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守夜》中的小说结构与语言技巧研究

时间:2024-05-20

⊙王珍平 李彩萍[(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作 者:王珍平,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和应用语言学;李彩萍,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和应用语言学。

英美文学博士出身的萨拉·沃特斯,是英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擅长描写维多利亚时期社会中低层女子的命运,其作品是英国影视界的“宠儿”,屡屡被BBC改编成热门剧集。“笔触深邃、情节巧妙、人性刻画幽微,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特有的压抑情绪和蠢蠢欲动的禁忌氛围。”这是媒体对萨拉·沃特斯作品的普遍评价。本文从小说独特的写作时代背景出发,对《守夜》中的叙述语言的艺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说结构特点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结构是小说的过程,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作者根据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的要求,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与艺术表达方法,合理而均匀的组织语言来安排整部小说的叙述过程。笔者对《守夜》的结构特点做以下的分析:

1.记述截然不同的维多利亚时代

《守夜》叙述了发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那六十六年(即1836年至1901年)间的事件。那是英国历史上最欣欣向荣、充满机会的时期,火车、蒸汽船、工业革命、海外扩张、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切的一切都标志着英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但在这财富与繁荣的背后,同样是邪恶和欲望并存,狄更斯借助《双城记》曾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当时的英国,工人及社会底层贫困不堪且不幸连连,为了谋生,儿童、妇女都要受雇到艰险肮脏的工厂、矿山去卖苦力。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血腥但又渴望和平的时代,使得《守夜》在创作背景上有了独特的维多利亚色彩,这种时代的气息通过作者细腻的文字传达,更是变得鲜活而有张力。

2.“中低层女性”视角

萨拉·沃特斯选择了“中低层女性”这一全新视角,她笔下有苍白忧郁的女知识分子,有被冷酷拘禁的中产阶级孤女,有疯狂的女巫、女贼……她们虽然地位、家境各不相同,却都同样具有一种品质,那就是希望摆脱现在的处境,获得更好的生活。《守夜》中在“二战”恐怖的笼罩下使得上层社会的凯和茱莉娅结识了平民阶层的海伦和维芙,凯才能毫无顾忌地和海伦住在一起,海伦才可能和朱莉娅有一场倾城之恋。同时,他们也体验了迷恋、疯狂、渴望与恐惧这些复杂的感情。也许,他们还在期盼战后美好新世界的到来,但当“二战”真的结束了,他们才明白事与愿违,原来伤痛并不会随着战争的完结而完结,战争也并非是造成他们伤痛的唯一原因。

3.倒叙叙述,扑朔迷离

整篇小说以倒叙的方式把读者带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伦敦,从战后萧条的1947年开始,追溯到战火连天的1944年,再以充满紧张的1941年告终。情节起伏跌宕,开篇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带着疑问,带着好奇,读者重温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时代。这种倒叙的叙事小说,预先给读者笼罩了一份缅怀过去的哀愁。小说一方面按照线状结构进行倒叙,另一方面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依托,两条线索交叉并进,使其具有那种超拔而圆融的艺术境界。《守夜》的剧情就像一首钢琴曲,它的旋律有轻,有重,有急,有缓。而这首曲子何时缓和、何时温顺、何时激情、何时高昂,都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让读者感觉很舒服,很感动。

总而言之,《守夜》的作者萨拉·沃特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叙述了维多利亚时代下社会“低层女性”的情感经历与感人故事,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

二、语言艺术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大体上讲,小说的语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叙述为特色,另一类以描写为特色。以叙述为特色的小说,追求整篇作品的味道;而以描写为特色的小说,追求刻画形象的鲜明性。以叙述为特色的小说也叫情节小说,以描写为特色的小说叫细节小说。情节小说读起来舒畅,容易吸引读者进入它的世界。细节小说,往往以一个接着一个的细节抓读者,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形象。《守夜》结合了情节小说和细节小说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样一部作品中,叙述的特色浓些,读者更多感到的是味道;描写的特色浓些,读者更多感到的是形象。

