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传播视域下的中国书法术语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20

⊙邵咪咪[绍兴文理学院,绍兴 312000]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实用性、美学性,以及“书以载道”的文化属性。在当前全球发展趋势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对于增进世界了解中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中国书法术语翻译在中国书法国际化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传播工具”的作用。一种涵盖专业性、简洁性、清晰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书法术语翻译能够让海外群体更形象具体地了解书法作品内容、书法名家的情感性格、中国书法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从表层地欣赏书法转变为深层地读懂书法。

正因如此,笔者在探究中国书法术语翻译策略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中西语言的差异性、中西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书法术语的复杂性等方面,使得原文与译文尽可能对等,书法术语的内涵得到最大可能保留。

一、中国书法术语与中国文化

书法术语就是在中国书法专业领域中用来表述书法概念称谓的集合。中国书法术语包括字体、运笔方法、结构、技法,及书法工具等。中国书法术语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先秦书法到魏晋南北朝书法再至宋元明清书法,从甲骨文到行草书,中国书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相应地书法术语也随之发展。中国书法术语在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文化形成了一种难解难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能够在书法术语中找到中国文化的渊源,尤其以儒佛道三家为主的思想文化系统对中国书法术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佛学阐释了人与佛平等无差别的真理,而古代佛经传播主要载体是书法。书法大家们,学佛礼佛,广泛参与到书写佛经中。可以说,在中国书法的宝库中,众多的名碑名帖都与佛教相关。例如,柳公权书《金刚般若经》、张旭书《心经》、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等。在理论和实践上,书法家们把书法与禅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闲、雅、清、静、空、淡、远之深层境界与意韵。

道学是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一。道教中的“阴阳”思想表现了极为生动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在书法中渗透,派生了书法术语中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呼应、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正是通过对这些辩证关系的千变万化的精妙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成为精深的艺术。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与和谐的状态,即所谓“中和”。这个思想深刻指导了书法家对艺术准确性的追求,在创作中“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的书写章法。

二、文化、语言和书法术语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特定的语言是特定的族群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其长期社会文化发展和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中国书法术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部分中国文化意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因而,在书法术语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语言和文化两个因素。

(一)中西语言的差异性

中英两种语言体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各自所特有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言语调,以及措辞用句。英语重“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而中文重“意合”,注重句子内部逻辑联系。此差异性加深了书法术语的翻译难度。书法术语中有很多词汇的含义远远要比其表层意思更加丰富,如果按照原文直接翻译,则会曲解了原意。例如,在书法术语中有“落笔”一词,意为“运笔,笔初着纸”。若直译为“drop the brush”则会让人误解为“掉了笔”,这和原意相差甚远。

(二)中西文化的多样性

Nida对于翻译做了以下定义:“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s.”刘宓庆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中就提出,对于语际翻译,最关键的是译出文化意义。而中西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则对书法术语的翻译造成了文化层面的障碍。书法作品中,简单的黑色线条,白色的纸张,黑白二色却显得相得益彰,恰恰符合了中国文化中的墨色和白色的“阴阳相应”的道家思想。而在西方艺术中,多采用耀眼、奔放、流畅的色彩,把色彩的视觉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书法术语的复杂性

书法术语本身多而杂,单就一种字体就有不同种叫法。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楷书”,又可称之为“正书”“正楷”“真书。”不同的字体又有不同的书写规则:在行书的书写中要做到“减省连结”“收放伸缩”“疏密均豁”“开合向背”;篆书的书写却要求“线条流畅”“均衡对称”“疏密有致”。关于用笔的名目更是繁多,单以执笔法为例,则分为“双钩”“单钩”“回腕”“撮管”等。由此可见,要将书法术语系统地分类列表并准确翻译,难度属实之大。

三、中国书法术语的翻译策略

中国书法术语的翻译和其他学科翻译不同,它是一种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因此,要求译者不仅要了解术语的字面意思,还要挖掘其文化内涵。究其翻译目的,则是为了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并且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进程。

(一)直译和意译

翻译,要求译文既忠于原文,又表达清晰。在翻译过程中,时常运用到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所谓直译,就是保留原文的语言结构 形式,使得译文能够直接反映原文的意思。意译,需要译者在对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结构、语法等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最后用目标语言用合理的结构叙述出来,使得译文通俗易懂。在书法术语的翻译中,若能在英文中能够直接找到对等词汇或者其所代表的文化意象则较为简单,便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例如,在翻译书法家称谓的时候,“二王”“宋四家”可以简单地直接翻译 为“Wang Xizi and Wang Xianzhi”“Four Masters of Song Dynasty”。这些词意思简单,直译准确而简洁。若在翻译过程中,无法找寻到意思对等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用意译的方法。在翻译“九生法”时,我们不能直接翻译为“nine methods in the Chinese calligraphy”。因为“九生法”并不是指书写的九种方法,而是作书的九个良好的条件。因此,根据其内在含义,可将其译为“the nine kinds of preparation work for calligraphy”。直译和意译往往起着互补的作用,因此在书法术语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在尽可能保留术语本意的同时,也能够将术语本身的内涵以另外一种语言转达给西方读者。

