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析塔·托尔斯泰娅《野猫精》的互文性手法

时间:2024-05-20

⊙王 悦[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 100875]

试析塔·托尔斯泰娅《野猫精》的互文性手法

⊙王 悦[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 100875]

“互文性”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研究米哈伊尔·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时提出的,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文本策略,互文性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为人们在研究文本时提供了一个多元视角。《野猫精》是当今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塔吉亚娜·托尔斯泰娅于200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本文拟从作品主题、用典、语言特色等层面解析小说《野猫精》的互文性运用,以丰富对托尔斯泰娅后现代主义创作的研究。

互文性 后现代主义 野猫精

一、互文性概述

互文性也有人译作“文本间性”。作为一个重要批评概念,互文性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随即成为后现代、后结构批评的标识性术语。互文性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之间相互参照、彼此牵连的互文关系。“互文性”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研究米哈伊尔·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时提出的。在1966年刊登于《如是》杂志的名为《词语、对话、小说》的文章中克里斯蒂娃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术语。“任何文本的构成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作为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本质上是研究文本的形式和意义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因概念范围的宽泛和研究视角的差异,不同学者对其不免有很多误读。互文性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西方学者一般把互文性理论的根源追溯到索绪尔和巴赫金,认为正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对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语言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互文性理论既具有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上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又具有巴赫金文本理论的人类社会性和交际性,有着坚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一)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具体实体就是符号单位,符号是由所指(概念)和能指(音响形象)两个范畴所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索绪尔指出了语言符号的非指涉性和语言符号的差异性。语言符号的非指涉性是指语言符号并不能表达现实世界,而只是语言系统中的特定的含义,不是现实中的实物。而语言符号的差异性是指一个特定的能指不能传达其意义,只有在语言体系中产生的差异才能表达自身。索绪尔把语言看成一个由相互差异的符号构成的系统,将语言符号分成能指和所指两大部分,在符号整体中彼此呼应而又相互对立。索绪尔指出,概念并不存在初始意义,是由它与其他类似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决定而形成的。意义是由语言符号按照横组合和纵聚合顺序产生的,它本身并无意义。语言符号存在于系统内部,只有在与其他语言符号相区别时才产生意义,也就是说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其中各成分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索绪尔的符号学语言观促成了互文性概念的形成。

(二)巴赫金对话主义理论 克里斯蒂娃20世纪60年代从保加利亚移居法国,正因为向法国学界介绍巴赫金的复调、对话、狂欢和意识形态符号学理论而一举成名。对话思想是巴赫金的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巴赫金对世界的存在状态构成方式及创生过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复调”理论、对话原则和狂欢化等概念,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小说创作改变了传统小说中作者和主人公的意识、视野和声音的一种共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这种类似复调(多声部)音乐的小说结构使得众多独立声音混响并行,造成了文本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多重复合统一。巴赫金还进一步表明“复调小说”体现了“文学的狂欢化”。《词语、对话和小说》是克里斯蒂娃介绍巴赫金的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献,也是巴赫金思想首次正面介入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起点。可以说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理论及狂欢化理论对克里斯蒂娃的思想形成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克里斯蒂娃在该文中并没有完全根据巴赫金的思路进行客观介绍,而是在借鉴基础上对其诸多理论观点进行了改造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重新逻辑化的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理论——互文性理论,克里斯蒂娃通过“文本”概念把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语言分析纳入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析框架,据此,通过对巴赫金语言分析方法的改造克服了结构主义对历史和主体的忽视,实现了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转向,即实现了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超越。

(三)互文性的双向作用 互文性“处于文本的传统手法和现代理论的交叉点上”,其不同寻常之处就体现在它的双向作用上:一方面,从狭义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对互文性概念做精确的界定,使它成为研究修辞学、符号学和诗学等的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描述工具,用它说明各种文本的结构功能,并在方法上替代线性影响和渊源研究,这一方向的代表理论有热奈特的诗论和里法泰尔的新文体论,以及20世纪后半叶的俄罗斯语言学的“先例现象”等,即修辞学一级;另一方面是趋向于对互文性概念作宽泛的解释,即互文性可以变成一个批判性的武器,揭示众多文本中能指的自由嬉戏现象,进而突出意义的不确定性。

二、《野猫精》的互文性运用

《野猫精》是托尔斯泰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00年,《野猫精》首先刊登在俄罗斯《旗帜》杂志上,一经出版便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该书先后获得俄罗斯凯旋奖和图书奥斯卡奖并且获得了俄语布克奖提名,并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多国发行。托尔斯泰娅是俄罗斯后现代作家的代表人物。《野猫精》这部小说的写作凝聚了作家十五年的心血,而这十五年正值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执政,动荡、变革的历史现实在文学中被以独特的方式记录并反映。在这部讽刺小说中作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将幻想与现实、历史与现在、人世与猫世交融在一起,深刻地提示了俄罗斯在变革浪潮中的社会全景图,在这幅图景中作家极力展现了大爆炸后道德堕落、精神性丧失的变异人类,以一系列世界末日画面警世读者人性缺失、文化落后和不求甚解是俄罗斯人及整个俄罗斯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大敌人。《野猫精》极具艺术表现力,堪称俄罗斯当代小说领域中的优秀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娅运用了大量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尤其是互文性的运用,影射了当时俄罗斯社会中部分人因社会变革产生的反常心理状态。本文拟从作品主题、用典、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解析小说《野猫精》的互文性运用及其叙事功能。

