗址地的文化内涵和标志建筑为向游憩场所转换提供了可能。其次,盲目拆毁工业废弃地,人们的记忆网格将不再完整丰富,城市文脉的连续性也必将遭到破坏,这对于复兴当地经济、文化的目的背道而驰。保留工业遗址也就是保留住了人们心中的历史印记和场地本身的文脉,当地人在这里土生土长,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的特殊的记忆和认识,将工业遗址地向游憩场所转换,是对地区文化和历史的重新认同和回归,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最后,工业废弃地因为存在工业污染遗留物,不易被重新利用,这就使他与城市分离开来,而将其改造成游憩场所不仅使其融入城市更新的步伐,而且顺应了新时代下城市绿地的政策,提供给市民良好的户外休闲空间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总之,城市更新中工业废弃地到游憩场所的景观更新与再利用,对于正在发展的城市来说,在与生态保护、历史文脉价值和经济活化方面相兼容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国内外设计经验探析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工业遗址的研究和关注,发展至今,相关的政策、机制、法规、研究与实施方法已经趋于完备。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领域也出现了众多的设计师和经典设计案例。比如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意大利都灵工业遗址改建公园、菲亚特灵格托工厂等。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公园改造之后与原功能紧密结合,将生态绿地紧紧融入工业场地内。整个公园利用原址内元素形成四个别具一格的景观层面,公园高低层次错落有致,最高层为贯穿公园内的高架步道,而且加强了各个市区间的联系,公园的底层为水景观层,设计改造将原有废水排放渠收集雨水,经处理后流入埃姆舍河,公园内第三个层面为园内错落有序的小路和桥梁,这些步行道就像园内的血液脉络,链接各个小功能区,区内小功能如同人的肌肉,填充丰富在小路旁,作为特色景观且功能各异的区域美不胜收。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改造开发了新的产业,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建和保护,解决了居住问题;水质进行净化和保护,恢复其自然更新能力。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世界上其他老旧工业区的更新和改造树立了典范。

我国对工业遗址改造的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城市工业遗址改造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景观设计案例,例如北京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51工业遗址园等。首钢位于北京市西郊的石景山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从景观设计的多种角度出发,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和利用首钢原厂地的工业遗产,建立一个现代景观设计与原场地工业风貌遗存相协调的工业遗址公园。公园从空间规划、景观流线、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设计改造,形成有体系、有组织的工业公园系统。首钢将工业生产使用的高炉、煤气罐、除尘塔等标志性工业设施进行保护保留和再次利用,一些工业建筑的内部也进行了改造加工,打造办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利用厂内原有的铁路做贯穿整个场地的游览路线,将空间内各个的小功能区串联起来。厂内原生长的植物进行保留,为了增加绿地面积和实现厂内的可持续生态修复,尽可能多的种植适宜的本土植物,在污染遗留物严重的地区强调物理、化学及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总体来说,北京首钢遗址公园的改造实践是我国工业遗址改造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对工业遗址地改造工作和工业遗址保护的认识及实践上取得了积极而长足的进步。但相关的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主要停留在对局部地块的重建和工业建筑的保护或再利用上,公园能否在具体的操作中真正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工业遗址的可持续的复兴,还有待时间检验。

三、昆明桥钢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1.项目概况

昆明桥钢历史悠久,是云南钢铁发展的鼻祖。2010年后,昆钢逐渐退出工业生产舞台,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以及所蕴含宝贵的历史价值可成为一片待开发的沃土。桥钢位于滇池之滨,北与安宁温泉相临,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离昆明城区15公里,离安宁市区5公里,距南部汽车站28公里,驾车约40分钟;距离昆明南火车站45公里,驾车约50分钟;距离地铁3号线5公里,驾车约10分钟;同时周边还有车和线和桥采公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基础服务设施比较完善。毗邻太平新区,紧靠杭瑞高速路,交通便利,是游客去往滇西旅游的必经之地。

项目基地的历史风貌建筑多以传统厂房为主,具备历史文化价值,大部分厂房保留完整结构,只有小部分厂房比较破败。一般建筑分为新建五层居民楼和传统两层居民楼,且质量较好。钢铁厂现状建筑以厂房和居民楼建筑为主,一层主要为基础设施服务为主;二到三层和四到五层居多,以居民楼为主。工业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面,居住区、生活办公类建筑主要分布在南面,极少部分分布在北面,主要是厂房宿舍。教育建筑主要包括幼儿园和小学,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厕所和电影院,建筑分布范围广,较为合理。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场地南侧,框架结构为主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场地内建筑结构单一,小部分为简易结构。

2.桥钢面临的问题

安宁市桥钢钢铁厂是集山地、坡地、平地、湖湾为一体的古村落,场地文化特征呈现出多样性,通过对昆明桥钢老厂房进行调研,设计时要对桥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

