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名作欣赏》(上旬)2015 年总目录
【本期头条】(期·页)
写作资源的黄金时代/范小青(01·05)
剜掉影视剧中的烂苹果/曾庆瑞(02·05)
中华诗词的命脉及其经典化问题/李遇春(03·05)
经典:民族精神家园的当代守护/郭万金(04·05)
被历史淹没的另类绘画大师们/徐小斌(05·05)
中国需要鲁迅/王富仁(06·05)
历史转折中的性别主体建构困境
——重读张辛欣小说《我在哪儿错过了你》/董丽敏(07·05)叙述、存在与历史/刘 琼(08·05)
“诗圣”的意义/莫砺锋(09·05)
从《大学生》到《滨河街公寓》/蓝英年(10·05)
江南小温送人间/杨匡汉(11·05)
原点、要点与亮点
——***文艺座谈会讲话学习体会(节选)/ 白 烨(12·05)
【经典重读】(期·页)
百年来《诗经》研究的偏失/刘毓庆 张晨妍(01·09)
周作人散文代表作三篇/黄开发(01·13)
《诗经·关雎》解读/刘毓庆 夏展宏(02·11)
一曲悲怆的命运之歌——另读《岳阳楼记》/周宗奇(02·19)《诗经·葛覃》解读/刘毓庆 朱 晨(03·10)
《诗经·卷耳》:闺思诗之祖/刘毓庆 贾娟娟(04·15)
《论语》的读法及当代意义/刘毓庆(05·10)
托尔斯泰失误了——读《复活》臆说/徐志啸(05·18)
椿楸园读《论语》之《学而》篇(上)/刘毓庆 贾娟娟(06·12)
椿楸园读《论语》之《学而》篇(下)/刘毓庆 贾娟娟(07·11)
孙悟空本领的大小之谜
——《西游记》经典探秘之一/梁归智(07·15)
大存亡与民族文化选择的心路痛史
——《白鹿原》的文化之维与文学之统/夏 烈(08·10)
椿楸园读《论语》之《为政》(上)/刘毓庆贾娟娟(09·13)
天路历程之谜——《西游记》经典探秘之二/梁归智(09·19)
椿楸园读《论语》之《为政》(下)/刘毓庆贾娟娟(10·10)
心路历程之谜——《西游记》经典探秘之三/梁归智(10·16)
椿楸园读《论语》之《八佾》篇(上)/刘毓庆贾娟娟(11·10)
椿楸园读《论语》之《八佾》篇(下)/ 刘毓庆贾娟娟(12·11)
如何认识和欣赏《楚辞》/ 徐志啸(12·16)
先秦典籍新读:“新子学”专题
“新子学”理念提出的前后脉络/方 勇(01·17)
重建当代知识分子的“子学”精神/逄增玉(01·19)
“新子学”:如何与当代生活对接/葛红兵(01·21)
对“新子学”三个层面的思考/郜元宝(03·16)
“新子学”文化源流及其价值诉求/景国劲(03·18)
把恺撒的交给恺撒,把上帝的交给上帝/张 生(03·22)
【佳作赏析】(期·页)
在孤独中前行的高速夜行车
——绿原晚年诗作印象/吴思敬(01·33)
素描,最有力量——读雷达散文《黄河远上》/杨光祖(02·32)
正在消失的乡村/傅国涌(03·24)
暧昧的复调:析老舍小说《离婚》/杨联芬(03·27)
论台湾女作家赖钰婷《小地方》中的旅行书写 /徐丽超 王艳芳(03·33)
城市与乡村的缠绕——读吴克敬《油麻地》/段崇轩(04·26)
无人区的荒诞剧——读范小青《我在小区遇见谁》/贺绍俊(04·29)
日常生活中的光与影——新世纪文学中的魏微/孟繁华(05·28)
祝勇《旧宫殿》论/蒋 蓝(05·32)
血染的罪证——评刘荣书短篇小说《枪毙》/毕光明(05·40)1
934年:《独立评论》的乡村纪事/傅国涌(07·30)
拓展西部文学的新疆域——以秦岭的短篇小说《女人和狐狸的一
个上午》为例/邓 晖(07·36)
如何向古典章回小说致敬
——莫言《生死疲劳》本事略考/刘洪强(07·39)
彼岸与还乡——行走视野中的“包山底”/孙晓娅(09·36)
不可能的归途——评海飞长篇小说《回家》/徐 刚(09·42)
封锁于倾城之内
——对张爱玲小说《封锁》的五重分析/王晓平(10·32)
复活之难
——小说《人罪》及其忏悔意识/ 王达敏(12·28)
落入尘世的精灵
——论迟子建长篇小说《群山之巅》/ 刘传霞(12·32)
超越先锋文学的脾性
——漫谈刘慈欣及科幻文学/ 飞 氘 刘芳坤(12·38)
新世纪文学十五年·诗歌卷 主持人:何言宏
谈沈苇/何言宏 王东东 张光昕 方 岩(01·23)
有关十首诗的片断和碎语/沈 苇(01·29)
谈陈先发/何言宏 王东东 张光昕 何同彬(02·23)
创作谈/陈先发(02·28)
谈路也/何言宏 张立群 赵思运(04·19)
废墟之花——路也诗歌创作谈/路 也(04·24)
谈李少君/吴投文 何言宏 程一身 张德明(05·20)
李少君诗歌创作谈/李少君(05·25)
谈朵渔/张立群 刘 波 何言宏(06·17)
