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花妖狐魅皆有心 鬼怪魍魉亦含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情感模式解读

时间:2024-05-20

⊙魏 佳[普洱学院中文系, 云南 普洱 665000]

花妖狐魅皆有心 鬼怪魍魉亦含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情感模式解读

⊙魏 佳[普洱学院中文系, 云南 普洱 665000]

本文选取了《聊斋志异》中具有代表性的《商三官》《青凤》《陆判》三篇作品进行分析,从亲情、爱情、友情三个角度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情感模式进行解读,以期对作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聊斋志异》 情感模式 价值探求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动机:“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可见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作家兴之所至的随意记录,更是他坎坷穷困的心灵之歌,他将自己的全部生命经验化作了笔下的花妖狐魅、鬼怪魍魉,使这些超越现实的形象与作品中的情感模式相得益彰,对生命的意义展开探求。本文选择了全书中最具典型性的三个作品,从亲情、爱情、友情三个维度对《聊斋志异》的情感模式进行分析阐述,试为作品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一、亲情:父爱如山、舍身复仇——烈性孝女商三官

诸葛城的商士禹因醉酒误言,触怒当地豪强被殴打致死,两个儿子诉讼无果,负屈回家,意图再次告状,商家无法通过正常的诉讼申冤昭雪,小女儿商三官面对家庭突如其来的灾难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一)知礼重情 商三官在父亲遇害之时刚好面临着人生新的开始——等待婆家迎亲。父亲被害,她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希望推迟婚期,她说:“焉有父尸未寒而行吉礼者?彼独无父母乎?”她没有抛下尸骨未寒的父亲、彷徨无助的家人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没有投入到另一种生活中与当下的痛苦一刀两断。

(二)冷静理智 当兄长们欲再次报官,希望通过公正的程序申诉家庭的灾难时,三官清醒地意识到“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天将为汝兄弟专生一阎罗包老耶?”洞悉世态的她已经不寄希望于清官平冤,从而选择了一种更为现实而理智的方式面对家中的灾难。

(三)大义慷慨 安葬了父亲之后,三官离家出走,投入了戏班,以伶人的身份伪装,在仇人大宴宾客之时混入其家,以自己的美貌迷惑仇敌并将其杀死后自杀。

故事结束后,读者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商三官替父报仇在黑暗的现实中是无奈之举,但她为何又要自杀?这正是蒲松龄创作深具洞察力的一点:这个勇敢、明智的女子,在父亲惨遭杀害后,对豪强一手遮天,百姓有冤难申,有仇难报的绝望处境已了然于胸。她明白,靠所谓的清官来洗清冤屈是不可能的,在没有正义和公平的世界她选择了一种悲壮的方式杀身成仁,自己承担了为家庭争取正义、公平的责任。同时,她当然也明白:在这样的现实中,尽管正义、公平是站在自己一方的,但最终等待她的必然是被损害被践踏!于是,三官选择了一种类似荆轲刺秦“壮士一去不复返”的道路。三官生命的消灭,不单是豪强欺压良善的恶果,更是权贵之间勾结舞弊,一手遮天的社会必然的体现。社会的不公葬送了一个女子的幸福、青春与生命,在她报仇申冤之后,总有一种让人心酸的情绪,消解了伸冤的畅快。

二、爱情:一见钟情、天长地久——可人狐女美青凤

(一)爱情是勇敢坦然的面对——至真至纯 耿去病的叔父家有一所老宅子常有怪异之事发生:房门能自动开合。主人惊怖之下移居他处。人去楼空的老宅子中便常传出欢声笑语。狂放不羁的耿去病在深夜一探究竟,他发现叔叔家俨然有一户世家大族居住在内,他们父母子女,高堂红烛共享天伦之乐。有儒冠而坐的父亲,有谈吐不俗倜傥风流的儿子,还有弱态生娇、秋波流慧、聪明过人的青凤。初次登场的耿去病展现了狂放不羁的个性,作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式两处落笔:一笔写其突入笑呼曰:“有不速之客一人来!”转而又写狐族之人忽见异类时则皆“群惊奔匿”。同一场景中的分笔叙述使得无论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都获得了审美的张力,令小说的节奏有了趣味性的跳动。素性豪爽的耿去病与长者谈笑风生,对狐族的光辉历史大加渲染,精彩之处长者请出了回避在内的女眷。青耿二人相见之后,眉目生情,于是耿去病情不自禁拍着桌子发出了爱的宣言:“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也!”江山和美人这两个小说艺术中似乎不可共存的矛盾考验着角色的生命信仰,而耿去病果断地选择了后者。当我们将这种选择放到中国古代小说中特别是明清小说这一鼎盛时期去考察的时候,就足以感到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金瓶梅》中的女性从未受到男性世界的正视与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讲,蒲松龄笔下的情感模式对前人的创作是一种超越。

(四)爱情是挺身相救的仁义——安危与共 青凤的表哥两年后向耿去病求救家族之难。耿去病假意说要青凤来求方可答应,还击了当年被责骂的难堪后,耿去病从莫三郎手中救下了黑狐。人狐之间的防备和猜忌终于烟消云散,狐族迁回故宅,耿去病的儿子交与狐族教养。

当我们将《青凤》与其后出现的“大旨谈情”的《红楼梦》主人公对情感的定位与选择相比较时,便很容易体味出这部作品卓越的文化品格。

三、友情:高义相交、面恶情真——鬼中英豪陆判官

(三)友情之奇:为人展现不一样的世界 当大多数描写友情的小说都还在讨论人性与权力、地位的冲突和抉择的时候,蒲松龄的视角已经越过众多陈规俗套,从人生意义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情感及其价值。

作家福楼拜说过:“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与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诚然,以世俗的标准来看,蒲松龄的一生没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但是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他通过对人性的剖析、人情的刻画、人生价值的探索和对人类最朴素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展现,成就了中国古代小说中声名卓著的作品《聊斋志异》。

①②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第276页。

[1]张友鹤整理.聊斋志异(会校会评会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黄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

作 者:魏佳,云南省普洱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及普洱本土文化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