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水之隐喻

时间:2024-05-20

⊙单新荣 漆舒琴[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州 增城 511730]

一、引 言

乔治·艾略特(1819-1881)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女作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下简称《弗》)是作者的半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英国小镇上一磨坊主塔利弗先生家生活在圣奥格镇经历的风风雨雨。小说通过对弗洛斯河的细腻描写,映射了作者的思想和女主人公麦琪的性格特征。作为一个题材,在作家笔下水是最富活力的精灵,具有活跃的隐喻意象。水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水在英语里除了指“water”外,也指“river”(河流)、“flood”(洪水)、“to flood”(发洪水)。水、河流和洪水是同一范畴的不同侧面,是概念底部的一个本体,它构成了社会与伦理价值体系的基石。《弗》中对弗洛斯河的着墨,构成了对主题的整体意象,突出了主题思想。

二、水的隐喻

1.水是生命之源 《弗》中开篇描写了弗洛斯河的景象:“在一片辽阔的平原上,逐渐变宽的弗洛斯河在青翠的两岸间急匆匆地向大海流去,满怀爱意的海潮涌上前来迎接它,以急切的拥抱阻住了它的去路……”还有对丽波河的描述:“丽波河这条支流的活泼欢快的流水注入了弗洛斯河。这条小河,泛着它那黯黑的变幻不定的微波,是多么可爱啊!我沿着河岸漫步,倾听它那低微平静的水声,就像在倾听一个耳聋的亲爱者的说话样子……”作者以“拥抱”、“活泼快活”、“多么可爱”、“倾听”等词语,用拟人手法来表现对弗洛斯河的热爱和思念,以河流为载体反映了弗洛斯河带给圣奥格镇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弗洛斯河作为一种始源域映射出圣奥格镇生存之源,麦琪一家的生活之源,赋予了弗洛斯河多层的内涵。作为自传小说,也对照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自然界是作家诉求本喻的渊薮,被抽象概念系统化的过程中,思念故土、回归“自然”的思想溢于字里行间,《弗》也在其中。

2.水是生活伴侣 麦琪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在她从河边玩耍回来,塔利弗太太警告她说再这样迟早会掉到河里。因为她和哥哥汤姆经常在弗洛斯河边闲逛,去看奔腾的春潮。小说中麦琪向往自由,憧憬着甜美的爱情。生活中的她常常处于矛盾之中,在性格与为人处事方面,兄妹截然不同。更不解的是,麦琪和菲利浦正沉浸在热恋中,汤姆竟强行阻止,不让她和仇家的儿子交往。麦琪的朋友很少,心中的苦无处诉说,与河流相悖,不能恣意释放,在单调的生活之余,她以水为友,与水为伴,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塔利弗家境的变迁,使麦琪处于各种矛盾之中,望着河流,困惑或许得以解除,心灵得到慰藉。“心”是思想、欲望与情感的器官,《弗》中以弗洛斯河为模型概念,“心”像一池清水,静止时清澈反光;发怒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波涛汹涌,人们的意志控制不了其通道的运行。麦琪对弗洛斯河的迷恋和对汤姆的爱都是发自肺腑的。麦琪生性善良、纯真,在各种困惑中,她选择了弗洛斯河为伴。就像水一样水性柔弱、品质屈顺、不争。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静静地看着河水,自然让麦琪忘却了一切的烦恼,心中无限向往水的自由,麦琪的爱无不为小说后来的章节中“逃”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当我们说及情绪时,用“心”的概念与“水”的意象相比照,有“心如潮水”、“止水为仪”的表达方式。

