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众传播媒介和发展中国家——从《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谈起

时间:2024-05-20

⊙陈飞飏[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上海 200444]

大众传播媒介和发展中国家
——从《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谈起

⊙陈飞飏[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上海 200444]

施拉姆是早期传播学的代表人物,他在《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一书中认为传播在新兴发展中国家在改变国家发展模式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能够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将通过浅析施拉姆在《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的几大主要观点来加以辩证思考,并试论他的思想对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

施拉姆 发展中国家 大众传播媒介 文化冲突 借鉴

施拉姆是位毕生致力于传播研究的美国学者,对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①在应用性研究上,施拉姆最关注的大课题就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媒介加快现代化进程。他的著作《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系统地阐述了发展中国家怎样利用传播媒介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大众传播媒介之于发展中国家究竟是何意义,有待人们以辩证、客观的眼光加以考究。

一、关于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理论的研究

然而信息的流通无论在国家间还是国家内都是不均衡的。在国家间主要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从而造成“哪里最需要信息材料、人际联系和欠发达国家的新闻,哪里就最难获得它们”的现象。而在国内情况则更为复杂,信息水平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这是因为在一个国家内由于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往往存在两个传播体系:主要使用大众媒介、信息流通迅速的城市传播体系和主要通过人际传播的缓慢孤立的农村传播体系。而在农村地区,由于一些社会文化习俗根深蒂固地植入民众的心中,想要立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改变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是很难的,特别是传统文化往往对变革有抵触的心理。而这就意味着在最需要变革的地方变革会受到威胁,甚至遭到抵制。因此要向现代传播转变以充分动力人力资源就要关注信息的流通。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减少信息的损失,把信息转化并使之在当地得到采用,再用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加以补充。

施拉姆通过详细的数据支持综合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流通问题,指出要通过加强信息的自由流通以更好地推动人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这一观点有传播学的角度着手剖析了造成国家不发达的一大原因,可谓有理有据,具体深入。

但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大众传播媒介使之服务于国家发展?在变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利用文化联系即“透彻地了解文化,理解人们打算进行的变革只是生活所有形式的一部分”,因为一些传统文化如亚洲企业中的家族制度往往存在对变革的抵制;其次还要利用团体关系即正视团体准则,在涉及团体准则的地方,将人们引入决策的过程并充分利用原有的传播和影响渠道;此外还要教授人们必要技能,使专门技术和整个技术发展步调一致。为了做到这些内容,施拉姆提出了传播在国家的发展中的三项任务:其一是民众要得到关于国家发展的信息,在这一点上,大众传播媒介可以直接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看守人);其二是在具体决策过程中,要有更多的民众有参与其中的机会,在许多情况下完成这种团体决策,人际传播是关键的途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为民众提供信息,起着辅助的作用(决策功能);其三是必须教授人们必要的技能,这是需要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互相结合共同完成的(教育功能)。

施拉姆的这些论断无疑是在多次的实地考察的数据分析的结果上得出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加速信息流动从而加速变革的过程,这一观点直观地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变革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以及如何改善这种情况。从传播学的角度这对于变革缓慢的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反思具有指导意义。

施拉姆有关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方面研究的论述层次分明,引证广泛,论据充分。尽管涉及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象庞大而复杂,但他的论点突出,事据充足。④这些特点都是施拉姆根据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周密深入思考的产物。他的理论成果对研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使之服务于社会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的局限性

三、施拉姆理论及模式所引发的一些独立思考

在这个问题上,施拉姆的许多理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他在解决不发达地区的抵制现代化的问题上提出了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传播方式的本土化(中间人)的概念。他认为要建立本地的服务机构,建立地方性的媒介,在适应当地文化需要的基础上解释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了解当地居民的文化风俗、信仰等生活方式并充分利用传统的人际传播模式辅之以大众传播媒介的支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渠道使传播效果最优化。在怎样有效地发展传播媒介的论述中他也提到要利用文化联系,了解团体准则与社会关系。可见施拉姆的理论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变革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复杂性,他的许多建议都是建立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传播事业上如何兼顾现代化和传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而发展中国家在自身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也应该思考是否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是适合自身的,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对传统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的时候,有没有更好的道路可以选择。而在近代一些新兴国家的兴起中,东亚现代化模式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模式。中日韩三国的发展就是以东亚传统文明为主题的现代化的创新模式,它兼容了传统文明和现代观念,可谓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的选择机制。就如东亚地区典型的一种家族企业模式,它与西方体制相悖,但是依然有存在的理由。这种现代化模式同样可以具体应用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中,因此变革所包含的内容可以考虑具有更好的兼容性的发展模式。

同时中国在传播研究这方面也比较缺乏,多是选择性地应用他人的传播学理论而缺少本国独立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施拉姆提出发展中国家发展传播研究要解决行政问题和工作问题,这也给中国改善传播研究状况提供了一个入手处。

四、结语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的发展》是施拉姆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撰写的研究报告,对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大众传播事业这一关系国家发展、影响社会的进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本民族经济、文化的迫切愿望具有帮助和指导的意义,同时也为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这一传播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但是它出于国家立场方面和时代的原因,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施拉姆的理论和传播模式中可见,文化冲突问题引人深思,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方法则充分考虑了文化的复杂性,通过实际数据的支撑充分论证,对于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① 党荣珍:《传播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概括者”——施拉姆》,《成功》(教育)2007年第9期,第146-148页。

② 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文中有关该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③ 何庆良:《施拉姆的传播理论》,《新闻研究资料》1990年第4期,第25-28页。

④ 李艳:《论跨文化传播中弱势文化的不可消亡性》,《视听专论》2005年第10期,第11-12页。

⑤ 方丽圆:《我国农村地区传播媒介发展现状分析》,《青年记者》2010年第6期,第13-14页。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