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欧美女性文学中的“天使”与“妖妇”

时间:2024-05-20

⊙孟高旺[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



学林漫录

欧美女性文学中的“天使”与“妖妇”

⊙孟高旺[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

摘要:女性文学批评一直是研究女性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观点,生活在父权社会下的女性一直是备受大家关注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女性文学中的一些女性文学观念、女性写作权利等;其次,从女性人物形象“天使”系列与“妖妇”系列结合作品分别论述;最后,围绕在父权思想下,女性形象的“天使”与“妖妇”分别赋予怎样的思想进行论述。

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天使”系列“妖妇”系列人物分析

在欧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在文学的创作中女性形象都受到了父权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男性作家作品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都是与社会女性角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反映出这些男性表达自身对于女性性别歧视以及对于自我所处男权地位的一种肯定。

一、女性写作的空间

女性文学是女作家基于性别主体意识、性别视角表现的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是基于超性别意识、超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本文涉及关于女性文学的女性文学批评、女权写作观念就是基于女性文学观点而进行论述。

(一)女性文学概念

女权主义又称为女性主义,是社会生活活动中围绕女性的基本生活经历以及活动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研究女权主义的作家丽贝卡·韦斯特,她在1913年带有讽刺意味地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代表出或逆来顺受或妓女的观点,人们就说是女权主义者。”可见女权主义其核心就是提倡社会生活中男女之间的平等性,打破男权占主导女权属于从属地位的一种思想。“女权主义”一直没有人给出一个确定解释。1986年,有人对女权主义作了如下解释:“女权主义的确包含了关于女性的复杂概念,女权主义可以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思想,但是女权主义者却不能主张在影响妇女的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兴趣或著作权。因此,女权主义可以称为一个领域,但是它不能将妇女作为自己的领域。”

1938年创作于法兰西主义和日渐逼近的战争的阴影下的《三个基尼》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也许对任何“主义”都感到不安,所以坚决抵制这个字眼。她坚称任何词汇都无法准确概括这股“19世纪反抗父权”的力量。很显然伍尔夫这样表达是与早年同布卢姆斯伯里团体成员交往分不开的。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那些19世纪的妇女是你们这场运动的先锋。她们当时反抗父权制国家的暴政,正如你们时下反抗法西斯国家的暴政一样。”

(二)男女权利平等

对于女性独立权利以及男女平等权利的追求与宣传,著名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为其所认定的女性精神世界诉求的权利而呐喊,女性怎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独立以及独立处理各种事情,女性该怎样拥有独立的思想等内容都写到了其作品中,并且在其作品中还附上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虽然弗吉尼亚·伍尔夫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但是其一生都在不断地通过讲座、写作以及参加女性主义活动的形式来宣传自己对于女性运动的支持。在其作品中她不仅对那些男性作者所虚构的属于附属地位的女性角色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判,而且在实践写作的过程中以及在生活中与这些男性作者进行对抗,她抱着要解除男权至上的思想的信念,强烈而渴望地要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严重问题而奋斗终生。按照女性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婚姻、家庭、孩子这三者作为构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以围绕女性为中心而存在的,只有在生活中真正尊重女性的社会地位,肯定女性所存在的社会价值,女性平等才能在社会中获得男性的认可,这里所说的男女平等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平等。

(三)女性写作权利

在女性写作层面上,男性和女性也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在女性作家描写女性文学作品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女性写作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女性写作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与男性写作截然不同的一种“性别写作”,可以说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开始,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向以男性写作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作的挑战。妇女必须向妇女学习,这说明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创作的重要意义。

在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的社会注重女性淑女形象的塑造,严重阻碍了女性自由观点的表达。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这种淑女意识的熏陶和影响,但是在其内心深处有着强烈对社会生活状况表达自身观点的愿望,一方面是世俗社会的制约,另一方面是自我内心自由意志的膨胀,这就使得弗吉尼亚·伍尔夫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无法对自身那种复杂的思想状况进行表达,而且受相关习俗的影响,在当时社会习俗中女性就应该中规中矩地处于家庭之中,无论是思想、行动还是具体的言语表达都不能有独立的意志。况且当时的社会观念认为女人出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以在勃朗特姐妹写作的过程中,为了使得自己的文学作品能够顺利地被世人看到,她们只能使用男性化名对其作品进行署名。