3.水为情怀 在《弗》第13章中,麦琪受到露西的恋人斯蒂芬诱惑,两人夜出划船,因为“退潮的河水的推动,他们急速地顺流而下,经过了托夫顿的树林和房屋,穿过了阳光照耀下两岸宁静的田野和牧场……”,麦琪幸福地和斯蒂芬在一起,这无疑是麦琪追求爱情自由的形象阐释,“犹如压抑不住的满腔欢乐流溢而出,两个人单独相处的甜美感觉,由于庄重的、不倦的、不必互相回避的凝视而使对方的心意融为一体……”,他们共享美好的时光,一个字也不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困扰他们的是上了岸后如何向露西解释。直到斯蒂芬说“停下来,放下了船桨,交叉着胳膊,低头望着河水,仿佛在观察他不用桨划的时候船到底能漂多快似的”,这突然的变化惊醒了麦琪,“救救我吧!她紧握着双手,一下子抽咽着哭起来……”,这里水以弗洛斯河水、麦琪的泪水等出现,相似性地表达了思想的流动性。听了斯蒂芬轻轻地说“从今以后,没有谁能把我们分开”,美琪停止了哭泣,猛然醒悟,她意识到自己是不能脱离家人和汤姆的。这是挣脱血的枷锁的欲望和内心真正自我的第一次强烈的碰撞。而美琪最终选择了忠于血的枷锁。《弗》一直被认为是艾略特的自传,小说中的磨坊,麦琪喜欢阅读、听音乐都是作者艾略特的影子。评论家们认为作者创造了一个“她自己做不到的、高尚、富于自我牺牲的角色”。夜游河水,匆忙返回,隐喻出麦琪对爱情选择的觉醒,表达了她的爱情道德观,展现了麦琪在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冲突时内心的焦虑、迷惘,但她最后还是理智地控制了自己的情感。《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意象是《大一生水》,水是最基本概念的本喻,水的本性之一是顺势而下与往低处流,由“道”概念出发,以泉为源的溪流意象成为它的模型,其通道遂为一种指引人们行动的道路,即天下万物顺其自然。与作品主题想表达的家庭之间、亲情之间的和谐思想保持一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艾略特曾说:“我只想像镜子反映事物那样,把人物和事件反映在我脑子里的表象一丝不爽地叙述出来而已。”

4.水是良药 《弗》的最后一章描写到当洪水来临的时候,麦琪和汤姆在洪水中紧紧地抱在一起,沉入了河底。麦琪饱受折磨的心灵终于在和父亲、汤姆同葬一处的坟墓中找到了永恒的安宁。洪水也是水的范畴之一,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种意象:(1)以“水中之死”使麦琪的逃离达到高潮,在水与死亡之中,以拯救汤姆的身份出现,隐喻着她对父权的超越。因为在麦琪的心目中,汤姆既是兄长,又是家长,在潜意识里“恋父情结”,作为父权的化身,对麦琪专制、冷酷,引发了麦琪的愤怒与反抗,造成了其内心深处的分裂与自戕。水在西方一直是作为生命的象征,在水中死亡,也象征着在水中获得新生。这一隐喻表现了艾略特用死亡来阐释女权主义思想的新生;(2)从隐喻意义看,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带有毁灭性的血缘关系的隐喻,终结了麦琪和汤姆的兄妹关系,冲断了麦琪与家人、汤姆的怨恨与隔阂,以此得到上帝的原谅。《弗》中的习俗、发展、性、智力障碍、真实的和想象的责任都终结不了矛盾的发生,弗洛斯河是时间和历史之河,它可以是《天路历程》中欢悦地渡过后便到达的“天国之城”的河。《弗》从形式上是一部现代小说,实质上是一部悲剧。歌德说,“小说里,命运通过外部的没有联系的境遇,将人在没有自己协力一致的情况下带进未能预见的灾难中,则只能放在悲剧里”;(3)弗莱认为:文学的基本原型就是神话,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神话的变形和重现。洪水的出现没有任何预兆,只有向灾难屈服。《圣经》中洪水来临,上帝备有“诺亚方舟”来营救,幸免于难。洪水过后,万物生机。洪水一闪而过,由河到海的过程是势在必然,体现了内在生命的涌动及奋往向前的动力。《弗》的时代背景是由自耕农向工业革命转型期,这预示着旧观念的摒弃,新观念的建立。太史文(S.F.Teiser)认为洪水是泛滥所至,它是一则天下社会失序的隐喻。天下有道的时候,社会即有序。历史的车轮终归要向前有序进行的,生命的最后目标就是死亡,是向着寂然不动的极乐状态的复归,在那里自我再也不会受到伤害。爱神(Eros),或性能量,是建设历史的动力,但却被紧紧锁在一个与死神(Thanatos)即死亡驱力的悲剧性矛盾之中。我们奋力向前,结果却是不断地逼着后退,最终挣扎着返回到我们有知之前的状态。

三、结 语

在《弗》中,水是生命之源、水为伴、水为情怀和水为良药的隐喻映射了女主人公麦琪的成长、情感历程。水与女性的关联起因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女性主阴,而阴主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水往往是家乡的隐喻,有“我的家就是我的堡垒”之说。乔治·艾略特把自己的真爱情怀通过弗洛斯河——故乡的水,以景喻意的方式表达出来,寄托了自己的无限思念之情。水的隐喻得到了升华:生命意义——拯救;女性意义——思乡恋乡和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结尾洪水之喻,虽然“对于主题具有发展价值的任何作品来说,结尾都不可避免地是最不令人满意的部分”,但喻义深刻,耐人寻味。

[1]艾兰.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 曾莉.《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结局探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07).

[3]伍厚恺.佛洛斯河磨房[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4]伍晓明.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