1.言简义丰,富有神韵

小说作者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挖掘语言当中的丰厚资源。她在二者之中寻找最佳的切合点,力求语言的表现力。《守夜》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从而反映了主人公对战乱社会的不满。在小说的结尾,他们发现战乱其实并不是他们痛苦的真实来源,而是社会的政治体制。在那样一个时代,虽然有经济工业上的发展,却无法为人民带来精神的慰藉。没有人去追求新的信仰,没有人去追寻新的幸福。透过萨拉·沃特斯细腻纯熟的笔触,让读者看到了一片压抑年代里华丽而又颓靡的奇特景象。

2.摇曳生姿,扑朔迷离

人物命运从一开始就跌宕起伏。无论是驾驶救护车在密集如雨的炸弹中疯狂穿梭,还是移情别恋,作者都营造出非常的叙事性张力,逐次展开。这部作品会让人有种感觉,仿佛听着由一流说书人的完美技巧萃练出的一系列看似简单明白却丰富深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尽情领会了这位英国著名作家笔下的人性灵魂。在1947年的背景下,主人公一个个都好像那个战后萧条的城市一样,都蒙上了一层灰扑扑的重纱:整日穿着西装却如行尸走肉游荡在戏院街头的凯;对一段已食之无味逐渐衰亡的感情仍紧抓着的海伦;陷在一段也许似乎没有未来的婚外恋情中的薇;从牢里出来,对世界早已陌生同时也充满恐惧的邓肯。

但在1947这段,几乎整整一百页都在介绍描绘《守夜》的每个角色,或者说每个角色都卡在一滩迟滞的死水中,没有希望,没有目标,甚至他们觉得已经没有了未来。到1944年,真正的故事才突然鲜活起来。1944年的伦敦,被德军飞弹轰炸不休,这时候的凯,不萎靡不行尸走肉,每个夜晚开着救护车穿梭在被抱弹轰炸的伦敦;海伦这时仍被凯眷宠着,并遇见了将成为她恋人的作家;薇跟军官情人的恋事跟战事一样如火如荼;邓肯在狱中,寂寞地咀嚼着那个令他抱憾终身的秘密。

3.文质统一,水乳交融

战争是残酷悲惨的,也是很不可思议的,但却给了萨拉·沃特斯笔下的女人们带来了机会;因为战争,青壮男士都已从军,所以凯可以从事女人平常不可能接近的“男性”的救援工作;因为战争,人们不再有时间拿着道德放大镜去检视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女人着短发裤装,与另一个女人住在一起却不会招人侧目;因为战争,也许所有人明天都将在一场轰炸中死去。

《守夜》中最动人的地方,在某个子夜,在炮弹轰炸至星辰都近乎黯淡的伦敦,海伦跟即将成为她恋人的茱莉,在地下道、车站、钟楼,展开一场场充满魔幻气氛的幽会。两人所到之处,都是断壁残垣,战斗机轰炸下,时而让人震耳欲聋,时而又静如死寂。然而这几乎要被战争给炸的灰飞烟灭的地方,竟成了一段隐秘恋情的温床。

这本书是萨拉·沃特斯至今最严肃的一部小说,不再用维多利亚奇情、戏剧化的情节、艳丽的故事来写一个在历史隧道另一端的遥远世界。

总而言之,萨拉·沃特斯借助于“低层女性”这一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又一个女孩子被命运或者欲望摆成的棋局中。读者需要结合其身世经历,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作者的深长意味和构思,才能明晰文章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深深相爱的背后是必须或不由自主的彼此欺骗,环境与命运的无情之手往往能将一个人的内心拧得百般纠结。现实硬冷而残酷,映照出的人心却光怪陆离,爱情与阴谋,毁灭与欺骗,人性在她的笔下继续跌宕起伏,真相始终等待进一步揭开,而萨拉·沃特斯已不止一次在她的小说结尾里显露出仁慈。这些都需要读者近一步地从小说中去挖掘。

[1] 杨杰琼.小说结构与人物意蕴:《马桥词典》的创新机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2]陈娟.浅议博尔赫斯对马原的影响——从《冈底斯的诱惑》的叙事说开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

[3] 马秋穗,赵琰,高远丽.时间之思:《冈底斯的诱惑》的叙事学分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4]郎樱.《玛纳斯》的叙事结构[J].民族文学研究.1989,(05).

[5] 马相武.新近长篇小说的艺术进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