二、“天使”与“妖妇”人物形象论述

男性写作作品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都是与社会女性角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是这些男性表达自身对于女性性别歧视以及对于自我所处男权地位的一种宣扬。吉尔伯特和格巴的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着重对男性作品中“天使”与“妖妇”这两种虚拟的形象进行了研究。

(一)“天使”与“妖妇”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天使”形象被描写为温柔、美丽、顺从、贞节、无知、无私的特点,像帕美拉、约娜等这些女性形象都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女性的善良美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妖妇”形象则被描写为淫荡、风骚、凶狠、多嘴、丑陋、自私的特点,如在美狄亚、乔德鲁斯等恶毒形象的描写过程中,都围绕着其内心狠毒、为人不善等特点进行展开。

(二)“天使”形象系列作品分析

受到传统世俗以及文学环境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那些淑女典型和完美天使承担了妻子、母亲或者是女儿的角色,但是永远都不是真正的女性自己,都只是男性功成名就的牺牲品和附属品而已。正如珀涅罗珀、安德洛玛刻、苔丝德梦娜、帕美拉、约娜、吉提与娜塔莎等女性代表。

在希腊神话作品中出现的珀涅罗珀这一女性形象,是欧美文学作品中天使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在生活中她放弃了对自我生活的选择,对作为女性的自我进行自我摧残和自我意识的放弃,完全依赖于丈夫的社会地位和成就,与其丈夫的那种追求自由生活、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珀涅罗珀那种对丈夫的无限期盼和等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自我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正是这份痴情的等待和依赖成就了一个对爱情忠贞、纯真善良的天使妇女的形象。

安德洛玛刻是悲剧《安德洛玛刻》的悲剧的主人公。在这部悲剧里,拉辛谴责那些物欲横流、丧失理性的贵族人物。安德洛玛刻同那些贵族们所不同的是她在感情层面和理性层面之间的认识是不相矛盾的。为了表达对死去丈夫的怀恋和忠贞,她选择不再婚嫁,并把她唯一的儿子作为自己最大的依赖。在这一人物形象中,安德洛玛刻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是强烈的,无可非议的。同时,她有高度的理性,当自己深爱的儿子就要被希腊人杀害时,为了挽回自己儿子的生命,她不得不舍弃自己一直视如生命的贞操。在与皮洛斯结婚的时候,为了给以后孩子提供安全有保障的生活,她要求皮洛斯宣誓从此以后把孩子当作他们自己的亲生孩子看待,最后他在皮洛斯宣誓后,看到自己儿子已经获得了皮洛斯的保证,于是选择了自杀,从而保住自己的贞洁。整部作品中,安德洛玛刻以其善良、勇敢和理性获得了观众最多的同情和赞赏。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不仅是爱情和人文理想被毁灭的悲剧,也是一部女性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在戏剧《奥赛罗》中刻画了一位深受父权思想影响,但却一直努力抗争着的女性——苔丝狄梦娜。苔丝狄梦娜年轻貌美,出身高贵,是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的独生女儿。她单纯善良,却最终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她把自己的生活全部寄托在丈夫身上。她总是称呼奥瑟罗“我的主”,“你的身子不舒服,我很懊恼”这些话语充分体现了她的屈从懦弱。苔丝狄梦娜与丈夫的关系就如同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一般,丈夫可以对自己如同家长对子女一样进行管教和惩罚。即使是到了苔丝狄梦娜生命的尽头,她也只会用泪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丈夫的顺从,而不是自我意识的表达,她的一生都在为丈夫的存在而活着。