保罗·乌切洛的钟/朵 渔(06·22)
谈杨键/傅元峰 何言宏 卢 倩 高思雅(07·22)
无隔的文明/杨 键(07·28)
谈雷平阳/张德明 何言宏 方 岩 翟月琴(09·26)
奔跑中呼喊/雷平阳(09·35)
谈胡弦/耿占春 罗振亚 蒋登科 何言宏(10·23)
诗歌创作谈/胡 弦(10·30)
谈郑小琼/王宇平 何言宏 冯 妮 王大可(11·15)
诗歌创作谈/郑小琼(11·21)
谈潇潇/ 罗振亚 张清华 敬文东 何言宏(12·19)
潇潇创作谈/ 潇 潇(12·26)
【域外文苑】(期·页)
哈姆雷特:“延宕”,还是“等待”,问题所在(上)/傅光明(01·43)
哈姆雷特:“延宕”,还是“等待”,问题所在(下)/傅光明(02·44)
男版“灰姑娘”故事的变调咏叹
——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张俊萍(02·49)
改写童话:翻转的风月宝鉴——安妮·塞克斯顿的《白雪公主和
七个小矮人》赏析/郭 一(02·52)
走向生命和谐的伊甸园
——读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顾梅珑(03·46)
在“偶然”与“悲剧”之间——读迪伦马特《抛锚》/孙海燕(03·49)
特拉普斯为何而死——《抛锚》细读/罗雅琳(03·52)
俄罗斯人灵魂的生动剪影
——重读高尔基的《日记片断·回忆录》/汪介之(06·34)
牧歌式家园:《瓦尔登湖》的空间性书写/孙霄(07·54)
回到主观:诗性的战争叙事
——肖洛霍夫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重读/毕光明(10·46)
母爱的力量与人性的魅力
——读高尔基的《母亲》/董 晓(12·49)
自由与孤独的相互缠绕
——理解萨冈《左眼皮》的一种方式/ 何 瑛(12·52)
幸福的假面
——读萨冈小说集《孤独的池塘》三篇/ 刘欣玥(12·55)
重估俄苏文学
尊严之光闪耀在讽刺的利剑上
——解读曼德施塔姆的一首诗/李建军(01·37)
一时的文学与永恒的文学
——应该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建军(02·36)
用伟大的经验矫正自己时代的文学
——论帕乌斯托夫斯基与他的《金蔷薇》/李建军(03·36)
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
——论作为教训的日丹诺夫主义/李建军(04·31)
早春时节的一场暴风雪
——论“解冻文学”语境下的赫鲁晓夫主义/李建军(05·42)停滞时代的平庸与废坏
——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文学状况/李建军(06·24)
浅蓝的色调与鸽子的温柔
——论左琴科和他的小说/李建军(07·43)
革命文学的“革命代数学”
——托洛茨基文学思想批判(上)/李建军(09·46)
革命文学的“革命代数学”
——托洛茨基文学思想批判(下)/李建军(10·37)
血床上绽放的乌托邦之花
——论《怎么办?》/李建军(11·24)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论普列汉诺夫的美学理念与文学批评(上)/李建军(12·42)
日本侵华文学研究
“亚细亚主义”“大东亚主义”及其御用文学/王向远(09·53)
日军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活动及“宣抚文学”/王向远(11·32)
【潜思探微】(期·页)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一)/李剑锋(01·53)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二)/李剑锋(02·57)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三)/李剑锋(03·55)
神话的过去性与当代性
——以《人间——重述白蛇传》为例/申霞艳(03·60)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四)/李剑锋(04·41)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五)/李剑锋(05·53)
理性社会的回归
——庄子“气化论”与尼采“权力意志”说的反思/王小宁(05·58)以纯文学的态度写武侠小说
