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话份”与量子纠缠及大音希声——谈《红楼梦》七十四回的言语偏离和语言张力

时间:2024-05-20

⊙杜永青[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郑州 451400]

“话份”与量子纠缠及大音希声

——谈《红楼梦》七十四回的言语偏离和语言张力

⊙杜永青[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郑州 451400]

《红楼梦》七十四回讲的是由傻大姐拣了一个“五彩锦囊”,上面绘有春宫图,引起一场抄检大观园的风波。这回的语言设计策略是极为巧妙的,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王善保家的是一个奴才,但她却不识相,极力争取“话份”,结果是“自取其辱”。这一回的语言设计有现代物理学上的“量子纠缠”神奇效应,取得“说一现二”的效果,语言的潜在性能量发挥到了极致。作品又使用“逆势行文、反向行笔”的方法,写出激愤与无言的两种反抗方式,有“大音希声”的效果。

“话份”量子纠缠 说一现二 反向走笔 大音希声

一、“话份”不在言多

“话份”系指人类交往中说话的权利。在许多场合中,“话份”的多少决定了人的身份和地位。当代作家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中使用了这一术语。有时在场者“声音高”、说话多就意味着身份重要、地位高,但有的场合,也并非完全如此,情况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便写了一出争夺“话份”的悲喜剧。“傻大姐”在大观园“正往山石背后掏促织去,忽见一个五彩绣春囊,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相抱,一面是几个字。这痴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儿……”她送给了邢夫人,“邢夫人接过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并嘱咐傻大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由此引出了一次由王夫人决定的对大观园的大抄检。

这次大抄检的领队是王熙凤,队员有王善保家的、来喜家的等人组成。必须明白,这次大观园的抄检是个得罪人的差事。总领队王熙凤的“话份”最大,其他人等仅仅是随从,“话份”很小。但在抄检过程中,有一个不太本分、“话份”很小的人,却极力争取“话份”,想提高自己的身价,展示自己的才能,争取自己的地位,但事与愿违,其结果是“话份”多了,受辱也多了,“偷鸡不着蚀把米”,“自取其辱”,自作自受,此人便是王善保家的。王善保家的本是邢夫人的陪房,平日进大观园,“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件事来,以为得了把柄;又听了王夫人委托他,正碰在心坎上……”她本来是没有什么“话份”的,但是,此人却极力争取“话份”。一是她在主子面前极力诋毁有个性和叛逆性格的丫鬟晴雯。她先是揣摩主子的心思,想控制丫鬟们,她进谗道:“……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诰封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接着又具体指名道姓诋毁晴雯:“别的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是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的模样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本来她和晴雯都属于下层人物,同为贾府的仆人,只不过他是邢夫人的陪房。此时她却对同类投石下井,以致酿成后来晴雯病亡的惨剧。二是在抄检大观园时,她最积极,谗言最多。抄检潇湘馆时,她竟然连黛玉也不放过,幸亏有王熙凤为黛玉说话,黛玉才免受伤害。

王善保家的乌鸦嘴在探春院内说的混话,使她受辱最深。探春是什么人?大观园姑娘们心中的豪杰,连号称凤辣子的王熙凤都让她三分。此人聪明绝顶,言语尖刻,对王熙凤的一番议论,早就超出了因绣春囊抄检大观园从而整治家风的范围,预见大家族破败灭亡的必然历史命运:“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王熙凤对探春是满脸的笑。周瑞家的也早想离开探春这里了。偏偏这个王善保家的不识相,仗着是邢夫人的陪房,“他便要趁势作脸,固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的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这个争“话份”的女人,想不到探春如此刚烈,不给她脸面,她不但挨了探春一记响亮的耳光,而且还被探春骂得狗血喷头。在抄检迎春的房间时,在迎春的丫鬟司棋的箱子里抄出一双男人的棉袜、缎鞋、一个同心如意,以及情人潘又安给她的一封信。原来这司棋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儿,她逞强多嘴,想不到屎盆子扣到自己头上了。王善保家的“无处煞气”,只好打着自己的脸骂道:“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遭下孽来?说嘴打嘴,现世现极!”王善保家的之所以自取其辱,就在于她对自己的“话份”没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在其具体环境中的“话份”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主仆地位与长幼序齿。在主子面前,仆人的“话份”是极少的;在长辈面前,小辈的“话份”也是极少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话份”权利的分配极为微妙。讲话者有多大的“话份”,需审时度势,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能说。在这一回中最具有“话份”权威的当首推王熙凤。但王熙凤是个极聪明的人,她巧妙地利用“话份”,在每个姑娘房中的言语是滴水不漏的,极为得体。王善保家的极力争取“话份”,想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与脸面,但结果却与其初衷相悖。此时王善保家的遭际犹如一则寓言:小溪旁的青蛙大声吟唱,一条蛇蜿蜒前行,并不做声,但大声吟唱的青蛙却成了默然之蛇的腹中之物。由此看来,“话份”并不完全在于言多,而在于言适。