文化方面,青年一代受到国内文化冲击,逐渐丧失对本地文化的兴趣,导致本地传统文化的逐渐丢失。社会方面,本地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少量以种植,做小生意为生,丧失经济活力;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不仅影响了本地村貌,而且城市地带偏远地区,不能融合现代活力。建筑方面,建筑类型不一,几代人建筑形式有所演变。一代建筑:土木结构;二代建筑:砖混结构;三代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的演变、外来建筑形式的引入,如苏联式建筑等。绝大部分工厂已废弃,只有极少个工厂还在运作,工厂内遗留的工业污染物不易被重新利用;桥钢现状质量一般建筑以现存厂房建筑为主,质量较好建筑基本为新建现代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多以农村自建瓦房为主。景观方面,水土流失,植物的变化,自然生态景观的流失。入口处的水文资源也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没有完善的水源清理能力,水质较差,水体驳岸等的硬化,周边自然生长的植物很多已经被垃圾淹没,变得枯黄消瘦。场地内部交通不便,路网错杂,后山上道路黄土漫天,有伸手不见五指之状。基础设施老旧,打理不善。当地居民对历史厂房的保护意识不足,居民大量的违章改建,对整体场地美观造成破坏。

3.设计原则

在进行设计改造之前,对场地进行一些分析,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保护先行原则: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护,避免盲目拆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桥钢的工业文化优势。

第二,以人为本原则:做好居民的搬迁及生活意愿工作,争取做到让人人都支持改造的工作。把游客定位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放到第一位。

第三,突出特色原则:产业特色以文化产业为主,康体产业为辅;空间上遵循可识别性和舒适性原则;服务方面要争取了解到每位游客的需求并积极解决;突出景观的文化性和客观性。

第四,综合利用原则:山地树林,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保护其重要功能,削弱其次要功能。大力推崇使用本土材料,反应本土特色,适当控制预算。减少对原有土方的开挖,设计贴合场地地形。

4.设计策略

设计将老工业建筑保留并与城市的现代元素紧密结合,利用旧工业时代的实体,承载新时期的技术、文化和商业业态等梦想,形成聚文化传承与开发、科技运用交流与展示、个性商业价值挖掘与提升的平台,聚集人气,带动多样发展,最终形成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多产业互生共赢发展的文化旅游园区。设计元素提取采用齿轮元素,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在设计中齿轮元素能够起到突出设计主题;对景观起到连接各区域景观节点作用;对游客起到引导的作用。依据桥钢老厂房地势地貌结构及今后桥头村发展方向,对桥头村的功能结构进行分区:户外养生休闲区、文创基地、商业区、景观区、住宅区,各区特色鲜明。

户外养生休闲区作为桥钢北部的功能片区,以曲折起伏的山地为背景,打造桥钢户外养生基地,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形成桥钢近郊的修养目的地。规划后的后山区道路情况分为四条,分别是山地自行车道、慢跑道、步行道和木栈道,且这四条道路互不干涉。上山道路不走机动车,一切交通均用步行和山地自行车代替,不仅体现出了运动的真谛,又拉长了人在山上驻留的时间。考虑到自驾车的旅客上山游玩人流量较大时的情况,在后山脚下的酒店附近建立了地下停车场。步道的铺装大部分采用橡胶素材,慢跑道需要合适的道路,个别地方换用工业钢筋,在后山地形的起伏中可感受地形的快感。木栈道连接了两个工厂并穿过景观眺望台,使人在穿梭中感受不同的风景,观赏花海的全貌。栈道上的平台是可以作为野餐地点的休息平台,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增加了观赏体验的角度。文创基地作为桥钢中部的功能片区,历史悠久的工业厂房建筑分布较多,具有浓厚的工业气息,继承发展形成现代化文创基地,形成安宁地标性文创工业园区。商业区临近景观区的地方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场所和配套水景区美不胜收。商业街贯穿中心,链接后方办公区的运营。景观区山与水的相互映照,形成巨大的观景面,同时引导前进路线,在舒适的游览环境中深入场地。住宅区作为桥钢南部的功能片区,以三代人住宿的特色吸引游客。旅游与住宿合为一体,建筑以继承、保留和创新的理念打造桥钢独有的工业特色酒店。

四、结语

工业遗址改造为游憩场所的景观更新和再利用对复兴旧时代文体和活化场地经济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改造过程不仅仅只保留工业遗址景观,要让旧厂房焕发新的活力,利用工业遗址本身的文脉和历史价值的延续,保留人们心中的旧情怀和场所记忆,同时利用现代的景观更新手法和材料特性,符合人们当今的生活消费习惯,打造贴切生活又时尚繁华的现代景观,新旧景观之间的合理融合,设计出一个既有情怀又现代的场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