——以徐皓峰的小说创作为例/龙 会 周志雄(05·61)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六)/李剑锋(07·57)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文学史地位的定位过程/高 媛(07·61)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七)/李剑锋(09·62)
理想主义者的文学浩歌
——《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上)/延娟芹(10·51)
理想主义者的文学浩歌
——《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下)/延娟芹(11·39)
“新字号”小说的潮起潮落
——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一个侧面观察/段崇轩(11·42)
博士论坛
民国中央大学师生的文学生活/沈卫威(01·56)
教会大学的新文学课程及演讲/汤志辉(01·61)
知识·观念·情怀
——傅斯年关于北京大学哲学学科的思考/朱洪涛(01·66)
西南联大对白话新文学的坚守和开拓
——以《国文月刊》为中心的考察/明飞龙(01·71)
空间与市场:网游小说制造学/邓 剑(02·61)
梦想的延伸与背叛
——新媒介时代网络游戏与文学的关系/刘 剑(02·65)
知青一代的“跨界”体验与文学史散影/刘芳坤(03·64)
莫言“文革”书写中的权力、性和怨恨/李杰俊(03·68)
文化研究:“文革”文学研究的一种思路/魏建亮(03·72)
新媒体与裂变的文学场/彭超(04·43)
技术意识形态、后人类主义与文学的未来/贾 嘉(04·47)
双城故事与现实一种
——浅谈韩寒小说的电影改编/陈欣瑶(04·51)
本刊“博士论坛”栏目2015年征稿启事(二)(04·55)
恶性“硬写”与谋生化科研/周显波(05·68)
感性阅读,理性研究/王晓云(05·72)
公共性的缺失:“抒情传统”背后的浪漫主义美学反思 /苏 岩(06·40)
喧嚣和沉静的冰火两重天
——论新世纪中国公共领域与文学公共性/江 涛(06·44)
文学公共性问题研究——一个简短的观察/李建立(06·48)
“30年代文学”时期的茅盾与普列汉诺夫/张 琼(07·66)
路与出路——中俄文学中的“为人生”/王静静(07·70)
试论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与俄苏文学的关系
——以《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为例/刘阳扬(07·74)
当代人文学者的使命/袁 朗(10·55)
谈人文学者的当代使命及相关问题军
——兼与刘教授商榷/刘玉梅(10·58)
书生报国成何计
——人文学者当代使命之我见/张德恒(10·60)
新文化运动百年文学小辑
《〈刍议〉再议》之刍议/ 蔡润田(12·58)
直面批判,正本清源
——再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辩护/ 商昌宝(12·61)
沐浴精神的日出
——回望百年新文化运动/ 王雪瑛(12·70)
【文坛纵横】(期·页)
论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李国平 白军芳(12·78)
作家在线
萤火虫的故事/韩少功(01·75)
荒诞与温情——范小青访谈/范小青 吴 言(01·77)
我们所不知道的乡愁
——范小青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王村》浅析/吴 言(01·84)
蜀山夜雨(上)/钟 鸣 曹梦琰 等(03·75)
蜀山夜雨(下)/钟 鸣 曹梦琰 等(04·57)
七十一个词——《三个三重奏》创作札记/宁 肯(05·74)
现实比小说更丰富——阎连科访谈/阎连科 艾 翔(06·51)
《受活》:逼视乌托邦神话的眼神/艾 翔(06·57)
在历史的回声中介入现实
——商昌宝、秦岭对话录/秦 岭 商昌宝(11·50)
让思想的犁铧进入现实大地
——秦岭乡村题材小说分析/张 慎(11·55)
网文观察与新媒体 主持人:邵燕君
作品筛选与大神战略:“起点模式”发展探究/王恺文(01·87)
“创世无大神”:腾讯文学的忧虑/王玉玊(01·91)
