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水墨人物写生的思考

时间:2024-05-20

⊙李玉福[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关于水墨人物写生的思考

⊙李玉福[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徐悲鸿先生曾形容元以后的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局面是“舍弃其真感以殉笔墨”,言外之意是说元以后人物画放弃了造型而彰显笔墨是在走下坡路。直到20世纪初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在蒋兆和、李振坚、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等的努力探索下,终于开创了传统语言范式与西方造型主要手段相结合的创作道路,水墨人物画开始繁荣起来,重造型和重笔墨成为现代水墨人物画最关键的要素。文章就水墨人物画强调造型的重要性、笔墨语言的统一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展开论述。

水墨人物写生造型笔墨

近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语言范式与西方造型主要手段相结合的创作道路。画家主张走进生活,融入生活,以追求人的真情、真性、真貌为己任,主要以表现人、人性、人文精神为创作方向。渐渐与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樵夫童子,仙道隐士”的文人画创作道路拉开了距离,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涌现出了一批成就卓著的人物画家:蒋兆和、李振坚、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他们以倾心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情怀,成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的主流。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水墨人物画正逐渐由复兴走向繁荣。各高校的美术学专业也相继开设了水墨人物课程。同其他画种相比,水墨人物更强调写生造型能力和笔墨结构的把控能力。强调造型意识是现代水墨人物画中最核心的问题。而元以后的中国人物画却沿着“舍弃其真感以殉笔墨”(徐悲鸿)的方向发展,使得人物画的发展较前代迅速衰退。元以后的画坛再没出现唐宋时期中国人物画辉煌的局面。可见,相比较中国山水、花鸟画,人物画特有的社会功能(反应人的生存、现实情境)及审美属性(人的社会精神与灵魂)决定了对画家造型的要求。

精准的造型能力与娴熟的笔墨功底是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两大核心要素。造型能力的提高源于写生的严格训练:“以写生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因而艺术家如不在写生上立下坚强基础,必成先天不足现象,而乞灵抄袭模仿,乃势所必然的。”①写生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记录下所绘物象给作者留下的生动印象,引申开去就是画家以特有的眼光去感悟所绘对象,以获取其内在的生动气息,然后再融入自己对所绘物象特有的理解,再将所获取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创作出充满意趣的美术作品。可见对于物象,“意趣”的表现最为重要。而对所绘物象的意趣的发现取决于作者的观察。正如约翰·伯杰所言“观看先于语言”②。如何观察决定了艺术作品所用语言的审美取向。强调对所绘对象生动特征总体感受的观察是画好水墨人物写生的第一步。发现物象的意趣(即画家想表现的物象的亮点)后,接下来是表现的问题。水墨人物写生的着眼点不是在于物象细节的复制和描摹,而是借助于书法用笔注重对所绘物象的取舍和整合处理,以取物象的神韵为上。水墨写生的塑型多以提炼线条为主,使笔墨和形体互为依存,互为彰显。由于中国水墨人物画注重书法用笔,使得绘画的水墨语言更具意象符号特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笔墨既能塑造形体又具独立的审美价值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对于笔墨的把握能做到不失造型的严谨又能彰显传统书法用笔的鲜活最为关键。“意象符号必须能为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力的作用方式赋予具体的‘形状’。否则,当一个意象仅能代表某种特定的内容,但又不能反映这种内容的典型视觉特征时,它就只能作为一种纯粹的记号。”③水墨人物写生是人物画家锻炼造型最为重要的功课。注重对所绘物象整体感受的传达,强调绘画感重于物质感是水墨写生的关键。水墨写生真正的意义在于不为物象表面的繁琐所影响,而是在关注与物象内部结构关系的基础上传达其精神本质。起形就是最大限度的简化形体,以求得物象生动的动态和大的比例关系。学会比较的、整体的观察方式是关键。比较的、整体的观察即是有重点、有取舍地观察和表现物象。落墨,即指形体的塑造。中国画的塑造形体以追求“意趣”为旨归,现代水墨人物写生在注重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同时,更专注于画面构成的探索,现代绘画作者更多的关注于展厅效果,寻求画面最大的丰富性与感染力成为当下人物画创作的方向。所以对画面笔墨语言的要求自然更多地倾向于构成与表现方面的探索。落墨更多时候体现了作者对笔墨构成的理解。写生不是单纯模仿对象追求真实,更反对近于概念化的纯主观臆造。它更多时候是以画面上的模特为媒介而传达自己的感觉,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同时又与客观物象拉开距离,绘画只有在这“似与不似”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完成由物质性向绘画性的转变。