小说《一生》讲述的是约娜对于幸福求而不得的一个故事。该作品中的主人公约娜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关心自己的善良父母。在修道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刚进入社会的约娜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正好遇到了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子爵于连,所以约娜对于连一见倾心。在两人恋爱三个月后,约娜自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于是两人就举行了婚礼,可是婚后没多久藏在虚伪面目下的于连就显示出了真面目:贪财好色、自私吝啬。当时他之所以接近约娜就是看重了约娜的家产和美貌。约娜心中那个一直崇拜依赖的好男人形象突然崩塌,约娜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自己对于爱情美好的期待瞬间完全幻灭,但是此时的约娜仍然希望于连可以尽到一份丈夫应尽的义务,对彼此之间的爱情保持忠诚,所以约娜一直忍气吞声地伺候着丈夫,但是就这样最卑微的希望在不久之后就破灭了,于连不仅在婚后不久强奸了约娜的侍女,致使其怀孕,而且在外还与多位情人偷情。于连在与伯爵夫人偷情时被愤怒的伯爵杀害,此时约娜不仅对自己一直希冀的爱情完全失去了信心,而且也不得不面对失去丈夫的悲痛,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孤独、无助的妇女只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儿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完全采用溺爱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抚养,在儿子长大之后不仅没有成为约娜的希望,而是整天与妓女、混混鬼混,想尽办法骗取约娜仅有的财产,此时的约娜只能变卖掉自己唯一的白羊山庄,在遭受到儿子不成器的打击之下,约娜对生活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和念想,孤独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约娜的一生完全就是寄托在丈夫和儿子这两个男人身上,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自我的计划,最终只能任由这两个男人摆布自己的生活。单纯善良的约娜只是想简单地得到婚姻的幸福,但是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一切且最终却落得如此悲剧的下场呢?在该作品中作者没有明确说明原因,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造成约娜不幸福的原因除了社会的因素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其自身的因素。当时社会中男权主义盛行,妇女的社会地位较低,男性即使在结婚之后仍然可以为所欲为。另一方面是约娜自己生性懦弱以及无自我意识,完全把自己生活存在的意义寄托在丈夫和儿子的身上,而没有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三)“妖妇”形象系列作品分析

在西方文学中作为天使人物形象的对立面——妖妇是自私、淫荡女人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代表如克吕泰墨斯忒拉王后、美狄亚、麦克白夫人、乔德鲁斯等。

作为社会牺牲品的美狄亚对于自己所做出的牺牲不甘心,她要让那些背叛了自己让自己无法幸福的人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方面他表现出来的坚决、果断在作品中是很容易发现的,但是与此同时又暴露了美狄亚的残忍。因此,美狄亚的“妖妇”形象首先在于她有一颗极强的报复心,并且手段残忍、凶暴。她为复仇做了极好的策划,在选择杀死对方所采用的手段中,美狄亚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方法才会使得对方更加痛苦,最后她选择使用毒药和巫术害死了国王。另外为了加倍折磨伊阿宋,美狄亚竟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这过程中她也有过短暂的犹豫,但立刻被复仇的心所湮灭:“无论如何,他们非死不可!既然要死,我生了他们,就可以把他们杀死。命运既然这样注定了,便无法逃避。”在整个复仇过程中,美狄亚表现得极为果断,伊阿宋来看望美狄亚,希望通过一种物质的补偿来弥补自己对美狄亚母子的欠缺,美狄亚果断地拒绝:“我用不着你的补偿,也不接受你什么东西,你不必送给我,因为‘一个坏人送的东西全没用处’。”直到伊阿宋最后乘车离去,美狄亚都没有一点悔过之心。

塑造美狄亚另外一面“妖妇”形象还在于她有对自己作为女人的无奈,更有与不公命运抗争的勇气。她自己曾说道:“女性最大的不幸就在于购买丈夫作为自己的主人。但是,如果不去购买丈夫,那又是更可悲的事。”她向天神问道:“啊,宙斯,为什么只给一种可靠的标记,让凡人来识别金子的真伪,却不在那肉体上打上烙印,来辨别人类的善恶?”可以看出当时女子对丈夫的依赖,可是当她为了丈夫抛弃所有的时候,丈夫却要去娶别国公主为妻,这引起了美狄亚极强的报复心,“在面对别的事情的时候,女人总是表现得胆小如鼠选择忍气吞声,但是在受到丈夫欺负的时候,女人的心会变得无比的狠毒”。于是她对伊阿宋进行了一系列报复。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悲剧小说《麦克白》主人公麦克白的妻子,在该作品中麦克白夫人是一个残忍、狠毒的妇女形象,展现出了人性中肮脏的一面,这种自私、恶毒的人性特点使得麦克白夫人最终造成了麦克白的悲剧。在麦克白夫人行凶之后,在面对质疑的时候,竟然能安然自若地说道:“我们的双手现在是同样的颜色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原来麦克白夫人的心地是善良的,是在帮助实现丈夫欲望的过程中逐渐被改变的,用自私、冷酷作为武器保障野心的实现,其表现构成了她丈夫野心的背后驱动力。