决战“小白文”之巅/王恺文(01·92)
漫漫升级路——《妖店》签约、上架记/尚晓茜(01·93)
初写者该如何写网文
——千幻冰云做客北大网文课堂/邵燕君 千幻冰云等(02·70)
媒介革命视野下的网络文学/邵燕君(02·76)
“起点”:挣扎着走向终点(03·83)
——起点中文网2014年度报告/李 强(03·64)
“粉丝”变“用户”:腾讯文学的“泛娱乐战略”
——“腾讯文学”2014年度报告/王玉玊(03·86)
“百度”登场
——“百度文学”2014年度报告/王恺文(03·89)
“后净网时代”的“晋江”/高寒凝(04·64)
《金牌助理》:“后净网时代”的“娱乐圈文”/肖映萱(04·66)
《浮色》:创新的背后/元 非(04·68)
《御膳人家》:一个“吃货”统治世界的故事/肖映萱(04·68)
《归来》:回家的诱惑/叶栩乔(04·69)
《遇蛇》:遇见虐点/肖映萱(05·82)
《木兰无长兄》:论女英雄的存在方式/叶栩乔(05·84)
《宫斗不如养条狗》:“渣男”变“忠犬”的进化之旅/贺璞薇(05·86)
《我觉得,我室友,喜欢我》:爱上直播帖/谌 幸(05·87)
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邵燕君(06·63)
拒斥、融入与抽离
——网络时代:我的“部落化”生活/李天豪(06·66)
我是女王也是女仆
——网络时代:我的“部落化”生活/朱 航(06·68)
那些偷偷读网文的孩子,他们长大了
——《男频周报》发刊词/吉云飞(07·79)
“全民阅读”是否剑指“初心”/王恺文(07·81)
吴文辉吃不到的IP,可能被马云吃到?/李 强(07·83)
文学网站吃不到网文IP/吉云飞(07·85)
全世界的姑娘们,你们都没有错
——《女频周报》创刊词/高寒凝(09·74)
晋江文学城冰心站长驾到/肖映萱(09·76)
冰心、管三与北大师生交流要点(09·78)
探索网文的新可能
——血酬做客北大网文课堂(10·69)
少年,不来玩一发“养成”吗?
——《原创周报》发刊词/叶栩乔(10·74)
中国网络作家生存状态报告 /肖映萱 叶栩乔 朱 航 李天豪(11·60)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形态——关于网络文学的对话 /邵燕君 周志雄 庄 庸 赵 斌(12·83)
区域文学
移民与本土的交融激荡:海南文学地域性的再生成 /姜 岚(02·78)
左手“主义”,右手“问题”——“天涯”体与韩少功创作关系初探 /廖述务 单正平(02·81)
抵抗精神沦陷
——论海南本土作家崽崽、林森的小说创作/王瑞瑞(02·86)
当前宁夏中短篇小说叙事新观察/牛学智(04·71)
文化守成中的宁夏长篇小说/许 峰(04·75)
宁夏文学批评的历时性观照/赵炳鑫(04·78)
新世纪十年宁夏散文/薛青峰(04·81)
新世纪以来宁夏诗歌创作简论/倪万军(04·85)
简练、优雅与地方性——论张庆国的小说语言/周明全(06·70)
一种有厚重感和方向感的写作
——读范稳长篇《吾血吾土》/陈 林(06·74)
在一个文明的背面摆渡——析雷平阳诗集《基诺山》的文化批判
和行为选择/蔡 丽(06·77)
风格的洗礼/方 婷(06·80)
区域文学的形、神、魂/傅书华(09·82)
湖北文学的两个传统
——刘醒龙的小说和他的《芳草》/李遇春(09·85)
江山之助与冠楚人文:新时期鄂东文学巡礼/汤天勇(09·90)
在坚守中寻求突破
——新世纪湖北青年作家小说创作一瞥/蔡家园(10·75)
新世纪湖北新诗略览/荣光启(10·79)
文坛纪事
“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及其他/陈骏涛 陈 墨(09·68)
主编“跨世纪文丛”及其他/陈骏涛 陈 墨(10·64)
关于主编“红辣椒女性文丛”/陈骏涛 陈 墨(12·74)
【80后现场】(期·页)
经血喷涌像穿越太阳的蝙蝠
——读郑小琼《蝙蝠》/陈仲义(02·89)
“80后”小说创作的新特征与局限性/马明高(02·91)
谁的青春不迷惘/王宏图(03·92)
底层经验:内心的惊恐和战栗
——读阿斐《众口铄金》/陈仲义(03·93)
欲望的自我清理——读唐不遇《梦频仍》/陈仲义(04·89)
郑小驴的生命诗学/刘长华04·91)
灵气,穿梭针眼的舞姿
——读水晶珠链的《失眠》/陈仲义(05·95)
茶茶的童话幻境与她的成人尾巴
——兼论儿童文学文体问题/丛治辰(09·95)
“80 后”批评家群体展示的方法与意义——论周明全《“80 后”
批评家的枪和玫瑰》及其他/陈进武(12·92)