通过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二人在抄检大观园时的“话份”表现,活现出大观园的生活场景,写出了大观园中各色人等的性格以及等级森严的封建大贵族官僚之家的生活,并且预示了这个大家族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这回中作者通过奴才不守本分,极力争取“话份”而反使其受辱的情节来展示极为巧妙的语言设计策略,是《红楼梦》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标志之一。

二、量子纠缠之中的语言张力

量子纠缠是关于量子力学理论最著名的预测。量子纠缠就像传说中有“心电感应”的双胞胎,当一个粒子被操作而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粒子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如果两个粒子互相纠缠,即使相距遥远,它们还会在遥远的点之间出现神奇的互动关系。这个物理学上的量子纠缠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借来解释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设计艺术。作家对某一个人物进行叙述状写时,并没有涉及另一个人物,语言符码的表层能指虽然没有字面的显示,但是语言符码的深层所指自然而然地涉及另一个人物,犹如两个量子的纠缠。这种量子纠缠式的语言设计和运用,是一种大师级的语言巨匠才具有的能力,从而使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张力。

当对怡红院抄检完毕后,凤姐对王善保家的说:“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看来,凤姐和王善保家的共识是“凡亲戚免检”。但耐人寻味的是二人“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这个语言设计的妙处在于,使语言符码的能指与所指呈现量子纠缠状态,并且表层的清晰性和深层的模糊性相胶着。凤姐语言的表层清晰性是极为明确的,薛宝钗是亲戚:免检,它深层的模糊性在于林黛玉是不是亲戚。黛玉平时被认为是亲戚——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表妹,但此时却排除在外,她是“自家人”,应在抄检之列。黛玉的模糊性身份,语言符码的显层并没有明说,它是通过类似科技上的量子纠缠现象显示出来的。黛玉的身份在贾府内极为特殊,她是一个在爱的形式下被爱她的人们吞噬的人物。在这一回中,她的悲剧角色地位通过量子纠缠式的语言设计被暗示出来,说明作者在语言设计方面是一个巨匠,这样的设计技巧是一般的作者达不到的。

必须指出,文学创作中语言设计的巧妙就如量子纠缠现象,但两者却不可同等视之,一为文学创作中的语言设计,一为科学技术上的实践运用,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这里类似量子纠缠式的语言技巧,仅仅是表明作者语言运用的造诣臻于至境,并非是两者等同。

三、激愤与无言的两种反抗形式

这次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维护封建礼教和实行禁欲的虚伪操作,是侵犯人权的举措,必然会受到激烈的抵制与反抗。作者在这里的语言设计也是极为巧妙的:反抗最大的、抵制最烈的,却不是受害深的,而沉默无言的却是受害最深的。探春的愤激之词道出了封建大家族必然败落的历史命运,她还给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使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奴才颜面扫地。但从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探春在贾府并不是受害最深的人物。在这回中受迫害最深的当属司棋,但司棋这时却“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在抄检黛玉的潇湘馆时,黛玉没有说一句话,丫鬟紫鹃房中抄检出几件宝玉往日拿来的东西,紫鹃也仅仅解释了几句,便轻易过关了,这当然与凤姐的心计有关系。看来,作者在这里的语言设计策略是“逆势行文,反向走笔”。涉深者沉默无语,毫无惭愧之意,涉浅者却言词激烈。这种语言设计策略实属语言大师的顶端运用。涉案最深的无须高深申辩,无言的抗争或许是最感人的,也是最有力的。这种无声的抗争表现了她们对封建礼教的根本失望,既然根本失望了,还用高声吗?“大音希声”此之谓也。

这回中“逆势行文,反向走笔”的语言设计策略有一个特例,那便是晴雯:“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上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她还把王善保家的大骂一顿,使得王善保家的“又羞又气”。这里的叙述好像有违于“逆势行文,反向走笔”的设计策略。如果我们细读原文,就可以看到晴雯刚烈的性格。晴雯指着王善保家的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凤姐见晴雯说话锋利尖酸,心中甚喜。”对这次抄检大观园,原来王熙凤心中甚是不愿,只因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无事生非,使得王夫人大怒:“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为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的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语言,此刻也不敢说,只低头答应着。”王熙凤是一个行事泼辣、睚眦必报的人。她对王善保家的奴才逞强行事作风甚为不满,但她又是一个见风使舵之人,她的不满只能压在胸中。作者在这里的语言设计极为巧妙,晴雯的一番话,有一箭双雕之效,既写出晴雯的尖刻与刚烈,也写出凤姐的城府之深。在这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晴雯道出了王熙凤的心声,王熙凤成了“无言者”,她的“大音”成为“希声”。作者的语言设计运用之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王熙凤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

[3]李治翰.《红楼梦》之文学语言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9.

[4]曹诣珍.《红楼梦》语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述略[J].红楼梦学刊.2004(4).

[5]邸瑞平.《红楼梦》的语言魅力[J].红楼梦学刊,1982(4).

[6]孙爱玲.《红楼梦》对话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作 者:杜永青,文字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红楼梦》称谓语多维性研究”(立项编号:2017-ZZJH-286)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