崇尚意趣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取向。同其他画种一样,水墨人物写生也非常注重笔墨意趣的传达,注重笔墨语言独立审美价值的传达。笔墨语言的取向决定了绘画风格。深入挖掘前人的绘画成就并融会贯通是锤炼自己笔墨语言的最佳途径。传统人物画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杰作:唐代韩的《文苑图》、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宋代李唐的《采薇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宋代李唐的《采薇图》、明代吴伟的《醉樵图》、清代任伯年的《酸寒尉像》等。前人无论是意笔线型还是泼墨型的笔墨结构都给我们留下了经典案例。近现代随着西风东渐的文化思潮的兴起,中国人物画也受到了西方造型方式的一些影响。从30年代开始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画家:蒋兆和、李振坚、叶浅予、黄胄、关良、卢沉、周思聪、方增先、刘文西,特别是蒋兆和的造型,其巧妙地在不失高贵品格的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经典的素描因素,创造了游离于写实与表意之间的雄浑、朴素的绘画风格;叶浅予、关良则以近乎诙谐的笔墨成功地将中国民间艺术和西方近现代造型理念相融合,创造了单纯简洁、概括夸张的绘画风格;方增先大胆地将传统的泼墨精神与西方近现代构成理念相融合,创造了水墨氤氲、极富隽永清韵的绘画风格。以上画家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成功地开创了各自的绘画风格,丰富并推动了传统笔墨语言的发展。

气韵生动一直是中国画追求的美学品格,注重写生是现代水墨人物最大的特点之一,因为面对活生生的人物,新奇感更易产生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能诱发新的笔墨结构的出现。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良性语境中,作者更易发现与形成个人风格的笔墨图示。中国画向来注重画面意趣的传达,而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语言正是这种尚意精神的载体。注重书法用笔的线造型是中国画主要的造型方式,古人称之为“笔”。正如唐代张彦远所言:“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④对画境的隽永情韵的表现,古人称之为“墨”。笔墨是中国画中形质表现的基本语言,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之一就是笔墨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从这一点上来讲,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近现代有所成就的人物画家同时也擅长书法,这证明了骨法用笔的重要性。同山水、花鸟画家一样,人物画家非常注重书法的锤炼,因为笔墨之美在于“骨”在于“韵”,而这种骨法与韵律的独立审美价值正是传统艺术千百年的积淀,包括行笔的节奏性、连贯性,笔向的一致性、呼应性等诸多要素,这些强调书写精神的笔法正是中国画民族精神最显著的体现。画家在用笔墨语言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自觉地强调的是一种书写的审美倾向,追求的是一种物我相容、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现代水墨人物画更注重笔墨诸要素的内在协调性、统一性及作品的构成感。画境追求富有意趣的整体性已成为现当代水墨写生的共识。正如阿恩海姆所言:“在一个样式中,各部分在某些知觉性质方面的相似性的程度,有助于使我们确定这些部分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⑤在水墨人物的写生中,笔墨元素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言:“由一笔而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如老将用兵,承前启后,声东击西,不相干而相干,纵横错杂,而成整体。使画面上之点点线线,一气呵成,全画之气势节奏,无不在其中矣。”⑥笔墨的变化是随作者情绪、感受的起伏落于纸面上的,此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只有将这些轻重粗细的线条与流动跳跃的笔迹巧妙地融入画境内在的统一性中,这些本无生命的线条、墨韵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如何调整笔墨诸要素间的统一性是衡量画家绘画水平的最好标准。画面协调的过程即是理顺现有笔墨秩序的过程,优秀的画面是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阴阳相合、笔意顾盼中求变化求统一的。绘画的过程即是自己的精神理念与笔墨元素相融合,重塑眼中物象形体的过程。

水墨人物画的学习是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两端同时深化的过程。掌握精准的造型能力才能轻松地抓住物象的神韵并及时记录下来,处理好笔墨的统一性才能更好地升华画面的意境,从而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①徐悲鸿:《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转引自毕建勋:《论水墨人物画及其造型问题》,《美术》2003年第9期,第67页。

②[英]约翰·伯杰:《视觉艺术鉴赏》,戴兴铖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页。

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第217—218页。

④(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41页。

⑤[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7页。

⑥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28—29页。

作者:李玉福,硕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忻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技法。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本文为2013年—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