“80后:文学新青年”专号回应(二)
“80后”:超越被命名/陈晓明
代群意识的辩证/何言宏
谈谈几个“80后”的文学人 /老 村
“80后”:多样的讲述和不确定的未来
——以双雪涛的短篇小说《大师》和《长眠》为例 /孟繁华
点评“80后”作家/徐 妍
青年美学关键词 主持人:金理
“吊丝”:吊丝现象与当下中国文化/张慧瑜(01·95)
治愈系:“孩童化”“去历史”与治愈的无效/曾于里(03·95)
小清新:失败者的飞翔/行 超(05·89)
腐女:“男色”消费时代与女孩们的乌托邦/张婧易(07·87)
“剩女”:符号建构的现实/孙婷婷(09·84)
“80后”:一个人的经典 主持人:周明全
周氏兄弟/胡竹峰(02·95)
一个人的阅读史/马金莲(04·98)
若泽·萨拉马戈《双生》:小说的“反常识”和“常识”/林培源(06·84)
【语文讲堂】(期·页)
课堂里的《致橡树》/张克中(01·114)
原型批评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举隅/张爱明(02·104)
跳出文本 回归真实
——再教《记念刘和珍君》/赵成昌(03·102)
小说的读法与教法漫谈
——以《祝福》教学为中心/倪文尖(05·97)
两位父亲的不同以及刘氏父亲的样本意义——刘鸿伏《父亲》和
朱自清《背影》比较阅读/黄厚江(05·105)
语言、文化、文体:
多重视角下的外国小说教学方向摭谈/俞米微屈伟忠(06·101)
人文康桥:挽留诗人灵魂的家园
——徐志摩《再别康桥》内涵补释/孙仁歌(07·110)
透视复杂人性呼唤人性之光——基于文艺学视角《我的叔叔于勒》
的文本解读/李 敏 端木春晓(09·95)
写作即行动
——苇岸与非暴力思想/蔡朝阳(10·100)
在“历史语境”中求真实
——与赵成昌老师商榷/姚敏勇(10·104)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11·78)
人格的分裂与弥合——苏轼《前赤壁赋》新解/李安全(11·83)
何人能 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新解/吴礼明(11·85)
以三维价值观理解人类共同体经验
——与孙绍振先生商榷/苏祖祥(12·97)
意义与结构的重新梳理
——鲁迅《阿Q 正传》的文学社会学批评/吴礼明(12·101)
一个“排”字见贫穷?/温锁林(12·106)
中学语文教材:批评与建构
作者意图的删除和文本价值的流失
——以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为例/陈寿江(01·108)
高考语文测试别糟蹋了文学精品
——评课标卷对短篇小说《鞋》的删改/杨先武(02·107)
“立人”的散文教材文本
——推荐孙犁的《记邹明》/张占杰(03·106)
课后练习:应凸显“学”的正确导向——以《品质》《老王》课后“文本研习”题为例/沈坤林 奚素文(04·104)
批判意识、人文关怀及知识分子的良心
——推荐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入选高中课本/张子轩(05·110)
教材也不可“任性”
——对周国平《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几点思考/向长伟(06·105)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选作课文的构想/陈寿江(07·104)
建构高中史传类读本的编写体例/宋为烜(09·109)
【她视界】(期·页)
自然、情爱、性爱的女性体验与精神感悟
——“冰花现象”的文化思考/林 楠(06·87)
吕红:生命之本,蝴蝶裂变,文学之质/宋晓英(06·91)
《妈阁是座城》:自由与救赎的双重唱/管 季(06·94)
男权视域下的女性挣扎与生存
——评池莉《来来往往》/王艳玲(07·92)
潘金莲形象的现代女性书写
——读李碧华小说《潘金莲之前生今世》/赵秀媛(07·95)
社会转型期新女性的身份认同
——读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吴群涛 向 林(07·99)
舒芜的性别文化批评/李 玲(09·98)
女性主体的失落
——阎真小说的性别意识解析/赵树勤 杨杰蛟(09·105)
我眼里就是这样的炉火
——迟子建访谈/迟子建 刘传霞(10·89)
《群山之巅》:神性隐于凡俗/郭 力(10·93)
迟子建的生态女性观/郭淑梅(10·96)