《哈姆雷特》中的乔德鲁斯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亲生母亲,故事刚开始哈姆雷特的父亲突然离世,在父亲去世不久之后原来的王后就与新国王结婚了,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引起朝中人们的议论,一些大臣认为乔德鲁斯轻率无情,居然嫁给了可憎卑鄙的克劳狄斯。这在莎士比亚时代被认为是“乱伦”的,因此,这两件事令他们怀疑新任国王克劳狄斯有先篡位后娶嫂的目的,通过卑鄙的手段害死了前任国王。乔德鲁斯被人认为是不守妇道的女人。

三、女性形象赋予父权思想论

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一直备受男性的歧视,在文学作品中必然不会有好的印象。因此,这两类女性形象或多或少的在男性作家心目中有他们自己的认识,是一种男权思想的延伸。通过以上男性作家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无论是天使还是妖妇的人物角色的塑造,都对真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曲解。

在父权思想主导的社会中,女性一直被作家认为是从附属于男性的“天使”或者同男性所抵抗的“妖妇”代言。

(一)“天使”是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期待、幻想

对于上文论述的珀涅罗珀等这类女性“天使”形象,虽然她们所处的国家、社会环境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些人物身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都是欧美文学中淑女模范的典型。因而在《阁楼上的疯女人》著作中,美国作家吉尔伯特和格巴提出,塑造这种天使形象的人物角色,是男性审美欲望得以表现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妇女权利的一种不尊重。这些作家塑造她们时都毋庸置疑的将珀涅罗珀等看成是男性生活中的牺牲品和社会附属品,是实现自身男权领导欲望的一种表达。

(二)“妖妇”对父权文化构成一种威胁、挑战

“妖妇”的形象与“天使”形象完全相反,希腊悲剧《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俄瑞斯忒亚》中的克吕泰墨斯忒拉王后这些所谓的“妖妇”们被男作家刻画出一副不肯顺从,不愿放弃自我,不恪守妇道的形象。例如,对处于英雄时代男权的阴影之下的美狄亚而言,女性被社会教条严格地束缚起来。爱与恨对于女性来说,是种绝对的奢侈品。尽管社会环境这样,但美狄亚为了伊阿宋放弃了公主高贵的身份,做了自己国家的叛徒,勇敢地去追求爱情。她不甘心被摆布、被压迫,也可以称得上是敢爱、思想自由的女性。冲破一切束缚,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美狄亚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做回了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女性。对于这类女性形象而言,在男性角度看来却是一种威胁与挑战。因为,这些“妖妇”被作家描写成了令常人所感觉到的厌恶和恐惧的女性形象,然而,在现代女性主义看来,这类女性形象实际上正是女性创造力对男性压抑的一种反抗形式。

四、结论

生活在20世纪初的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就已经感受到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从女权主义的观点来看,弗吉尼亚·伍尔夫反对流行文学对妇女的描述,作为女性作家的她更注重的是给予女性更多的思想,对其心灵深处的愿望进行表达和呐喊。所以她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女性权利的尊重以及怎样保障女性在社会中得到真正的平等。

参考文献:

[1][英]Walters.女权主义简史[M].朱刚、麻晓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英]简·弗里德曼.女权主义[M].雷艳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黄荃,曾剑平.近代英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嬗变[J].译林,2009(2).

[4]孙萍萍.精神病与伍尔夫的文学创作[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

[5]魏双霞.索尔·贝娄的厌女症情节在《赫索格》中的体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5).

[6]富华.活在名著中的女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7]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9]陈秀敏.古希腊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0][英]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11]李思静.海丝特天使与妖妇的和谐统一形象[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

[12]程锡麟.天使与魔鬼——谈《阁楼上的疯女人》[J].外国文学,2001(1).

[13]郑国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东南学术,2003(2).

[14]禹建湘.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作者:孟高旺,硕士,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英语课程文化差异教学研究”(GPA115004);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安徽省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发展研究”(SK2013A175);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布迪厄社会实践论视阈下翻译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SQRW0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