(一)作品主题 后现代主义文学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在俄罗斯。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来源十分广泛的互文现象,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对互文性的广泛运用是一种有意识的“戏仿”,“创作者们通过互文关系的精心搭建,或从前文本中寻求精神滋养,或通过颠覆的办法来为当前文本中人的精神困境谋划出路”。《野猫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大爆炸”后两百年的莫斯科,灾难后整个国家退回到蛮荒时代,人们的社会道德和人文精神都极端退化。而《我们》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托尔斯泰娅的《野猫精》与扎米亚京的代表作《我们》在创作时间上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两部作品在主题上产生了互文关系:都秉承了19世纪以来俄罗斯文学的创作传统和社会责任,将文艺创作与历史事件紧密结合,将文学形象与时代思潮有机结合,对俄国知识分子形象与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丰富的后现代主义语言手段,在荒诞事件中折射出了真实的社会现实和思潮,从而引发人们的反思并为其未来敲响警钟。

(二)用典 互文性理论在后现代主义理论家那里得到了充分的接受和发展。后现代主义作家们利用讽刺、戏仿等手段对经典作品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在消解文学文化经典的同时重构俄罗斯的文化。在《野猫精》中托尔斯泰娅引用了大量经典名句、民间文学因素,是互文性手法运用的完美体现。

1.直接引用 如引用普希金的《冬天的道路》:

Ни огня,ни темной хаты,(没有灯火和昏暗的农舍)

Глушь и снег,навстречу мне(.只有白雪和茫茫荒原)

Только версты полосаты(只有代条纹的路标)

Попадаются одне!(迎面扑进我的眼帘!)

再如引用丘特切夫的《冬天这房客已经到期》:

Зима недаром злится-(难怪冬天发脾气)

Прошла ее пора(它的时辰已消逝)

Весна в окно стучится(春天正在敲窗户)

И гонит со двора.》(将院子晒得热乎乎)

3.民间文学因素 “На семи холмах лежит городок ФедорКузьмичск,авокруггородкаполянеобозримые,земли неведомые.На севере дремучие леса,бурелом,ветви переплелись и пройти не пускают,колючие кусты за порты цепляют,сучья шапку с головы рвут.В тех лесах,старые люди сказывают,живет кысь.Сидит она на темных ветвях и кричит так дико и жалобно:кы ысь! кы ысь! а видеть ее никто не может.Пойдет человек так вот в лес,а онаемунашею-то сзади:хоп! и хребтинузубами:хрусь! акогтем главную то жилочку нащупает и перервет,и весь разум из человека и выйдет.”(费多尔-库兹米奇斯克城坐落在七个小山丘上,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原野,神秘莫测的土地。北方是密林,林中尽是被狂风吹折的树木,树干交错,难以通行;带刺的灌木会钩住裤子,枯枝会从人头上扯下帽子。老人们说,有一只野猫精就住在这样的森林中。他蹲坐在黑糊糊的树枝上,粗野地、怨声怨气地叫喊:“咪—噢!咪—噢!”可是没人能看见他。若是有人走近森林,他就呼的一声从后面扑到他的脖子上,用锋利的牙齿咯吱一声咬下去,用爪子摸到动脉后抓断,被咬的人立马就变得神志不清了。)这段互文来源于民间口头创作。

对经典作家作品的引用展示出了托尔斯泰娅渊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至于在小说中随着情节需要而信手拈来,使历史的经典在她笔下的世界中无缝复现,同时也扩大了文本的文化空间,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而对经典作家作品的戏仿,则是使经典在夸张、变形的模仿中被消解、颠覆,这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和通俗性,体现出了语言的游戏意味,更是在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扩展了文本的意义空间,完善了作品的主题。

(三)语言特色

Силища! Бывало,ка-ак заору! Пузыри в окнах лопаются.А сколько я ржави зараз выпить мог! Бочку усаживал.А Бенедиктова матушка-она тут же сидела-губы поджала и говорит:А конкретную пользу вы из своей силы извлекали?Что-нибудь общественно полезное для коммуны сделали?Старик обиделся.”(“不过,或者只有我一个人,”他夸耀道,“近距离地看浑身长刺的鱼,还能全身而退,就像看你们一样。你们有什么了不起!……我可曾是勇士!大力士!那时候我的喊声嘹亮到震破了大海里的气泡!你们可知道我一口气能喝多少铁锈水!满满一桶啊。”而本尼迪克的老妈也坐在那儿,她抿了抿嘴唇说道:“您用这把力气做了什么具体而有益的事情呢?您为公社做了什么好事吗?”老头儿觉得受了侮辱。)我们看到了两套话语模式之间的冲突,这是民间话语与苏联官方话语的碰撞,两者的冲突不仅产生了富有张力的戏剧效果,还体现出了作家的真实用意:通过语体的杂糅打破传统小说对体裁的限制,让小说的意义空间更为宽广,解构苏联教条的官方文化和僵硬的意识形态,解构经典之于通俗、历史之于现在的优势地位,并呼吁多元的价值观取向。

三、结语

在小说《野猫精》中,托尔斯泰娅用纯熟的后现代艺术手法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针砭时弊,对人们发出重温俄罗斯传统文化和反思现状、预警未来的呼吁。而互文性手法的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从建构的角度来讲,互文性为修辞学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工具,也为读者提供了多元的文本研究的视角。从互文性角度对文本进行阐释,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所借用的部分在新的空间下如何融会贯通,又如何与作者创作的文本共存以达到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

[1]Толстая,ТН.Кысь.роман/ТН.Толстая.-М.Эксмо,2008.

[2]陈永国.互文性[J].外国文学,2003(1):75-81.

[3]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林化平,倪西军.互文性的语言学基础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1):30-33.

[5]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19-30.

[6]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王建刚.狂欢诗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作 者:王 悦,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修辞学、俄语语言文化学。__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