华裔女性精神生命的花朵——解读旅美女作家江岚的新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王红旗(11·68)
《角色无界》:自然生态到精神生态的生命秩序/田 泥(11·72)
【艺术广角】(期·页)
齐白石的推陈出新/聂鑫森(01·116)
跳出三界外,返顾五行中——评卞国强的画/卞毓方(01·119)齐白石的乡土梦/聂鑫森(02·111)
书画也有气节/介子平(02·113)
走出现代——关于艺术的思考/高润喜(02·116)
齐白石的治印与书法/聂鑫森(03·110)
昨天的太阳依然温暖——亢佐田绘画赏析/孙以煜(03·113)
风雅绝美天上曲——经典昆曲《玉簪记》赏析/安裴智(04·123)
太行承担悲壮/翟 墨(04·128)
林鹏草书的当下意义/许宏泉(05·113)
取法纵横书无媚态/介子平(06·109)
一笔一画费长吟/韩 羽 王东声(06·110)
国产小成本电影崛起的现象分析/王 锋(07·114)
一个独特的艺术家/杜大恺(07·119)
老颜,绘画过程很自在/戴士和(07·120)
他的画非常可爱,很有个性——也说颜新元/曹 力(07·121)
从“走新”到“走心”
——从《走进大戏台》2015年改版说开来/张明芳(09·116)
诗意的栖息/丁 荭(09·120)
今天再说“文艺批评是科学”(上)/曾庆瑞(10·111)
一家人画画,蛮好/颜新元(10·117)
今天再说“文艺批评是科学”(下)/曾庆瑞(11·91)
历史良知与中国电视剧反法西斯叙事的演变/陈友军(11·98)
把爱情升华为信仰——从《陆犯焉识》到《归来》/沈红芳(11·102)
大河雄魂丝路神境
——苗重安山水画的史诗感与殿堂气/薛永年(11·105)
体制中的阅读、倾听与书写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自由”主题/张一玮(12·108)
当前热播剧对女性受众的负向影响/宋新军(12·114)
中西绘画比较(外一篇)/杨福音(12·119)
2015年春晚专题
我们吐槽的岂止是春晚(04·108)
吐槽春晚的热情/邵燕君(04·108)
吐槽拯救春晚/薛 静(04·109)
“食之无味”的春晚/阎鼓润(04·110)
推“共识”不如找乐子/王恺文(04·112)
你抢红包了吗/刘婧婷(04·113)
我们的目标是理性吐槽/田 未(04·114)
被玩坏的“女汉子”/李天豪(04·115)
羊年春晚的“失落”(04·116)
如何“看”春晚/赵 勇(04·116)
进退失据的新闻化春晚/徐晓军(04·117)
喜剧的忧伤,公义的瓦解
——从语言类节目看春晚的倒掉/李 莎(04·119)
春晚真的在羞辱女性吗/李梦馨(04·121)
【百家茶座】(期·页)
顺溜与啰唆——张中行的难题/启 之(01·128)
从范成大田园诗品吴地民俗文化/王敏杰(01·131)
不明快与“兜圈子”——再谈张中行/启 之(02·124)
玛丽王后:红颜断头谁之罪/陈为人(03·120)
张中行的议论文——以《有关史识的闲话》为例/启 之(03·130)
语言与文风——张中行为什么这样红/启 之(04·130)
道成肉身——关于小说内容的一些思考/邹 均(04·134)
历史观、方法论与艺术表达
——读李骏虎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杜学文(05·121)
苏州匠门的文学描述/徐 静(05·129)
茅盾与上海
——2014年7月5日在上海图书馆的讲演/杨 扬(06·123)
绵山宝树自婆娑
——读岳鸿举《处园吟稿》《处园文稿》/毛守仁(07·130)
顾准为什么要探究西方制度/王三义(07·132)
夜读北岛/陈瑞琳(09·127)
把生活放在自由的前面——也谈陈铨/张 生(10·119)
明清小说禁书几种:欲望、感官和艺术想象/尔 雅(11·107)
诗读苏州胥门/徐 静(11·116)
乘着歌声的翅膀:乐府在汉代的传播/赵明正(11·119)
文学如何重返现实
——从“梁庄”到“吴镇”/梁 鸿(12·125)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知识分子坚守
——谈杨剑龙的小说创作/皮雅君(12·132)
学人读书自述
文学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莫砺锋(01·121)
假如我有九条命(上)/古远清(02·118)
假如我有九条命(下)/古远清(03·115)
我的阅读经历(上)/梁 衡(05·116)