(二)音译加注法

在书法术语翻译中,有很多词汇无法在英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语,以至于在译语中形成了语言上的空缺现象。在进行空缺性术语的翻译时可以采用音译法。现今已有很多术语已在英语中体现,并且已经被外国人熟知并接收。比如,我们时常提起的“阴”“阳”“气”音译为“Yin”“Yang”“Qi”。这些概念已深入西方文化,因此可以直接沿用其拼音。然而,音译法虽简单,但依然需要意识到,对于那些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而言,绝大多数书法术语的概念还是很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使用音译法的同时,应该对其进行加注。例如,在翻译五字执笔法中的“押”时,先用音译法翻译出该术语,再结合其本意,“押,按也,用食指贴住笔管外侧”,将其加注释译为“Jia:it refers to one mean of posture that your forefinger should touch the brush”。

(三)借用法

所谓借用法,即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能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方式,借用目标语中的词汇进行翻译的方法。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虽然属于两个不同艺术领域,但是在很多地方有着相似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意在笔前”术语时,自然而然会和西方绘画艺术进行比较,借用西方绘画艺术中词汇对“意”字进行翻译。在中国书法中,“意在笔前”要求书法家在作书之前,应考虑好字形大小、结构等,做到胸有成竹。在西方艺术中,“意”则要求艺术家们要考虑到颜色深浅、空间布局、线条结构等。因而,笔“意”是中西方艺术家主观精神的体现和情感的承载,体现了中西艺术家们在创作之前对于内心情感的自我调节以及审美取向。在表达“意”的运笔过程中,又体现了艺术家内心的真情实感、依托和希望。因此,在翻译“意在笔前”时,可借用西方艺术的一个流派“表现主义”的“Expressionism”专用名词用于该术语翻译,译为“have a strong sense of Expressionism before writing”。

(四)图文视频注释法

书法书籍中大多数都会涉及特定的书法图片,例如在介绍书体时,作者在讲解同时配图进行阐释,这种方法清楚明了。同样地,在翻译一些书法术语时,可以将译文和图片相结合,这样更能直观地传达书法术语的意思,达到翻译效果。比如,“提腕法”为腕法之一,意为“运笔作书时,肘着案而腕不着案”。翻译该词时,除了将其用英文译为“while writing,you should lean on the desk with your elbow not wrist”。同时,在旁附上一张“提腕”的演示图,这样更简单易懂。“逆入平出”作为用笔的术语之一,更为形象地传达了一种动态的书写方法,笔锋从相反方向逆锋着纸,随即转锋行笔,这一动作行云流水,英语直接翻译则无法直观传达其书写的动态感,因而运用视频方式来阐释,并在视频中做出相应译文标注,收到的翻译效果更佳。

(五)简化法

书法术语中包含了许多四字成语或者多字诗句,时常会用于表达书法创作时书法家的心境和体会。陶明君在《中国书法词典》一书中将该类书法术语归为书法创作类术语及书法灵感类术语。在翻译该类书法术语中,我们会发现这类术语用词生僻且句型复杂,但其表达的意思却能够简单领会。因而对于该类术语翻译,我们则需要化“难”为“简”,先理解中文所传达的深层含义,然后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对简单且意思相近的词,不用苛责对应的结构,而是清楚明了地传达本意即可。比如,在翻译“兴来一挥白纸尽”的书法创作灵感论术语时,可省去“一”“百”等虚词,则用更趋于平实等的语言和简单的句型将其译为“when moods come,he can continue to write as long as his paper hold out”。

四、结语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瑰宝,承载了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是整个中华文明史的缩影。中国书法艺术内涵庞大而复杂,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化、孕生了不同的书体和流派,蕴含了不同的书法技巧和书法理念,使得中国书法术语分类众多、内容各异、内涵丰富。对于书法术语的英译策略研究,有效的译文能够减轻因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扰,增加外国有人对于中国书法文化的理解与学习,进而促进中国书法国际化传播进程,最终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①崔尔平:《书法篆刻术语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4页。

② Nida,Euge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82.

③朱天曙:《中国书法的笔法生成与精神内涵初论》,《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第3期,第145页。

④ 吴卉:《中国书法术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533页。

⑤ 陶明君:《中国书论词典》,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331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