我的阅读经历(中)/梁 衡(06·119)
我的阅读经历(下)/梁 衡(07·122)
读书绕远,思想抄近/林 鹏 张勇耀(09·122)
“新鲜的第一眼”:关于阅读的记忆/金 理(09·124)
从狄更斯到王小波/黄 平(11·112)
一份第三人称的读书自述/张定浩(12·121)
【读书论道】(期·页)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十二)(01·135)
值得一读的散文五十九篇(一)/祝 勇(01·137)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十三)(02·127)
值得一读的散文五十九篇(二)/祝 勇(02·128)
“文明”的唯一性——《虚构的古希腊文明》序言/林 鹏(02·134)
陈为人《行走西欧》序/丁 东(02·138)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十四)(03·134)
值得一读的散文五十九篇(三)/祝 勇(03·135)
碎片化阅读:或可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之一 /王艳玲(03·140)
《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十五)(04·137)
陆梅读书散记/陆 梅(04·138)
七种散文书后/陈东东(05·132)
革命的农村与人情的农村
——韩少功《山南水北》读后/彭明伟(05·139)
诗歌序言/敬文东(06·130)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评介/王 伟(06·138)
书过眼/弋 舟(07·138)
论古希腊的原始性质
——读董并生新书《虚构的古希腊文明》(上)/诸玄识(10·127)
山西文学“新引擎”特辑
走出“围城”/段崇轩(09·130)
权力、资本与乡村失陷
——韩思中中短篇小说论/王春林(09·133)
从太行到世界——刘慈欣印象/吴 言(09·135)
纸上的迁徙/李金山(09·138)
丰满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显影
——闫文盛创作絮谈/白 杰(09·141)
生命的局限及其意义——读杨遥的小说/杜学文(10·130)
城·乡·史——李骏虎的小说世界/阎秋霞(10·133)
乡村经验与精神困境
——从《拜年》谈李来兵的小说/何亦聪(10·136)
作为“亲历者”与“局外人”的叙事
——论张乐朋小说/廖高会(10·138)
虚无抑或无力——手指小说论/许孟陶(10·141)
论古希腊的原始性质
——读董并生新书《虚构的古希腊文明》(下)/诸玄识(11·123)
文学葛水平/傅书华(11·128)
苦涩而温情的底层书写
——评陈年的煤矿写真小说/侯文宜(11·131)
知悉黑暗向往光明——李燕蓉创作小议/赵春秀(11·134)
无边之“渡”——孙频的小说结构/刘芳坤(11·137)
漂浮的灵魂如何着陆——小岸小说论/金春平(11·140)
【编 读】(期·页)
“小众”,献给少数幸福的人/(01·143)
连接“老”经典与“新”受众/(02·143)
“语文讲堂”栏目征稿启事/(05·104)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名作欣赏征文大赛”暨“全国青年教师论文大赛”
获奖名单/(06·141)
【编辑手记】(期·页)
新年献词 /上旬刊编辑部(01·144)
让各种声音现身/孙明亮(02·144)
杂志的“变”与“守”/张玲玲(03·144)
新媒体时代的学院声音/赵 斌(04·144)
经典、日常与知识人的情怀/张勇耀(05·144)
再谈文学的多样性/张玲玲(06·144)
无法割舍的精神返乡/赵 斌(07·144)
文学中的历史之维/张玲玲(09·144)
也谈“学者的使命”/张勇耀(10·144)
主流与主流之外/赵 斌(11·144)
亦总结亦开启/张玲玲(12·13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文学纪念专号(2015 年第8 期)
【本期头条】(期·页)
叙述、存在与历史/刘 琼(08·05)
【经典重读】(期·页)
大存亡与民族文化选择的心路痛史
——《白鹿原》的文化之维与文学之统/夏 烈(08·10)
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论伪满洲国文学/刘晓丽(08·15)北国的孤吟独唱
——伪满洲国时期的旧体诗/陈 实(08·17)
废墟上的生命之花——“伪满”剧作家论/李艳葳(08·21)
“狂歌”与“狂恋”的文笔人生
——论“满洲国”女作家杨絮的文学创作/徐隽文(08·25)
一场战争两刃伤
——萧军《八月的乡村》中的生存意识与复仇意识/姜翼飞(08·29)
【域外文苑】(期·页)
二十世纪真正的《战争与和平》
——论格罗斯曼的《生存与命运》/李建军(08·32)
残酷的浪漫
——《牧童与牧女》里的战争书写/董 晓(08·44)
反法西斯文学思潮的兴盛与演变
——以苏俄反法西斯战争文学为例/张 纪(08·48)
日本殖民作家的所谓“满洲文学”/王向远(08·53)
日本战争文学“反战”的可能性及其困境
——对《麦与士兵》和《活着的士兵》的思考/王 京(08·60)
奈莉·萨克斯诗歌中的“大屠杀”主题与犹太人命运 /陈雨田 张 帆(08·65)
【80后现场】(期·页)
作为个体承诺的“二战”往事——兼论先锋文学视野下的“反法
西斯战争”与“抗日战争”/刘 春 黄 平(08·70)
【她视界】(期·页)
被忽视的反抗——论张爱玲沦陷时期的小说/刘人锋(08·74)
人生如春——论萧红的小说《小城三月》/徐海玲(08·79)
沧海遗珠,私语柳黛
——以《退职夫人自传》为例论女性私人化写作/王晓云(08·83)
【网络文学】(期·页)
《遍地狼烟》:烽火如何点燃“草根”/吉云飞(08·87)
每一个向死而生的生命都热烈地生长(08·89)
——评《夜深沉之战长沙》/吕丽萍
一个“90后阿宅”的“晋江”民国
——评《百年家书》/彭笑笑(08·91)
《战狼》:后悲情时代的帝国想象/薛 静(08·92)
【语文讲堂】(期·页)
当代战争题材文本教学指要/李华平 张悦恒(08·94)
普通人视角、历史意识与文学性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建议/赵晓霞(08·97)
战争题材作品教学的三个维度
——以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例/沈坤林(08·101)
【艺术广角】(期·页)
抗战“雷剧”“神剧”批判/曾庆瑞(08·105)
关于战争和战争电影的思考漫笔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周 星(08·113)
目光的交锋,心灵的激战
——影片《决战中的较量》的冲突设置/贾磊磊(08·117)
日方历史反思何以缺场七十年
——日政府拒不认罪的一种电影史视角/王 曦(08·121)
【百家茶座】(期·页)
历史担当与文化对抗
——从《吕梁英雄传》到《清明无战事》/张石山(08·126)
【读书论道】(期·页)
“70后”作家的历史书写
——简论李骏虎《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张艳梅(08·132)
超越真实感与文学性的悖论——从李骏虎《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
看二十一世纪初的抗战叙事/傅逸尘(08·136)
重新书写抗战大历史
——评李骏虎《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孙亚儒 张丽军(08·140)
【编辑手记】(期·页)
文学的表述与历史的附体/张勇耀(08·144)
【中 插】(期)
卞国强 画作(01)
高润喜 画作(02)
亢佐田 画作(03)
张培林 画作(04)
林 鹏 书法(05)
张根虎 书法(06)
颜新元 画作(07)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选(抗战部分)(08)
丁 荭 画作(09)
刘雪纯 画作(10)
苗重安 画作(11)
杨福音 画作(12)
【别 册】(期)
琅园作品 汪为新(01)
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郭石夫(02)
芦芽山人 王建华(03)
晋风堂 顾 平(04)
草木清华 张伟民 贾广健 赵跃鹏(05)
水穷云起 杜大恺(06)
静若处子 刘巨德(07)
知白守黑 姚 远(08)
胸中丘壑是吾乡 韩 朝(09)
墅屏清影 吴建明(10)
老树画画 刘树勇(11)
色鬼 葛水平(12)
《名作欣赏》上旬2015年总目录(12·13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